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血液代谢物评价生猪个体蛋白营养状态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6005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8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血液代谢物评价生猪个体蛋白营养状态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同时定量检测血液中代谢物中的至少一种来评价生猪个体蛋白营养状态。

A method of using blood metabolites to evaluat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ig prote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血液代谢物评价生猪个体蛋白营养状态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动物营养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血液代谢物评价生猪个体蛋白营养状态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饲料原料的紧缺,人畜争粮状况加剧;超过营养需求的饲料供应也会加重畜禽养殖对环境的压力。为提高饲料报酬,开展精准营养供应变得迫切。精准营养是针对个体不同营养供应状态来供给营养物质的一种精准衔接饲料营养供应和养殖动物营养需求的动物营养策略。动物个体的营养状态是饲料、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体现了动物自身满足营养需求的能力。目前,生猪的营养状态主要通过外部指标进行测定,如体形外貌直观法、体况分值评价法和体重指数法等,但由于这些指标的主观性、不敏感性及静态性等缺点,导致发现生猪营养不平衡时,其损失将难以弥补和纠正。蛋白是养殖动物首要的营养物质,如何精准评估个体或亚群体的蛋白营养需求变化及其蛋白营养状态已成为精准营养的基础所在。在目前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由于个体遗传背景变异、环境差异以及健康状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饲喂相同蛋白水平日粮的生猪会出现不同的个体对日粮蛋白营养的需求不同,从而造成不同个体蛋白营养满足程度不一样,使得生猪在采食相同蛋白营养水平日粮后实际生长性能或蛋白营养状态出现较大差异。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吸收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代谢物能够快速客观地反映个体变异、营养水平、疾病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可通过微创途径对其获得,是理想的蛋白营养状态监测靶点所在组织。目前还没有利用与生猪蛋白营养状态显著相关的血液代谢物建立动态回归模型,对生猪蛋白营养状态和营养需求变化进行精准评估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针对目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血液代谢物评价生猪个体蛋白营养状态的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利用血液代谢物评价生猪个体蛋白营养状态的方法是通过同时定量检测血液中如下代谢物中的至少一种来评价生猪个体蛋白营养状态:苏氨酸、PC(18:0/18:2)、谷氨酰胺、缬氨酸、亚精胺、亮氨酸、甘氨酸、酪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焦谷氨酸、β-氨基异丁酸、肌肽、半胱氨酸、胱氨酸、犬尿氨酸、甲硫氨酸亚砜、肌氨酸、α-氨基己二酸、γ-氨基正丁酸、N-乙酰鸟氨酸、丙氨酸、DL-δ-羟赖氨酸、PC(18:0/18:2)、PC(18:2/16:0)、PC(16:0/20:4)、PC(16:0/0:0)、PE(18:0/18:1)、PC(20:3/16:0)、PC(16:1/16:0)、PC(18:1/0:0)、PC(18:0/18:1)、PC(16:0/16:0)、PC(16:1/0:0)、PC(17:0/0:0)、PC(18:0/0:0)、PC(20:3/0:0)、PC(O-16:0/18:2)、PC(O-16:0/18:3)、PC(P-16:0/20:4)、PE(18:2/18:0)、SM(d18:1/18:1)、SM(d16:1/16:0)、SM(d16:1/17:0)、SM(d18:1/17:0)、SM(d18:1/18:0)、SM(d18:1/22:0)、SM(d18:1/24:0)、SM(d18:2/20:0)、Cer(d18:0/14:0)、Cer(d18:0/24:1)、Cer(d18:1/26:0)、Cer(d18:2/23:0)、Cer(t18:0/26:0)、PC(0:0/14:0)、PC(0:0/19:0)、PE(P-16:0/0:0)、PE(0:0/22:6)、PE(P-18:0/0:0)、δ-DL-羟赖氨酸、PC(P-18:0/18:2)、肌酸、α-氨基正丁酸、羟基-L-脯氨酸、胱氨酸、天冬氨酸、Cer(d18:1/26:0)、PC(0:0/22:6)。优选地,所述方法通过定量检测血液中如下A组的血液代谢物,或B组的血液代谢物,或C组的血液代谢物,或D组的血液代谢物,或E组的血液代谢物,或F组的血液代谢物,或G组的血液代谢物,或H组的血液代谢物,来评价生猪个体蛋白营养状态:A组:苏氨酸;B组:PC(18:0/18:2);C组:谷氨酰胺、缬氨酸、亚精胺、亮氨酸、甘氨酸、酪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焦谷氨酸;D组:β-氨基异丁酸、肌肽、半胱氨酸、胱氨酸、犬尿氨酸、甲硫氨酸亚砜、肌氨酸、α-氨基己二酸、γ-氨基正丁酸、N-乙酰鸟氨酸、丙氨酸、DL-δ-羟赖氨酸;E组:PC(18:0/18:2)、PC(18:2/16:0)、PC(16:0/20:4)、PC(16:0/0:0)、PE(18:0/18:1)、PC(20:3/16:0)、PC(16:1/16:0)、PC(18:1/0:0)、PC(18:0/18:1);F组:PC(16:0/0:0)、PC(16:0/16:0)、PC(16:1/0:0)、PC(17:0/0:0)、PC(18:0/0:0)、PC(20:3/0:0)、PC(O-16:0/18:2)、PC(O-16:0/18:3)、PC(P-16:0/20:4)、PC(P-18:0/18:2)、PE(18:2/18:0)、SM(d18:1/18:1)、SM(d16:1/16:0)、SM(d16:1/17:0)、SM(d18:1/17:0)、SM(d18:1/18:0)、SM(d18:1/22:0)、SM(d18:1/24:0)、SM(d18:2/20:0);G组:Cer(d18:0/14:0)、Cer(d18:0/24:1)、Cer(d18:1/26:0)、Cer(d18:2/23:0)、Cer(t18:0/26:0)、PC(0:0/14:0)、PC(0:0/19:0)、PE(P-16:0/0:0)、PE(0:0/22:6)、PE(P-18:0/0:0);H组:犬尿氨酸、α-氨基己二酸、γ-氨基正丁酸、N-乙酰鸟氨酸、δ-DL-羟赖氨酸、PC(P-18:0/18:2)、肌酸、α-氨基正丁酸、羟基-L-脯氨酸、胱氨酸、天冬氨酸、Cer(d18:0/24:1)、Cer(d18:1/26:0)、Cer(t18:0/26:0)、PC(0:0/22:6)。优选地,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1)建立生长猪生长性能与所述日粮中蛋白质水平的回归模型,确定生长性能最佳时日粮蛋白质水平,并设定该日粮蛋白质水平±1%作为生长猪蛋白营养状态参考标准;(2)构建反映生长猪蛋白营养状态的血液代谢物含量(本专利技术中,血液代谢物含量单位是μmol/L)与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动态回归模型,所述回归模型如下:A回归模型:CP=0.0000148x3-0.0058x2+0.7260x–8.7556;其中,所述x为血液中苏氨酸的含量;B回归模型:CP=0.000002530x3-0.0009x2-0.0465x+29.3026;其中,所述x为血液中PC(18:0/18:2)的含量;C回归模型:CP=11.4340-0.0197x1-0.0825x2+0.0967x3+0.01102x4+0.0535x5-0.0851x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血液代谢物评价生猪个体蛋白营养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通过同时定量检测血液中如下代谢物中的至少一种来评价生猪个体蛋白营养状态:苏氨酸、PC(18:0/18:2)、谷氨酰胺、缬氨酸、亚精胺、亮氨酸、甘氨酸、酪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焦谷氨酸、β-氨基异丁酸、肌肽、半胱氨酸、胱氨酸、犬尿氨酸、甲硫氨酸亚砜、肌氨酸、α-氨基己二酸、γ-氨基正丁酸、N-乙酰鸟氨酸、丙氨酸、DL-δ-羟赖氨酸、PC(18:0/18:2)、PC(18:2/16:0)、PC(16:0/20:4)、PC(16:0/0:0)、PE(18:0/18:1)、PC(20:3/16:0)、PC(16:1/16:0)、PC(18:1/0:0)、PC(18:0/18:1)、PC(16:0/16:0)、PC(16:1/0:0)、PC(17:0/0:0)、PC(18:0/0:0)、PC(20:3/0:0)、PC(O-16:0/18:2)、PC(O-16:0/18:3)、PC(P-16:0/20:4)、PE(18:2/18:0)、SM(d18:1/18:1)、SM(d16:1/16:0)、SM(d16:1/17:0)、SM(d18:1/17:0)、SM(d18:1/18:0)、SM(d18:1/22:0)、SM(d18:1/24:0)、SM(d18:2/20:0)、Cer(d18:0/14:0)、Cer(d18:0/24:1)、Cer(d18:1/26:0)、Cer(d18:2/23:0)、Cer(t18:0/26:0)、PC(0:0/14:0)、PC(0:0/19:0)、PE(P-16:0/0:0)、PE(0:0/22:6)、PE(P-18:0/0:0)、δ-DL-羟赖氨酸、PC(P-18:0/18:2)、肌酸、α-氨基正丁酸、羟基-L-脯氨酸、胱氨酸、天冬氨酸、Cer(d18:1/26:0)、PC(0:0/2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血液代谢物评价生猪个体蛋白营养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通过同时定量检测血液中如下代谢物中的至少一种来评价生猪个体蛋白营养状态:苏氨酸、PC(18:0/18:2)、谷氨酰胺、缬氨酸、亚精胺、亮氨酸、甘氨酸、酪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焦谷氨酸、β-氨基异丁酸、肌肽、半胱氨酸、胱氨酸、犬尿氨酸、甲硫氨酸亚砜、肌氨酸、α-氨基己二酸、γ-氨基正丁酸、N-乙酰鸟氨酸、丙氨酸、DL-δ-羟赖氨酸、PC(18:0/18:2)、PC(18:2/16:0)、PC(16:0/20:4)、PC(16:0/0:0)、PE(18:0/18:1)、PC(20:3/16:0)、PC(16:1/16:0)、PC(18:1/0:0)、PC(18:0/18:1)、PC(16:0/16:0)、PC(16:1/0:0)、PC(17:0/0:0)、PC(18:0/0:0)、PC(20:3/0:0)、PC(O-16:0/18:2)、PC(O-16:0/18:3)、PC(P-16:0/20:4)、PE(18:2/18:0)、SM(d18:1/18:1)、SM(d16:1/16:0)、SM(d16:1/17:0)、SM(d18:1/17:0)、SM(d18:1/18:0)、SM(d18:1/22:0)、SM(d18:1/24:0)、SM(d18:2/20:0)、Cer(d18:0/14:0)、Cer(d18:0/24:1)、Cer(d18:1/26:0)、Cer(d18:2/23:0)、Cer(t18:0/26:0)、PC(0:0/14:0)、PC(0:0/19:0)、PE(P-16:0/0:0)、PE(0:0/22:6)、PE(P-18:0/0:0)、δ-DL-羟赖氨酸、PC(P-18:0/18:2)、肌酸、α-氨基正丁酸、羟基-L-脯氨酸、胱氨酸、天冬氨酸、Cer(d18:1/26:0)、PC(0:0/22: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通过定量检测血液中如下A组的血液代谢物,或B组的血液代谢物,或C组的血液代谢物,或D组的血液代谢物,或E组的血液代谢物,或F组的血液代谢物,或G组的血液代谢物,或H组的血液代谢物,来评价生猪个体蛋白营养状态:
A组:苏氨酸;
B组:PC(18:0/18:2);
C组:谷氨酰胺、缬氨酸、亚精胺、亮氨酸、甘氨酸、酪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焦谷氨酸;
D组:β-氨基异丁酸、肌肽、半胱氨酸、胱氨酸、犬尿氨酸、甲硫氨酸亚砜、肌氨酸、α-氨基己二酸、γ-氨基正丁酸、N-乙酰鸟氨酸、丙氨酸、DL-δ-羟赖氨酸;
E组:PC(18:0/18:2)、PC(18:2/16:0)、PC(16:0/20:4)、PC(16:0/0:0)、PE(18:0/18:1)、PC(20:3/16:0)、PC(16:1/16:0)、PC(18:1/0:0)、PC(18:0/18:1);
F组:PC(16:0/0:0)、PC(16:0/16:0)、PC(16:1/0:0)、PC(17:0/0:0)、PC(18:0/0:0)、PC(20:3/0:0)、PC(O-16:0/18:2)、PC(O-16:0/18:3)、PC(P-16:0/20:4)、PC(P-18:0/18:2)、PE(18:2/18:0)、SM(d18:1/18:1)、SM(d16:1/16:0)、SM(d16:1/17:0)、SM(d18:1/17:0)、SM(d18:1/18:0)、SM(d18:1/22:0)、SM(d18:1/24:0)、SM(d18:2/20:0);
G组:Cer(d18:0/14:0)、Cer(d18:0/24:1)、Cer(d18:1/26:0)、Cer(d18:2/23:0)、Cer(t18:0/26:0)、PC(0:0/14:0)、PC(0:0/19:0)、PE(P-16:0/0:0)、PE(0:0/22:6)、PE(P-18:0/0:0);
H组:犬尿氨酸、α-氨基己二酸、γ-氨基正丁酸、N-乙酰鸟氨酸、δ-DL-羟赖氨酸、PC(P-18:0/18:2)、肌酸、α-氨基正丁酸、羟基-L-脯氨酸、胱氨酸、天冬氨酸、Cer(d18:0/24:1)、Cer(d18:1/26:0)、Cer(t18:0/26:0)、PC(0:0/22: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1)建立生长猪生长性能与所述日粮中蛋白质水平的回归模型,确定生长性能最佳时日粮蛋白质水平,并设定该日粮蛋白质水平±1%作为生长猪蛋白营养状态参考标准;
(2)构建反映生长猪蛋白营养状态的血液代谢物含量与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动态回归模型,所述回归模型如下:
A回归模型:
CP=0.0000148x3-0.0058x2+0.7260x–8.7556;其中,所述x为血液中苏氨酸的含量;
B回归模型:
CP=0.000002530x3-0.0009x2-0.0465x+29.3026;其中,所述x为血液中PC(18:0/18:2)的含量;
C回归模型:
CP=11.4340-0.0197x1-0.0825x2+0.0967x3+0.01102x4+0.0535x5-0.0851x6-0.0464x7-0.0219x8+0.0455x9;其中,所述x1-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泽猛苏云王荃高驰印遇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