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电路板及其电源铜面配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4231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3:49
印刷电路板及其电源铜面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配置第一电源提供元件、第二电源提供元件、电源汲取元件、汇流铜面部分、第一接地铜面部分、第二接地铜面部分。判断第一电源提供元件及第二电源提供元件的电流是否由汇流铜面部分流至电源汲取元件。当第一电源提供元件及第二电源提供元件的电流皆由汇流铜面部分流至电源汲取元件时,依据第一容许差异值及第二容许差异值的至少其一及平均电流判断汇流铜面部分是否符合印刷电路板的均流布局设计。当该汇流铜面部分符合该印刷电路板的该均流布局设计时,结束该电源铜面配置方法。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copper surface configuration method of its pow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印刷电路板及其电源铜面配置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印刷电路板,且特别涉及一种印刷电路板及其电源铜面配置方法。
技术介绍
在印刷电路板中,电源网络传输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亦即电源提供元件、传输通道及电源汲取元件。当设计为多个电源提供元件连接到同一个电源汲取元件时,印刷电路板布线工程师会根据机构需求、抽载电流大小……等因素决定各个电源提供元件和电源汲取元件摆放的位置,并以电源铜面连接。但是,因为布局路径的不同,各个电源提供元件到同一电源汲取元件的中间通道的等效电阻可能不相同,其中等效电阻的来源包括作为通道的电源铜面和串接元件等。在电源提供元件输出电压相同的状况下,当各个电源提供元件到同一电源汲取元件的中间通道的等效电阻不相同时,各个电源提供元件的输出电流可能有不平均的状况,亦即电源提供元件的负载呈现不均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印刷电路板及其电源铜面配置方法,可避免或抑制电源提供元件的输出电流不平均的状况。本专利技术的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电源提供元件、第二电源提供元件、电源汲取元件、第一电源铜面部分、第二电源铜面部分、第三电源铜面部分、汇流铜面部分、第一接地铜面部分、第二接地铜面部分。第一电源铜面部分电性连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第二电源铜面部分电性连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第三电源铜面部分电性连接电源汲取元件。汇流铜面部分电性连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第二电源铜面部分及第三电源铜面部分,第一电源提供元件及第二电源提供元件所提供的电流是分别经由第一电源铜面部分以及第二电源铜面部分流至汇流铜面部分,并且再经由汇流铜面部分流至电源汲取元件。第一接地铜面部分电性连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及电源汲取元件。以及,第二接地铜面部分电性连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及电源汲取元件,其中第一电源提供元件、第二电源提供元件、电源汲取元件、第一电源铜面部分、第二电源铜面部分、第三电源铜面部分、汇流铜面部分、第一接地铜面部分、第二接地铜面部分为符合印刷电路板的均流布局设计。当第一电源铜面部分及第一接地铜面部分的等效电阻的第一总和以及第二电源铜面部分及第二接地铜面部分的等效电阻的第二总和符合下列不等式时,判断第一电源提供元件、第二电源提供元件、电源汲取元件、第一电源铜面部分、第二电源铜面部分、第三电源铜面部分、汇流铜面部分、第一接地铜面部分、第二接地铜面部分为符合均流布局设计:或者其中,第一容许差异值对应第一电源提供元件的电流,并且第二容许差异值对应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的电流。或者,当第一电源提供元件的电流与平均电流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第一容许差异值且第二电源提供元件的电流与平均电流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第二容许差异值时,第一电源提供元件、第二电源提供元件、电源汲取元件、第一电源铜面部分、第二电源铜面部分、第三电源铜面部分、汇流铜面部分、第一接地铜面部分、第二接地铜面部分符合均流布局设计。本专利技术的印刷电路板的电源铜面配置方法,印刷电路板包括与第一电源提供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源铜面部分、与第二电源提供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源铜面部分、与电源汲取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三电源铜面部分、与第一电源铜面部分、第二电源铜面部分及第三电源铜面部分电性连接的汇流铜面部分、与第一电源提供元件及电源汲取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一接地铜面部分、以及与第二电源提供元件及电源汲取元件电性连接的第二接地铜面部分。电源铜面配置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配置第一电源提供元件、第二电源提供元件、电源汲取元件、第一电源铜面部分、第二电源铜面部分、第三电源铜面部分、汇流铜面部分、第一接地铜面部分、第二接地铜面部分。判断第一电源提供元件的电流是否由汇流铜面部分流至电源汲取元件,汇流铜面部分电性连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第二电源铜面部分及第三电源铜面部分。判断第二电源提供元件的电流是否由汇流铜面部分流至电源汲取元件。当第一电源提供元件及第二电源提供元件的电流皆由汇流铜面部分流至电源汲取元件时,依据第一容许差异值及第二容许差异值的至少其一及平均电流判断第一电源提供元件、第二电源提供元件、电源汲取元件、第一电源铜面部分、第二电源铜面部分、第三电源铜面部分、汇流铜面部分、第一接地铜面部分、第二接地铜面部分是否符合印刷电路板的均流布局设计,其中第一容许差异值对应第一电源提供元件的电流,并且第二容许差异值对应第二电源提供元件的电流。当第一电源提供元件、第二电源提供元件、电源汲取元件、第一电源铜面部分、第二电源铜面部分、第三电源铜面部分、汇流铜面部分、第一接地铜面部分、第二接地铜面部分符合印刷电路板的均流布局设计时,结束电源铜面配置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印刷电路板及其电源铜面配置方法,可依据第一容许差异值及第二容许差异值的至少其一及平均电流判断第一电源提供元件、第二电源提供元件、电源汲取元件、第一电源铜面部分、第二电源铜面部分、第三电源铜面部分、汇流铜面部分、第一接地铜面部分、第二接地铜面部分是否符合印刷电路板的均流布局设计。因此,可避免或抑制第一电源提供元件及第二电源提供元件的输出电流不平均的状况。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说明书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至图1C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印刷电路板的各层次的布局示意图。图2A至图2C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印刷电路板的各层次的布局示意图。图3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印刷电路板的第一层印刷电路板的布局示意图。图4A至图4B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印刷电路板的剖面示意图。图4C至图4D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印刷电路板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印刷电路板的电源铜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图6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印刷电路板的电源铜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图7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印刷电路板的电源铜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10、210、310、410:第一层印刷电路板111、211、311:第一电源铜面部分113、213、313:第二电源铜面部分115、215、315、425:汇流铜面部分120、220、420:第二层印刷电路板121、221、317:第三电源铜面部分130、230、440:第三层印刷电路板131、231:第一接地铜面部分133、233:第二接地铜面部分411、413、415、421、423、427、429、431、433、435、441、443、445:铜面430:第四层印刷电路板R11、R12、R21、R22:等效电阻Rn、Rs:电阻Sink:电源汲取元件VA11、VA21、VA22、VA23、VA41、VA42、VA43、VA44:穿孔VRM1:第一电源提供元件VRM2:第二电源提供元件VRMn:电源提供元件S510、S520、S530、S540、S550、S610、S620、S630、S640、S650、S660、S670、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第一电源提供元件;/n一第二电源提供元件;/n一电源汲取元件;/n一第一电源铜面部分,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n一第二电源铜面部分,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n一第三电源铜面部分,电性连接该电源汲取元件;/n一汇流铜面部分,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该第二电源铜面部分及该第三电源铜面部分,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及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所提供的电流分别经由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以及该第二电源铜面部分流至该汇流铜面部分,并且再经由该汇流铜面部分流至该电源汲取元件;/n一第一接地铜面部分,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及该电源汲取元件;以及/n一第二接地铜面部分,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及该电源汲取元件,并且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该电源汲取元件、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该第二电源铜面部分、该第三电源铜面部分、该汇流铜面部分、该第一接地铜面部分及该第二接地铜面部分为符合该印刷电路板的一均流布局设计,/n其中当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及该第一接地铜面部分的等效电阻的一第一总和以及该第二电源铜面部分及该第二接地铜面部分的等效电阻的一第二总和符合下列不等式时,判断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该电源汲取元件、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该第二电源铜面部分、该第三电源铜面部分、该汇流铜面部分、该第一接地铜面部分及该第二接地铜面部分为符合该均流布局设计:/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26 TW 107137888;20190802 TW 1081275421.一种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电源提供元件;
一第二电源提供元件;
一电源汲取元件;
一第一电源铜面部分,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
一第二电源铜面部分,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
一第三电源铜面部分,电性连接该电源汲取元件;
一汇流铜面部分,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该第二电源铜面部分及该第三电源铜面部分,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及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所提供的电流分别经由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以及该第二电源铜面部分流至该汇流铜面部分,并且再经由该汇流铜面部分流至该电源汲取元件;
一第一接地铜面部分,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及该电源汲取元件;以及
一第二接地铜面部分,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及该电源汲取元件,并且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该电源汲取元件、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该第二电源铜面部分、该第三电源铜面部分、该汇流铜面部分、该第一接地铜面部分及该第二接地铜面部分为符合该印刷电路板的一均流布局设计,
其中当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及该第一接地铜面部分的等效电阻的一第一总和以及该第二电源铜面部分及该第二接地铜面部分的等效电阻的一第二总和符合下列不等式时,判断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该电源汲取元件、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该第二电源铜面部分、该第三电源铜面部分、该汇流铜面部分、该第一接地铜面部分及该第二接地铜面部分为符合该均流布局设计:



或者



其中,该第一容许差异值对应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的电流,并且该第二容许差异值对应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的电流,
或者,当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的电流与该平均电流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该第一容许差异值且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的电流与该平均电流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该第二容许差异值时,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该电源汲取元件、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该第二电源铜面部分、该第三电源铜面部分、该汇流铜面部分、该第一接地铜面部分及该第二接地铜面部分符合该均流布局设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该电源汲取元件、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该第二电源铜面部分、该第三电源铜面部分、该汇流铜面部分、该第一接地铜面部分及该第二接地铜面部分符合该印刷电路板的一布局设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及该电源汲取元件为插件式时,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与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在一第一层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源铜面部分与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在该第一层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第三电源铜面部分与该电源汲取元件在一第二层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该汇流铜面部分与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及该第二电源铜面部分在该第一层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并且该汇流铜面部分与该第三电源铜面部分通过自该第一层印刷电路板穿透至该第二层印刷电路板的多个穿孔而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地铜面部分、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该第二接地铜面部分与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及该电源汲取元件在一第三层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及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为插件式且该电源汲取元件为表面粘贴式时,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与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在一第一层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源铜面部分与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在该第一层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位于一第二层印刷电路板的该第三电源铜面部分与位于该第一层印刷电路板的该电源汲取元件通过自该第一层印刷电路板穿透至该第二层印刷电路板的多个第一穿孔而电性连接,该汇流铜面部分与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及该第二电源铜面部分在该第一层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并且该汇流铜面部分与该第三电源铜面部分通过自该第一层印刷电路板穿透至该第二层印刷电路板的多个第二穿孔而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地铜面部分、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该第二接地铜面部分与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在一第三层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第一接地铜面部分及该第二接地铜面部分与该电源汲取元件通过自该第一层印刷电路板穿透至该第三层印刷电路板的多个第三穿孔而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及该电源汲取元件为表面粘贴式时,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与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在一第一层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源铜面部分与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在该第一层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第三电源铜面部分与该电源汲取元件在该第一层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该汇流铜面部分、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该第二电源铜面部分及该第三电源铜面部分在该第一层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及该电源汲取元件为表面粘贴式时,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及该第二电源铜面部分个别具有位于一第一层印刷电路板及一第二层印刷电路板且相互电性连接的多个铜面,该第三电源铜面部分具有位于该第二层印刷电路板及一第三层印刷电路板且相互电性连接的多个铜面,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该第二电源铜面部分与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在该第一层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该汇流铜面部分、该第一电源铜面部分、该第二电源铜面部分及该第三电源铜面部分在该第二层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第三电源铜面部分与该电源汲取元件在该第三层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地铜面部分及该第二接地铜面部分个别包括位于该第一层印刷电路板、一第四层印刷电路板及该第三层印刷电路板且相互电性连接的多个铜面,该第一接地铜面部分与该第一电源提供元件在该第一层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第一接地铜面部分与该电源汲取元件在该第三层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第二接地铜面部分与该第二电源提供元件在该第一层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第二接地铜面部分与该电源汲取元件在该第三层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电源提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仰之朱政辉
申请(专利权)人: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