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生物除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320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生物除臭装置,包括一号罐与二号罐,一号罐的上端设置有导气管,导气管的顶端连通有二号罐,一号罐的侧面设置有预混罐,一号罐的内部设置有培养液室,一号罐的表面设置有循环泵,一号罐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填料层,二号罐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填料层,二号罐的上端设置有排气口。该种高效生物除臭装置,臭气在预混罐内与空气进行混合稀释,然后进入一号罐内与培养液进行接触,然后臭气会向上穿过第一填料与第二填料层进行臭气生物分解然后排出,在经过第一填料层及第二填料层时,培养液会通过喷淋头均匀的喷洒到第一填料层及第二填料层的表面,给第一填料层与第二填料层内微生物以养分提高其分解反应。

An efficient biological deodoriz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生物除臭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臭装置
,具体为一种高效生物除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恶臭气体的污染也更加敏感。长期处于恶臭环境中,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头痛、食欲不振等。恶臭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污水处理、畜禽养殖等。现有技术中,恶臭气体的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物理法与化学法的弊端均在于处理成本高,处理药剂无法二次利用,处理药剂处理过程复杂的问题。现有的生物除臭装置在处理低浓度恶臭气体时,处理效果较好,在处理浓度较高的恶臭气体时,处理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且由于微生物在吸附、吸收各种致臭污染物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而进气口缺乏空气进入会导致除臭装置内部氧气不足,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影响臭气的分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生物除臭装置,以解决臭气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生物除臭装置,包括一号罐与二号罐,所述一号罐的上端设置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顶端连通有二号罐,所述一号罐的侧面设置有预混罐,所述一号罐的内部设置有培养液室,所述一号罐的表面设置有循环泵,所述一号罐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填料层,所述二号罐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填料层,所述二号罐的上端设置有排气口。优选的,所述预混罐的表面连接有臭气进管与空气进管,空气进管的内侧安装有风机,所述预混罐与一号罐的连接处设置有进气口。优选的,所述一号罐的表面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一端安装有引水管,所述引水管的一端连通有培养液室,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连接有主水管,所述主水管的一端设置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表面连接有第一分流管与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与第二分流管的表面安装有喷淋头。优选的,所述喷淋头位于一号罐与二号罐的内侧第一填料层与第二填料层的上端。优选的,所述一号罐的表面设置有进水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高效生物除臭装置,臭气在预混罐内与空气进行混合稀释,然后通过进气口进入一号罐内部,进入一号罐内会与培养液室内的培养液进行接触,因为培养液循环利用,其内部中含有微生物,通过培养液内微生物可以对稀释后臭气进行分解,并通过稀释后臭气中的氧气提高培养液内的微生物生长环境,然后臭气会向上穿过第一填料层然后通过导气管进入二号罐内,通过第二填料层进行臭气生物分解然后排出,在经过第一填料层及第二填料层时,培养液会通过喷淋头均匀的喷洒到第一填料层及第二填料层的表面,给第一填料层与第二填料层内微生物以养分提高其分解反应,以此提高臭气处理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图。图中:1一号罐、11第一填料层、12培养液室、14进水阀、15进气口、2二号罐、21第二填料层、22排气口、3导气管、4预混罐、41风机、42空气进管、43臭气进管、5循环泵、51引水管、52主水管、53第一分流管、54三通接头、55第二分流管、56喷淋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高效生物除臭装置,包括一号罐1与二号罐2,一号罐1的上端设置有导气管3,导气管3的顶端连通有二号罐2,一号罐1与二号罐2通过导气管3连接,当培养液从从第二填料层21内渗出后会通过导气管3流动到一号罐1内,然后透过第一填料层11重新流入到培养液室12内,一号罐1的侧面设置有预混罐4,一号罐1的内部设置有培养液室12,一号罐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填料层11,一号罐1的表面设置有循环泵5,循环泵5型号:DRS-9,二号罐2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填料层21,第一填料层11与第二填料层21内部培养有微生物,当臭气通过时通过微生物对臭气进行分解,二号罐2的上端设置有排气口22。请参阅图1,预混罐4的表面连接有臭气进管43与空气进管42,空气进管42的内侧安装有风机41,风机41型号:200FZY-S,臭气与空气在预混罐4内混合进行稀释,使臭气浓度降低增加其内部的氧气含量,使臭气进入1号罐1与二号罐2内时能够给其内部微生物提供氧气,预混罐4与一号罐1的连接处设置有进气口15。请参阅图1,循环泵5的一端安装有引水管51,引水管51的一端连通有培养液室12,循环泵5的出水口连接有主水管52,主水管52的一端设置有三通接头54,三通接头54的表面连接有第一分流管53与第二分流管55,循环泵5通过引水管51将培养液室12内的水通过主水管52分流给第一分流管53与第二分流管55,第一分流管53与第二分流管55的一端穿过一号罐1与二号罐2安装在其内侧,第一分流管53与第二分流管55的表面安装有喷淋头56。请参阅图1,喷淋头56位于一号罐1与二号罐2的内侧第一填料层11与第二填料层21的上端,培养液室12内的培养液循环泵5利用喷淋头56均匀的喷洒到第一填料层11及第二填料层21的表面然后渗透到其内部,给其内部微生物提供养分提高臭气经过第一填料层11及第二填料层21时微生物的分解反应。请参阅图1,一号罐1的表面设置有进水阀14,通过进水阀14向培养液室12内加入培养液。请参阅图2,将风机41串联到电源电路,将循环泵5并联到风机41。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开启风机41与循环泵5,风机41将产生的风通过空气进管42吹入预混罐4内,而臭气会通过臭气进管43进入预混罐4内,在预混罐4内臭气与空气进行混合稀释,降低了臭气的浓度,然后通过进气口15进入一号罐1内部,当稀释后臭气进入一号罐1内会首先充满培养液室12内,得到稀释的臭气会与培养液室12内的培养液进行接触,因为培养液循通过循环泵5利用喷淋头56喷淋到第一填料层11及第二填料层21表面,最后培养液还会向下流入培养液室12内,因此培养液的中会含有大量的微生物,通过培养液内微生物可以臭气进行分解,并通过稀释后臭气中的氧气提高培养液内的微生物生长环境,然后稀释后的臭体会向上穿过第一填料层11然后通过导气管3进入二号罐2内,然后通过第二填料层21进行臭气生物分解最后从排气口22排出,在经过第一填料层11及第二填料层21时,培养液会通过喷淋头56均匀的喷洒到第一填料层11及第二填料层21的表面,给第一填料层11与第二填料层21内微生物以养分,而稀释后的臭气中的氧气在穿过第一填料层11与第二填料层21时会给微生物提供了氧气,以此提高微生物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微生物的分解反应,提高臭气处理效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生物除臭装置,包括一号罐(1)与二号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罐(1)的上端设置有导气管(3),所述导气管(3)的顶端连通有二号罐(2),所述一号罐(1)的侧面设置有预混罐(4),所述一号罐(1)的内部设置有培养液室(12),所述一号罐(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填料层(11),所述一号罐(1)的表面设置有循环泵(5),所述二号罐(2)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填料层(21),所述二号罐(2)的上端设置有排气口(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生物除臭装置,包括一号罐(1)与二号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罐(1)的上端设置有导气管(3),所述导气管(3)的顶端连通有二号罐(2),所述一号罐(1)的侧面设置有预混罐(4),所述一号罐(1)的内部设置有培养液室(12),所述一号罐(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填料层(11),所述一号罐(1)的表面设置有循环泵(5),所述二号罐(2)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填料层(21),所述二号罐(2)的上端设置有排气口(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罐(4)的表面连接有臭气进管(43)与空气进管(42),空气进管(42)的内侧安装有风机(41),所述预混罐(4)与一号罐(1)的连接处设置有进气口(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晨池柳锡施凯翔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澄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