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协同处理挥发性有机物和含氮含硫恶臭物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6228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协同处理挥发性有机物和含氮含硫恶臭物质的方法。该方法将含氮和含硫恶臭物质氧化与挥发性有机物的生物‑电化学转化两个反应过程结合,含氮和含硫恶臭物质在推流式氧化器发生好氧反应,转化为硫酸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通过循环泵将恶臭物质的氧化产物输入到生物‑电化学氧化器,为挥发性有机物的厌氧氧化提供电子受体。挥发性有机物在生物‑电化学氧化器被硫酸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氧化为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的氧化采用厌氧条件,不需要补充额外的氧气,节省能耗。

A method of synergistic treatment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odorous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nd sulfu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协同处理挥发性有机物和含氮含硫恶臭物质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工程
,涉及一种利用生物-电化学反应器协同处理含多种物质的混合废气的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协同处理挥发性有机物和含氮含硫恶臭物质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在垃圾填埋、堆肥以及污水厌氧水解、污泥浓缩与消化等过程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和分解反应是在无氧或缺氧环境中发生的。因此处理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含硫(如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含氮(如氨、三甲胺)的恶臭物质产生。这些物质会带来感官上的不悦,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控制恶臭物质的排放。恶臭物质产生的同时,还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产生,一些VOCs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有研究发现苯的暴露可导致血液异常,甚至白血病。逸散到大气中的VOCs是雾霾和细粒子(PM2.5)的重要前体物。因此,研究经济有效的VOCs与恶臭物质的协同控制技术,对于消除安全隐患、保护大气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br>与物理化学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协同处理挥发性有机物和含氮含硫恶臭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的设备如下:/n一种推流组合式生物—电化学协同处理挥发性有机物和含氮含硫恶臭物质的设备,包括推流式氧化容器(1)、固-液膜分离容器(2)、生物-电化学反应器容器(3);/n所述推流式氧化容器(1)包括升流式脱氮区(4)和固定式脱硫区(5),由多孔隔板(22)分隔;/n所述升流式脱氮区(4)下部的一侧壁上开有第一进气口(8),在第一进气口的内端处安装有多孔的第一穿孔管(9);升流式脱氮区(4)上部侧壁设有第一喷淋液进口(10),在第一喷淋液进口(10)的内端处安装有带有多个液体喷淋头的水管;升流式脱氮区(4)另一侧壁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协同处理挥发性有机物和含氮含硫恶臭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的设备如下:
一种推流组合式生物—电化学协同处理挥发性有机物和含氮含硫恶臭物质的设备,包括推流式氧化容器(1)、固-液膜分离容器(2)、生物-电化学反应器容器(3);
所述推流式氧化容器(1)包括升流式脱氮区(4)和固定式脱硫区(5),由多孔隔板(22)分隔;
所述升流式脱氮区(4)下部的一侧壁上开有第一进气口(8),在第一进气口的内端处安装有多孔的第一穿孔管(9);升流式脱氮区(4)上部侧壁设有第一喷淋液进口(10),在第一喷淋液进口(10)的内端处安装有带有多个液体喷淋头的水管;升流式脱氮区(4)另一侧壁设置第一出水口(11);升流式脱氮区(4)底部开有第一排泥口(12);所述第一出水口(11)高于第一排泥口(12),低于第一进气口(8);第一排泥口(12)通过第一循环泵(13)与第一喷淋液进口(10)相连;
所述的固定式脱硫区(5)上部侧壁设有第二喷淋液进口(14),在喷淋液进口(14)的内端处安装有带有多个液体喷淋头的水管;在固定式脱硫区(5)的顶部设置第一排气口(15),第一排气口(15)高于第二喷淋液进口(14);在固定式脱硫区(5)一侧壁的下部开有第二排泥口(16);第二排泥口(16)通过第二循环泵(17)与第二喷淋液进口(14)相连;固定式脱硫区(5)另一侧壁开有第二出水口(18),第二出水口(18)高于第二排泥口(16);所述的固定式脱硫区(5)内部安装有带有多个孔的气体分布板(20),且气体分布板(20)高于第二出水口(18);所述的气体分布(20)板上装填有填料(19),且填料(19)高度低于第二喷淋液进口(14);多孔隔板(22)上设有两根以上的通气管(21),在该通气管的顶端设有弯头或直接将所述的通气管(21)的顶端折弯,所述的通气管的另一端与多孔隔板(22)上的孔一一对应对接,使升流式脱氮区(4)通过通气管(21)与固定式脱硫区(5)连通。
所述的固-液膜分离容器(2)内部设置隔板(23),隔板将固液膜分离容器(2)分成第一膜分离区(6)和第二膜分离区(7);所述的第一膜分离区(6)和第二膜分离区(7)分别装有膜组件(24);
所述的第一膜分离区(6)一侧壁上端设置第一进水口(25),第一进水口(25)与固定式脱硫区(5)的第二出水口(18)连通;所述的第一膜分离区(6)下端设置第三排泥口(26),第三排泥口(26)通过管道及第二(17)、三循环泵(27)与第二喷淋液进口(14)连通;所述的第一膜分离区(6)的另一侧壁下端设置第三出水口(28);
所述的第二膜分离区(7)一侧壁上端设置第二进水口(29),第二进水口(29)与升流式脱氮区(4)的第一出水口(8)连通;所述的第二膜分离区(7)的底部设置第四排泥口(30),第四排泥口(30)通过管道及第一循环泵(13)与第一喷淋液进口(10)连通;所述的第二膜分离区(7)的另一侧壁上端设置第四出水口(31)。
所述的生物-电化学反应容器(3)的内部设置1个阴极(32)和1个阳极(33),通过电源(34)提供电压,阴极(32)和阳极(33)均低于液面;生物-电化学反应容器(3)的顶部通过导气管(35)和固定式脱硫区(5)的第一排气口(8)连通;生物-电化学反应容器(3)的底部设置带有多个孔的第二穿孔管(36),第二穿孔管(36)与导气管(35)通过弯头连接;所述第二穿孔管(36)低于电极底部;生物-电化学反应容器(3)的侧壁下部设置第三进水口(37),第三进水口(37)高于第二穿孔管(36),且低于阴极(32)和阳极(33)底部;所述的第三进水口(37)与固液膜分离容器(2)的第三(28)、四出水口(31)之间设置真空泵(38);生物-电化学反应容器(3)的顶部设置第二排气口(39),一侧壁上部开有第五出水口(40);第五出水口(40)高于所述电极顶部,且低于第二排气口(3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协同处理挥发性有机物和含氮含硫恶臭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挥发性有机物和含氮含硫恶臭物质通入升硫式脱氮区,从喷淋液进口通入菌悬液;易于溶于水的含氮恶臭物质被水吸收,被氧化为亚硝酸盐,进而被氧化为硝酸盐;带有硝酸盐和少量菌体的溶液从第一出水口排出,流入第二膜分离区中;含有菌体的沉淀溶液从第一排泥口经第一喷淋进口喷淋回到升流式脱氮区实现循环利用;
(2)未被处理的剩余气体通过通气管进入固定式脱硫区,负载在填料上的硫化细菌将气体中的含硫恶臭物质氧化为硫酸盐;开启第二喷淋液进口向填料喷洒营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琳王莹柴风光韩云平刘俊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