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两用燃烧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5248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烧炉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两用燃烧炉装置,包括炉体、炉排、铰接座、承接漏斗、伸缩软管、电动推杆、积存箱、蓄能箱、烧嘴砖、燃烧嘴、蓄热体、燃料接入管、换向阀、热风炉体、热风出管、冷风进管、烟气除尘器和加煤仓门,所述炉体内壁两侧的顶部分别与炉排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炉体内壁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铰接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电动推杆的反复伸缩运行,使承接漏斗相对于电动推杆保持同步运动状态,而炉排上所燃烧后的固体煤粉则通过承接漏斗进行收集,其内壁上的煤粉则被抖动掉落至积存箱的内部,因此对于燃烧炉内部粉煤起到随时清理的效果,进而提高了资源的再次利用效率。

A new type of dual-purpose combustion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两用燃烧炉装置
本技术涉及燃烧炉
,具体为一种新型两用燃烧炉装置。
技术介绍
煤粉燃烧是我国火力发电的主要方式,原煤磨细(通过75um网目)成煤粉,煤粉与热空气一起喷入炉膛中燃烧,煤粉燃烧后,分散于煤有机质中的无机组分在高温后急冷的热动力条件下,形成了主要成分为Al2O3和SiO2以及主要物相为玻璃相的各种微细颗粒。玻璃体内储存了大量化学内能,有大量游离状态的Al2O3、SiO2及金属氧化物,同时,粉煤灰颗粒微细,比表面积大,易于与其它成分反应形成新的物相。因此,粉煤灰可作为重要的无机非金属资源用于建材建工、陶瓷、化工及环保等领域。然而在燃烧炉的使用过程中,粉煤燃烧过后的产物却是难以进行清理,特别是一些角落更会堆积大量的粉煤,不仅仅会长期残留在燃烧炉的内部,而且还会对燃烧炉的燃烧效率造成影响,并且其内部的粉煤还需要人工进行定期清理,该种方式极大程度上造成粉煤的燃烧不充分,而且导致资源无法进行重复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两用燃烧炉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两用燃烧炉装置,包括炉体(1)、炉排(2)、铰接座(3)、承接漏斗(4)、伸缩软管(5)、电动推杆(6)、积存箱(7)、蓄能箱(8)、烧嘴砖(9)、燃烧嘴(10)、蓄热体(11)、燃料接入管(12)、换向阀(13)、热风炉体(14)、热风出管(15)、冷风进管(16)、烟气除尘器(17)、排烟管(18)和加煤仓门(19),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内壁两侧的顶部分别与炉排(2)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炉体(1)内壁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铰接座(3)的一侧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铰接座(3)的顶部均位于炉排(2)底部的下方,所述承接漏斗(4)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与两个铰接座(3)相对的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两用燃烧炉装置,包括炉体(1)、炉排(2)、铰接座(3)、承接漏斗(4)、伸缩软管(5)、电动推杆(6)、积存箱(7)、蓄能箱(8)、烧嘴砖(9)、燃烧嘴(10)、蓄热体(11)、燃料接入管(12)、换向阀(13)、热风炉体(14)、热风出管(15)、冷风进管(16)、烟气除尘器(17)、排烟管(18)和加煤仓门(19),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内壁两侧的顶部分别与炉排(2)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炉体(1)内壁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铰接座(3)的一侧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铰接座(3)的顶部均位于炉排(2)底部的下方,所述承接漏斗(4)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与两个铰接座(3)相对的一侧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所述承接漏斗(4)底部的中间位置与伸缩软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炉体(1)内壁底部的中间位置与积存箱(7)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伸缩软管(5)的底部与积存箱(7)的顶部固定连通,两个所述电动推杆(6)的底部分别与炉体(1)内壁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电动推杆(6)顶部的自由端通过连接杆分别与承接漏斗(4)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两用燃烧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蓄能箱(8)的一侧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烧嘴砖(9)分别位于炉体(1)两侧的中间位置,两组所述烧嘴砖(9)相对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燃烧嘴(10)的一侧固定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龙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紫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