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车用可调节下托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4337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型车用可调节下托板,包括下托板主体和安装板,所述下托板主体的四角位置处皆设置有螺纹孔,且下托板主体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通孔,并且第一通孔的内部安装有活动块,而且活动块的顶部安装有固定件,且固定件的边侧安装有加强筋,所述下托板主体顶部的两侧皆对称设置有一组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的内部皆安装有螺杆,并且螺杆的靠近加强筋一端的外侧皆设置有限位块。该重型车用可调节下托板通过限位块对固定件的可调节限位,使得固定件可以贴合下托板主体上的零件并固定,进而使得该下托板可以适用于连接不同大小的车辆零件,且可以使两组固定件紧贴连接零件的侧面,防止连接的零件发生侧滑。

Adjustable lower support plate for heavy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型车用可调节下托板
本技术涉及重型车下托板
,具体为一种重型车用可调节下托板。
技术介绍
重型挂车车轴与车体之间通常设有用于减震的板簧,而将板簧、车轴以及车体连接时,就需要用到下托板,将下托板连接在车轴的外套管上,同时将板簧放置在下托板上,并利用U形架将板簧、下托板和车体连接起来。然而现有的重型车下托板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下托板固定零件的固定件之间距离无法调节,无法根据零件的大小调节两组固定件之间的距离,进而无法紧密的贴合零件的两侧,不利于零件的固定;2.现有的下托板的整体形状为方形,在受力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形变,不利于板簧、车轴和车体之间的连接。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重型车用下托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型车用可调节下托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下托板无法根据需要连接的零件的大小调节固定件之间的距离和下托板在受力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形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型车用可调节下托板,包括下托板主体和安装板,所述下托板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型车用可调节下托板,包括下托板主体(1)和安装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板主体(1)的四角位置处皆设置有螺纹孔(2),且下托板主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通孔(3),并且第一通孔(3)的内部安装有活动块(4),而且活动块(4)的顶部安装有固定件(5),且固定件(5)的边侧安装有加强筋(6),所述下托板主体(1)顶部的两侧皆对称设置有一组第二通孔(7),且第二通孔(7)的内部皆安装有螺杆(8),并且螺杆(8)的靠近加强筋(6)一端的外侧皆设置有限位块(9),而且螺杆(8)远离加强筋(6)一端的外侧皆设置有螺帽(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车用可调节下托板,包括下托板主体(1)和安装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板主体(1)的四角位置处皆设置有螺纹孔(2),且下托板主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通孔(3),并且第一通孔(3)的内部安装有活动块(4),而且活动块(4)的顶部安装有固定件(5),且固定件(5)的边侧安装有加强筋(6),所述下托板主体(1)顶部的两侧皆对称设置有一组第二通孔(7),且第二通孔(7)的内部皆安装有螺杆(8),并且螺杆(8)的靠近加强筋(6)一端的外侧皆设置有限位块(9),而且螺杆(8)远离加强筋(6)一端的外侧皆设置有螺帽(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车用可调节下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4)的侧截面形状为倒T形,且与第一通孔(3)形成上下限位结构,并且与第一通孔(3)形成横向滑动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车用可调节下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5)设置有2组,且固定件(5)的纵向长度大于第一通孔(3)的纵向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车用可调节下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8)的中心线与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公杰金昊王新成吕春海董志王烈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三明重型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