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门窗中柱连接件,所述中柱内包含T型腔室,T型腔室设有头端腔及尾端腔,所述中柱套截面形状与头端腔内截面形状匹配,且中柱套插设在所述头端腔内;所述T型腔室内设置分隔片,所述分隔片上有连接孔;所述拉码组件包含插至于所述尾端腔内的拉码块,其为截面为矩形的环状结构,所述拉码块一侧边上设置凸部且与所述连接孔卡合,其相对的侧边抵在中柱的边框处,拉码块的另一侧边上设有与中柱延伸方向一致的固定杆,其延伸的远端部与边框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式简便及配件的生产加工工艺简单的优点。
A new type of middle column connector for doors and window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门窗中柱连接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门窗的零部件
,涉及一种新型的门窗中柱连接件,尤其适用于较大系列的门窗中柱连接上。
技术介绍
在现代门窗工程中,铝合金门窗上的中柱与门框的连接方式一般多为使用螺丝直接固定连接和使用连接件加螺丝固定连接。螺丝直接固定连接的方式虽然结构紧凑,但其受力和稳定性不高,螺丝松动或脱落容易发生安全问题。使用连接件加螺丝固定的方式连接,在其连接处容易受加工精度的影响出现缝隙,影响美观和门窗性能,组装精度不高。为此,很有必要设计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的门窗中柱连接件,用于铝合金门窗上的连接配件,使其更容易满足门窗的安装要求和安装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门窗中柱连接件,该新型连接件尤其适用于较大系列的门窗中柱连接上。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的门窗中柱连接件,所述中柱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中柱套、拉码组件及中柱;所述中柱内包含T型腔室,T型腔室设有头端腔及尾端腔,所述中柱套截面形状与头端腔内截面形状匹配,且中柱套插设在所述头端腔内;所述T型腔室内设置分隔片,所述分隔片上有连接孔;所述拉码组件包含插至于所述尾端腔内的拉码块,其为截面为矩形的环状结构,所述拉码块一侧边上设置凸部且与所述连接孔卡合,其相对的侧边抵在中柱的边框处,拉码块的另一侧边上设有与中柱延伸方向一致的固定杆,其延伸的远端部与边框固定连接。同时,所述拉码组件包含以下部件。拉码块,所述拉码块由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框体的窄边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下方设置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两侧壁下端相对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之间卡固连接有顶板,所述第一通孔贯穿设置有凸柱,所述凸柱尺寸与所述连接孔相匹配,所述凸柱的底部开设有直径大于凸柱的凸筋,所述凸筋与所述顶板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抵靠设置于所述凸筋底部或凸柱内顶部;所述第二框体的长边侧开设有第二通孔,相对于第二通孔的第二框体的内腔内设置有敞口状的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两侧壁沿相对方向向内延伸有折边。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自所述第二框体依次穿过第二通孔、第二容置空间,并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的螺母螺接,所述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边框通过圆介和螺母固定。边框顶柱,所述边框顶柱套设于所述螺杆上,所述边框顶柱的长度与所述边框内腔相同,安装时所述边框顶柱位于所述边框内腔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框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框体宽度,所述顶板长度与所述第一框体宽度相等。优选的,所述螺母外直径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相当,所述螺母卡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且不能旋转。优选的,所述弹簧为圆锥形弹簧。优选的,所述拉码块的正面截面为正方形环状结构。优选的,所述中柱套上开设有三个螺孔,所述螺孔分别位于所述中柱套的拐角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连接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连接结构图侧视图。图3A为拉码组件的主视图。图3B为拉码组件的俯视图。图3C为拉码组件的左视图。图3D为拉码组件的立体图。图4A为中柱套的主视图。图4B为中柱套的右视图。图4C为中柱套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门窗中柱连接件包括中柱套10、拉码组件11及中柱12,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连接结构主视图、图2本专利技术连接结构图侧视图,如图所示,优选的,所述中柱12内包含T型腔室,T型腔室设有头端腔及尾端腔,所述中柱套10截面形状与头端腔内截面形状匹配,且中柱套10插设在所述头端腔内。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一实施例中,所述T型腔室内设置分隔片13,所述分隔片13将T型腔室分隔为第一内腔室121和第二内腔室122,所述第一内腔室121和所述第二内腔室122的头端腔内截面形状相同,优选两根所述中柱套10插设在所述头端腔内;所述分隔片13上有连接孔120(图中显示为凸柱所在位置)。还包含拉码组件11,所述拉码组件11包含插至于所述尾端腔内的拉码块100,其为截面为矩形的环状结构,所述拉码块100一侧边上设置凸部且与所述连接孔120卡合,其相对的侧边抵在中柱的边框处,拉码块100的另一侧边上设有与中柱延伸方向一致的固定杆,其延伸的远端部与边框600固定连接。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柱套10与所述拉码块100抵靠设置,且均插设在所述第一内腔室121中。请一并参阅图4A-图4C中柱套的主视图、右视图、仰视图,所述中柱套10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二内腔室122相匹配,其固定在所述边框600上,并套设安装于所述中柱12的第二内腔室122中,所述中柱套10上开设有三个螺孔,所述螺孔分别分布在所述中柱套10的各边使其承受的扭拧力达到最大,预先固定中柱套能有效防止在旋转螺杆收紧所述拉码组件11时,因产生旋转力令中柱12旋转或偏转而影响门窗中柱的安装精度和美观性。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重要连接部件为拉码组件,该部件的结构请参阅图3A-图3D拉码组件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及利立体图。所述拉码组件11包含以下部件及结构。拉码块100,所述拉码块100由中空结构的第一框体101与第二框体102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框体101与所述第二框体102围成的拉码块100优选的满足下列条件:①所述拉码块100的正面截面优选为正方形的环状结构;②所述第一框体10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框体102的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框体101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011,所述第一通孔1011下方设置有第一容置空间1012,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2的两侧壁下端相对设置有第一卡槽1013,所述第一卡槽之间卡固连接有顶板2,所述顶板2长度与所述第一框体101厚度相等。所述第一通孔1011顶部贯穿设置有凸柱3,所述凸柱3尺寸与所述连接孔120相匹配,所述凸柱3的底部开设有凸筋31,且所述凸筋31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1011直径。所述顶板2与所述凸筋31之间连接有弹簧4,所述弹簧4的顶部抵靠设置于所述凸筋31底部或凸柱3内顶部,优选的,所述弹簧4贯穿凸筋31并延伸至凸柱3的内腔并与该内腔顶部接触。如图3C所示拉码组件的左视图,所述弹簧4优选为圆锥形弹簧,所述弹簧4、凸柱3、顶板2构成一个弹性系统,既保证了稳定的弹性系数又保证了凸柱3与顶板2之间的压缩性能。所述第二框体102侧壁上方开设有第二通孔1021,相对第二通孔1021的第二框体102内腔内设置有敞口状的第二容置空间1022,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2的两侧壁沿相对方向向内延伸有折边1023;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2内卡设有螺母300,所述螺母300的外直径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2的高度相当,且所述螺母300卡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2内并不能随意旋转。所述拉码组件11还包含螺杆200及边框顶柱400,所述螺杆200的一端自所述第二框体102依次穿过第二通孔1021、第二容置空间1022,并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2内的螺母300螺接,所述螺杆20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边框600的预留孔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门窗中柱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柱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中柱套(10)、拉码组件(11)及中柱(12);/n所述中柱(12)设有T型腔室,T型腔室内包含头端腔及尾端腔,所述中柱套(10)截面形状与头端腔内截面形状匹配,且中柱套(10)插设在所述头端腔内;/n所述T型腔室内设置分隔片(13),所述分隔片(13)上有连接孔(120);/n所述拉码组件(11)包含插至于所述尾端腔内的拉码块(100),其为截面为矩形的环状结构,所述拉码块(100)一侧边上设置凸部且与所述连接孔(120)卡合,其相对的侧边抵在中柱的边框处,拉码块(100)的另一侧边上设有与中柱延伸方向一致的固定杆,其延伸的远端部与边框(600)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门窗中柱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柱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中柱套(10)、拉码组件(11)及中柱(12);
所述中柱(12)设有T型腔室,T型腔室内包含头端腔及尾端腔,所述中柱套(10)截面形状与头端腔内截面形状匹配,且中柱套(10)插设在所述头端腔内;
所述T型腔室内设置分隔片(13),所述分隔片(13)上有连接孔(120);
所述拉码组件(11)包含插至于所述尾端腔内的拉码块(100),其为截面为矩形的环状结构,所述拉码块(100)一侧边上设置凸部且与所述连接孔(120)卡合,其相对的侧边抵在中柱的边框处,拉码块(100)的另一侧边上设有与中柱延伸方向一致的固定杆,其延伸的远端部与边框(600)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门窗中柱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码组件(11)包含以下部件:
拉码块(100),所述拉码块(100)由第一框体(101)与第二框体(102)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框体(101)的窄边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011),所述第一通孔(1011)下方设置有第一容置空间(1012),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2)的两侧壁下端相对设置有第一卡槽(1013),所述第一卡槽(1013)之间卡固连接有顶板(2),所述第一通孔(1011)贯穿设置有凸柱(3),所述凸柱(3)尺寸与所述连接孔(120)相匹配,所述凸柱(3)的底部开设有直径大于凸柱(3)的凸筋(31),所述凸筋(31)与所述顶板(2)之间连接有弹簧(4),所述弹簧(4)的顶部抵靠设置于所述凸筋(31)底部或凸柱(3)内顶部;所述第二框体(102)的长边侧开设有第二通孔(1021),相对于第二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汉,廖绍景,廖绍庆,黄绮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兴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