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落的锂电池组装用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5750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脱落的锂电池组装用限位装置,包括第一夹板和气管,所述第一夹板的边侧设置有第二夹板,所述胶块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夹板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夹板的内表面安装有卡柱,且卡柱的外端穿过第二夹板延伸至螺母头上,并且卡柱和第二夹板为转动连接,所述卡柱的内端吻合在柱槽中,且柱槽开设在第一夹板的边缘处内部,所述卡柱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杆。该防脱落的锂电池组装用限位装置,可利用气压吸附和螺旋固定的方式,对框架和电池之间与框架和框架之间的连接进行有效的加固,防脱落松动的效果更好,提升了使用该限位装置的电池组整体寿命,设计更加合理。

An anti falling limit device for assembling lithium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脱落的锂电池组装用限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具体为一种防脱落的锂电池组装用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锂电池是现代社会中常用的一种电池类型,由于其具备出色的充放电性能以及十分宽容的运行环境条件,被使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其中锂电池组是锂电池的主要应用形式,在锂电池组进行组装操作时,需要在外部使用相应的限位装置,防止锂电池组因日常使用而出现的松动现象,但是现有的限位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缺点:现有的限位装置多为矩形框架结构,锂电池组的外部对电池整体进行限位固定操作,但是由于框架自身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性,导致框架本身容易松动,框架之间以及框架和电池之间的连接不紧密,容易因后续使用的震动等因素影响而导致电池和框架松动,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脱落的锂电池组装用限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限位装置多为矩形框架结构,锂电池组的外部对电池整体进行限位固定操作,但是由于框架自身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性,导致框架本身容易松动,框架之间以及框架和电池之间的连接不紧密,容易因后续使用的震动等因素影响而导致电池和框架松动,使用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脱落的锂电池组装用限位装置,包括第一夹板和气管,所述第一夹板的边侧设置有第二夹板,且两者呈90°夹角分布,并且第一夹板的内壁安装有胶块,所述胶块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夹板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卡槽,且第二卡槽和第一卡槽的结构相同,所述气管安装在第一夹板的外表面,且气管上安装有启闭阀,所述第二夹板的内表面安装有卡柱,且卡柱的外端穿过第二夹板延伸至螺母头上,并且卡柱和第二夹板为转动连接,所述卡柱的内端吻合在柱槽中,且柱槽开设在第一夹板的边缘处内部,所述卡柱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杆。优选的,所述气管的尾端和气腔相连通,且气腔为水平分布,其开设在第一夹板的内部,并且气腔和气孔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气孔的尾端贯通在第一卡槽的中心处,且气孔开设在第一夹板的内表面上。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左段和右段分别为方形和圆形结构,且两段分别与第一杆槽和第二杆槽相吻合,第一杆槽截面为方形结构,并且第一杆槽和第二杆槽均开设在卡柱内部,同时固定杆的右端安装有挡板。优选的,所述挡板的直径大于第二杆槽右端开口处的直径,所述固定杆的右端表面开设有与固定孔螺纹连接的螺纹层,且开设在第一夹板内部的固定孔与柱槽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防脱落的锂电池组装用限位装置,可利用气压吸附和螺旋固定的方式,对框架和电池之间与框架和框架之间的连接进行有效的加固,防脱落松动的效果更好,提升了使用该限位装置的电池组整体寿命,设计更加合理;1.空腔以及气孔结构的使用,便于在该限位装置装配时,利用气压差的原理对第一夹板和锂电池组之间的连接进行有效加固;2.固定杆以及卡柱的使用,便于利用卡柱的滑动以及旋转,对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连接进行便捷的加固,连接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夹板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局部正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固定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夹板;2、第二夹板;3、胶块;4、第一卡槽;5、第二卡槽;6、气管;7、启闭阀;8、气腔;81、气孔;9、卡柱;10、螺母头;11、柱槽;12、固定杆;121、第一杆槽;122、第二杆槽;123、挡板;124、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脱落的锂电池组装用限位装置,包括第一夹板1、第二夹板2、胶块3、第一卡槽4、第二卡槽5、气管6、启闭阀7、气腔8、气孔81、卡柱9、螺母头10、柱槽11、固定杆12、第一杆槽121、第二杆槽122、挡板123和固定孔124,第一夹板1的边侧设置有第二夹板2,且两者呈90°夹角分布,并且第一夹板1的内壁安装有胶块3,胶块3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卡槽4,第二夹板2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卡槽5,且第二卡槽5和第一卡槽4的结构相同,气管6安装在第一夹板1的外表面,且气管6上安装有启闭阀7,第二夹板2的内表面安装有卡柱9,且卡柱9的外端穿过第二夹板2延伸至螺母头10上,并且卡柱9和第二夹板2为转动连接,卡柱9的内端吻合在柱槽11中,且柱槽11开设在第一夹板1的边缘处内部,卡柱9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杆12。气管6的尾端和气腔8相连通,且气腔8为水平分布,其开设在第一夹板1的内部,并且气腔8和气孔81相连通,气孔81的尾端贯通在第一卡槽4的中心处,且气孔81开设在第一夹板1的内表面上,将抽气泵与气管6的端头处相连接,首先可手动按压第一夹板1,使其内表面的胶块3紧密贴合在锂电池上,并且此时胶块3内表面的第一卡槽4会与电池外壁紧密贴合,之后即可使气泵等外设抽气设备运行,通过气管6使图2中的气腔8处于负压状态,由于气腔8和气孔81相连通,所以气孔81处的负压状态会使胶块3和第一夹板1紧密固定在电池表面。固定杆12的左段和右段分别为方形和圆形结构,且两段分别与第一杆槽121和第二杆槽122相吻合,第一杆槽121截面为方形结构,并且第一杆槽121和第二杆槽122均开设在卡柱9内部,同时固定杆12的右端安装有挡板123,挡板123的直径大于第二杆槽122右端开口处的直径,固定杆12的右端表面开设有与固定孔124螺纹连接的螺纹层,且开设在第一夹板1内部的固定孔124与柱槽11相连通,工作人员可手动或使用扳手等工具来固定螺母头10,并通过螺母头10带动卡柱9同步转动,卡柱9的转动会带动固定杆12同步转动,并且在固定杆12右端和固定孔124的螺纹传动作用下,固定杆12会通过旋转以及水平向右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固定孔124中,从而实现对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的连接进行加固的目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工作人员首先可将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在松动状态下套设在组装完成的电池组上,之后将抽气泵与气管6的端头处相连接,首先可手动按压第一夹板1,使其内表面的胶块3紧密贴合在锂电池上,并且此时胶块3内表面的第一卡槽4会与电池外壁紧密贴合,之后即可使气泵等外设抽气设备运行,通过气管6使图2中的气腔8处于负压状态,由于气腔8和气孔81相连通,所以气孔81处的负压状态会使胶块3和第一夹板1紧密固定在电池表面,从而实现利用气压对夹板和电池的连接进行加固的目的;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可如图3所示,将图第二夹板2朝着靠近第一夹板1的方向移动,移动的同时,卡柱9会在柱槽11中同步移动,直至第二夹板2的内表面和第一夹板1的侧表面贴合,卡柱9也会在柱槽11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脱落的锂电池组装用限位装置,包括第一夹板(1)和气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1)的边侧设置有第二夹板(2),且两者呈90°夹角分布,并且第一夹板(1)的内壁安装有胶块(3),所述胶块(3)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卡槽(4),所述第二夹板(2)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卡槽(5),且第二卡槽(5)和第一卡槽(4)的结构相同,所述气管(6)安装在第一夹板(1)的外表面,且气管(6)上安装有启闭阀(7),所述第二夹板(2)的内表面安装有卡柱(9),且卡柱(9)的外端穿过第二夹板(2)延伸至螺母头(10)上,并且卡柱(9)和第二夹板(2)为转动连接,所述卡柱(9)的内端吻合在柱槽(11)中,且柱槽(11)开设在第一夹板(1)的边缘处内部,所述卡柱(9)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杆(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落的锂电池组装用限位装置,包括第一夹板(1)和气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1)的边侧设置有第二夹板(2),且两者呈90°夹角分布,并且第一夹板(1)的内壁安装有胶块(3),所述胶块(3)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卡槽(4),所述第二夹板(2)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卡槽(5),且第二卡槽(5)和第一卡槽(4)的结构相同,所述气管(6)安装在第一夹板(1)的外表面,且气管(6)上安装有启闭阀(7),所述第二夹板(2)的内表面安装有卡柱(9),且卡柱(9)的外端穿过第二夹板(2)延伸至螺母头(10)上,并且卡柱(9)和第二夹板(2)为转动连接,所述卡柱(9)的内端吻合在柱槽(11)中,且柱槽(11)开设在第一夹板(1)的边缘处内部,所述卡柱(9)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杆(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落的锂电池组装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6)的尾端和气腔(8)相连通,且气腔(8)为水平分布,其开设在第一夹板(1)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祥鑫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法阿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