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节能灶的聚能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5262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节能灶的聚能罩,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此用于节能灶的聚能罩包括带有敞口的罩体,在罩体内侧面设置有反射层,在罩体底部设置有进火口;此外在罩体上开设有截留槽和收集槽,在罩体底部开设有通风孔。此用于节能灶的聚能罩可防止风对火焰的干扰,利于维持火焰的稳定。此外,罩体可促进火焰和锅底的充分接触,提高火焰的加热效率;反射层可将热辐射反射聚集,对锅底进行二次加热,实现了热能的充分利用。

A kind of energy collecting cover for energy saving st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节能灶的聚能罩
本技术涉及节能灶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节能灶的聚能罩。
技术介绍
热量的传递方式有三种: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而火焰能够加热物体,主要是利用热传导和热辐射。火焰通过和锅底直接接触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锅中的食物;另一方面,火焰通过辐射电磁波的形式,也可以将热量穿过锅而传递给食物。鉴于以上思路,现有申请号为CN200620035177.6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用于炉灶的辐射聚能罩,包括一个敞口的罩体,罩体使用金属材料制作。一方面罩体对火焰的热辐射进行反射,将辐射热量反回锅底;另一方面罩体吸热后自身形成热辐射源,可对锅底进行二次辐射。此辐射聚能罩具有成本低、制作工艺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可提高加热效率的特点,适合多种炉具使用。不过上述方案存在一定的缺陷,此方案中的聚能罩,尚无法解决风对于火焰产生影响的问题,火焰容易随风不规则摆动。一方面风会使火焰和锅底脱离,降低火焰和锅底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火焰和锅底间的热传导,间接降低了加热能力;另一方面风会削弱火势,直接降低火焰的加热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节能灶的聚能罩。这种用于节能灶的聚能罩可以促进火焰和锅底的接触,抵御风对火焰的燃烧造成干扰,并且还起到反射聚能的作用。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节能灶的聚能罩,包括罩体,罩体的上表面为敞口,并且在罩体的底部开设有进火口。罩体底部的内侧面上,靠近进火口的边缘处安装有一号锅架,一号锅架和罩体卡接固定;罩体的内侧面上设有反射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罩体的内侧面能够与锅的底部形状契合,缩小了罩体和锅底之间的缝隙,使得外界的风不易于进入罩体中干扰火焰。罩体底部开设进火口,火焰可正对锅底加热,缩短火焰和锅内食材的距离,减少热传导损耗。在罩体的内侧面设置反射层,可将罩体内的热量反射集中于锅底,促进热量的回收再利用,间接提高火焰的加热效率。另外,一号锅架对锅起到支撑和稳定的作用,防止锅发生倾覆。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罩体的内侧面上,平行于敞口边缘开设有截留槽,截留槽和罩体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锅内溢出并沿着罩体内侧面向下流动的液体被截留槽阻挡,防止液体干扰火焰甚至浇灭火焰。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罩体上径向开设有贯通的排出孔,排出孔与截留槽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截留槽阻挡的液体可通过排出孔从罩体的内侧面排出至外侧面。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罩体的外侧面上,平行于敞口的边缘开设有收集槽,收集槽和罩体固定连接;收集槽和排出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截留槽排出的液体,经过排出孔流至收集槽,避免液体积累在截留槽和排出孔中,保持罩体内侧面清洁。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罩体的外侧面上,靠近底面的边缘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和罩体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罩体的底部可通过连接件和节能灶进行固定连接,使罩体的底部安装更稳定,而不会发生罩体下坠脱离节能灶的情况。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罩体的外侧面上,靠近敞口的边缘设有固定件,固定件和罩体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罩体的上部可通过固定件和节能灶进行固定连接,使罩体的上部安装更稳定,而不会发生罩体颠簸甚至倾覆的情况。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罩体的底面上,靠近进火口的边缘开设有通风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风口可以保持罩体内侧面和锅底间的狭窄空隙中的空气流通,防止火焰因局部缺氧而燃烧受阻甚至熄灭。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罩体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若干组锅架支撑块,锅架支撑块和罩体固定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罩体可适配多种口径大小的一号锅架,进而可适配容纳各种口径大小的锅。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敞口的边缘安装有二号锅架,二号锅架和敞口卡接固定。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在罩体的敞口边缘安装有一个挡风框,挡风框和罩体的敞口卡接固定,并且和二号锅架外侧边缘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号锅架可支撑炒锅等无法放入罩体的锅型,提升罩体的适配性;挡风框在使用二号锅架时可起到填补二号锅架的空隙,阻挡外界的风进入罩体干扰火焰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防风性能明显提高。罩体和锅底适配,罩体内侧面和锅底间的缝隙很小,罩体底部空间相对较封闭,外部的风不易通过缝隙进入罩体底部对火焰产生影响。2.加热能力明显提高。火焰受罩体引导,沿着罩体和锅底的缝隙运动,增大了火焰,尤其是外焰和锅底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火焰通过热传导对锅底进行加热的效率。3.聚热性能作用明显。罩体内侧面设置的反射层,能够将火焰的不规则热辐射所逸出的热量反射聚集于锅底附近,减少火焰通过热辐射散失的热量,实现了热量的回收再利用,提升了火焰热量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三的应用示意图。图中,1、罩体;11、敞口;12、进火口;13反射层;14、一号锅架;15、锅架支撑块;2、截留槽;3、收集槽;4、排出孔;5、连接件;6、固定件;7、通风口;8、二号锅架;9、挡风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节能灶的聚能罩,能够用于聚集火焰的能量,提高对火焰的利用率。它包括碗形的罩体1,其上表面采用敞口11设计,并且在罩体1的底部中心位置开设有一个圆形的进火口12,同时在罩体1底部的内侧面上,靠近进火口12的边缘处安装有环形的一号锅架14,一号锅架14和罩体1使用螺栓固定。首先,将罩体1设计为碗状结构,其目的是与锅底形状适配。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锅的形状,最常见的为球壳形的,而球壳形的锅放入罩体1中,锅底和罩体1的内侧面间的缝隙很小。这样一来,火焰只能沿着锅底和罩体1间的缝隙运动,而不是在罩体内随风做不规则的摆动,实现了防风的性能。另外,火焰和锅底紧密接触,增大了火焰的外焰和锅底的接触面积,增强了火焰对锅底的热传导,提升火焰的加热效率。同时在罩体内安装的一号锅架14,可对锅起到支撑和稳定的作用,防止锅在罩体内倾覆。其次,为了减少热辐射的损失,在罩体1的内侧面上设有反射层13。上述反射层13采用热辐射反射涂料,将其涂覆在罩体1的内侧面上即可形成反射层13。这种热辐射反射涂料对电磁波的吸收率低,而反射率高,因此能够将火焰的热辐射大部分反射并且损失较少。结合罩体1的碗状结构,反射层13可将热辐射反射并聚集到罩体1内部,所以火焰热辐射的热量可被尽可能地聚集到罩体1内部,而不是经过空气的漫反射散失。这样一来,火焰的热辐射产生的热量能够被锅底尽可能地吸收,增加了热量的回收再利用率,提升了火焰的加热效率。参照图1,在罩体1的内侧面上靠近一号锅架14开设有环形的截留槽2;罩体1的外侧面上开设有环形的收集槽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节能灶的聚能罩,包括罩体(1),罩体(1)的上表面为敞口(11),并且在罩体(1)的底部开设有进火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底部的内侧面上,靠近进火口(12)的边缘处安装有一号锅架(14),一号锅架(14)和罩体(1)卡接固定;所述罩体(1)的内侧面上设有反射层(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节能灶的聚能罩,包括罩体(1),罩体(1)的上表面为敞口(11),并且在罩体(1)的底部开设有进火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底部的内侧面上,靠近进火口(12)的边缘处安装有一号锅架(14),一号锅架(14)和罩体(1)卡接固定;所述罩体(1)的内侧面上设有反射层(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节能灶的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的内侧面上,平行于敞口(11)边缘开设有截留槽(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节能灶的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上径向开设有贯通的排出孔(4),排出孔(4)与截留槽(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节能灶的聚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的外侧面上,平行于敞口(11)边缘开设有收集槽(3),所述收集槽(3)和排出孔(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节能灶的聚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烨能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