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组件及使用该电极组件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5933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极组件及使用该电极组件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包括:上电极组和位于上电极组下方的下电极组。其中,上电极组包括上电极板、由上电极板的顶端向该上电极板的周向外侧进行包围的上气流幕绝缘结构,以及由上气流幕绝缘结构的顶端向该上气流幕绝缘结构的周向外侧进行包围的上外屏蔽层;下电极组包括下电极板、由下电极板的顶端向该下电极板的周向外侧进行固定的下电极固定座,以及由下电极固定座的顶端向该下电极固定座的周向外侧进行包围的下外屏蔽层;下电极组位于上电极组的下方,上电极板与下电极板相向设置且在上电极组与下电极组之间存在一定间距以形成辉光放电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辉光放电区产生的等离子体的浓度和密度。

Electrode assembly and plasma generating device using the electrode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组件及使用该电极组件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等离子体
,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组件及使用该电极组件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气流幕绝缘结构。
技术介绍
研究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特性,以及等离子体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是航天飞行器再入、电离层研究、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等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内容,其中地面实验是验证理论研究以及开展飞行试验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意义。等离子体由离子、电子以及未电离的中性粒子的集合组成,整体呈现电中性,广泛存在于宇宙中,常被视为是物质的第四态。介质阻挡放电是工业上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主要手段。它可以在大气压或高于大气压条件下,方便地产生大面积的低温等离子体,获得化学反应所需的活性粒子,在近百年的研究中,介质阻挡放电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的表面处理、臭氧合成、紫外光源、环境保护等领域。介质阻挡放电基本的电极结构是在两个金属电极之间的放电间隙上插入一个或者多个绝缘介质层。介质阻挡放电中通常采用固体绝缘介质材料,如玻璃、有机薄膜、陶瓷等,绝缘介质层主要起到防止放电电流增长过快,阻止发生弧光甚至火花放电的作用。现有技术例如公告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组件,适用于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电极组,所述上电极组包括上电极板、由上电极板的顶端向该上电极板的周向外侧进行包围的上气流幕绝缘结构,以及由上气流幕绝缘结构的顶端向该上气流幕绝缘结构的周向外侧进行包围的上外屏蔽层;/n下电极组,所述下电极组包括下电极板、由下电极板的顶端向该下电极板的周向外侧进行固定的下电极固定座,以及由下电极固定座的顶端向该下电极固定座的周向外侧进行包围的下外屏蔽层;所述下电极组位于上电极组的下方,所述上电极板与下电极板相向设置且在所述上电极组与下电极组之间存在一定间距以形成辉光放电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组件,适用于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电极组,所述上电极组包括上电极板、由上电极板的顶端向该上电极板的周向外侧进行包围的上气流幕绝缘结构,以及由上气流幕绝缘结构的顶端向该上气流幕绝缘结构的周向外侧进行包围的上外屏蔽层;
下电极组,所述下电极组包括下电极板、由下电极板的顶端向该下电极板的周向外侧进行固定的下电极固定座,以及由下电极固定座的顶端向该下电极固定座的周向外侧进行包围的下外屏蔽层;所述下电极组位于上电极组的下方,所述上电极板与下电极板相向设置且在所述上电极组与下电极组之间存在一定间距以形成辉光放电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屏蔽层包括用于包围上气流幕绝缘结构的上屏蔽部,以及与所述上屏蔽部背离上气流幕绝缘结构相连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贯通有一中空的适于上电极连接芯线穿过的通道;
所述上电极连接芯线穿过所述通道后与上电极板电性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气流幕绝缘结构包括环形本体、沿着所述环形本体的轴线方向位于该环形本体的一端面上的均匀排布的若干个出气孔,以及沿着所述环形本体的轴线方向位于该环形本体的另一个端面上的至少一个进气孔;
所述进气孔与若干个所述出气孔均贯通以使气流通过进气孔后适于从若干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军朱劼吴萍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汉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