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安荣专利>正文

一种全封闭自循环蒸汽供热采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3884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蒸汽供热采暖装置,包括蒸气发生器、蒸气管、散热器或风机盘管、凝结水管,其特征是在散热器或风机盘管的出气口串接膨胀盒、一级蓄凝器,在蒸气发生器上装凝结水注水管且在凝结水注水管上端串接减压器、末级蓄凝结器,一级蓄凝器与末级蓄凝结器由凝结水管相连接,构成水-汽-水的全封闭自循环回路。具有节能、节水和热效率高等特点,特别适合家庭多居室供热采暖,也适合给楼房和工艺供热装置供热。(*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封闭自循环蒸汽供热采暖装置。在现有的供热采暖装置中,以水为热交换介质的供热采暖方式有二种,热水供热采暖和蒸汽供热采暖。热水供热采暖以其耗能低,技术成熟而得到普遍应用,但其升温慢,供热采暖温度低而引发人们继续研究蒸汽供热采暖装置。而采用回收凝结水的蒸汽供热采暖装置虽然克服了不回收凝结水的蒸汽供热采暖装置耗能大的缺点,但其设备多而复杂又显得不足。中国专利专利号为93200711.2公开了一种蒸汽采暖装置,是由蒸气发生器、蒸气输送管、安全阀、散热器、常开放汽阀、回水管等组成,优点是热效率高、升温快、供热温度稳定、安全可靠,能保持蒸气与水在整个装置中自动连续循环。这种装置的缺点是散热器一侧有个放汽阀保持常开,整个装置处于完全开放状态,故蒸气压力受到限制,影响蒸气的输送距离,再则上水管低于蒸气发生器底部,上水管和单向阀易被污垢堵塞和损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封闭自循环蒸汽供热采暖装置,这种装置可使蒸气发生器产生的蒸气输送到散热器后液化,液化的凝结水靠自重流回到蒸气发生器,在全封闭状态下完成蒸汽供热采暖的自然循环过程。这种装置结构简单,循环可靠,热效率高,升温快,供热温度稳定、可调,适用范围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在散热器或风机盘管的出气口串接膨胀盒、一级蓄凝器,在蒸气发生器上装凝结水注水管且在凝结水注水管上端串接减压器、末级蓄凝结器,再由凝结水管将一级蓄凝器与末级蓄凝结器连接起来,构成由蒸气发生器、蒸气管、散热器或风机盘管、膨胀盒、一级蓄凝器、凝结水管、末级蓄凝结器、减压器、凝结水注水管再到蒸气发生器相连接的水—汽—水的循环回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简单安全。以上所述本技术的器件结构简单,无易磨损件,无需改变原有蒸气发生器的安全装置。(2)经济节能。本技术实现水—汽—水的全封闭自循环蒸汽供热采暖,无需其他动力,供热介质输送量小,所用器件体积小,更重要的是循环回蒸气发生器的凝结水具有一定温度,因此可节约燃料和软水使用量。(3)适应范围广。本技术供热采暖范围广,特别适用于家庭多居室的供热采暖,可用煤炉、煤气炉、液化气炉、电加热器等加热。也适用于供热距离短的楼房和工艺供热装置,特别适合在缺水地区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膨胀盒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蓄凝器剖面图4为本技术减压器和凝结水注水管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补充水罐和补充水注水管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家用单居室实施方案图;图7为图6C部放大剖视图;图8为图6风机盘管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家用多居室系统结构图;图10为本技术多支路蒸汽供热采暖系统结构图。参见图1至图5,为本技术基本结构图。本技术包括蒸气发生器(1)、蒸气管(2)、散热器或风机盘管(3)、凝结水管(6),其特征在于在散热器或风机盘管(3)的出气口串接膨胀盒(4)、一级蓄凝器(5),在蒸气发生器(1)上装凝结水注水管(9)且在凝结水注水管(9)上端串接减压器(8)、末级蓄凝结器(7),再由凝结水管(6)将一级蓄凝器(5)与末级蓄凝结器(7)连接起来,构成由蒸气发生器(1)、蒸气管(2)、散热器或风机盘管(3)、膨胀盒(4)、一级蓄凝器(5)、凝结水管(6)、末级蓄凝结器(7)、减压器(8)、凝结水注水管(9)再到蒸气发生器(1)相连接的水—汽—水的蒸气自循环回路,在蒸气发生器(1)的顶部壳壁(58)加装补充水注水管(12)且在补充水注水管(12)上连接补充水罐(11)。蒸气自循环回路中各器件的相互设置高度,除蒸气管(2)外,应为散热器或风机盘管(3)高于膨胀盒(4),膨胀盒(4)高于一级蓄凝器(5),一级蓄凝器(5)高于凝结水管(6),一级蓄凝器(5)的出口管(38)与凝结水管(6)的连接端高于凝结水管(6)另一端与末级蓄凝结器(7)的入口管(31)的连接端,即凝结水管(6)可以有存水弯,末级蓄凝结器(7)高于减压器(8),减压器(8)高于凝结水注水管(9),减压器出口(53)与凝结水注水管(9)的连接处高于蒸气发生器(1)。膨胀盒(4)是一个圆柱形盒体,盒体上部有入口(21),与散热器或风机盘管(3)的出气口连接,盒底部有出口(22)与一级蓄凝器(5)连接,目的是使由散热器或风机盘管(3)出气口来的蒸气在膨胀盒(4)内膨胀,为蒸气的凝结创造条件,盘管内的凝结水可顺畅流动。本技术中的一级蓄凝器(5)、末级蓄凝器(7)、和二级蓄凝器(13)的结构相同,以下描述蓄凝器结构时,均称为蓄凝器(5)、(7)、(13)。蓄凝器(5)、(7)、(13)是一个圆柱形盒体,进口管(31)穿过盒顶(30),下端管口(39)至接近盒内底部处,进口管(31)的上端管口与膨胀盒(4)的出口(22)或凝结水管(6)连接,出口管(38)在盒内部分与进口管(31)并列且由盒内穿过盒底与减压器(8)的入口(41)或凝结水管(6)连接,出口管(38)的上端管口(37)高于进口管(31)的下端管口(39),目的是蓄积凝结水或液化蒸汽,使进口管(31)的下端管口(39)置于已蓄积的凝结水中,使由膨胀盒(4)来的蒸气在此液化,当蓄积的凝结水液面(36)高于出口管(38)的上端管口(37)时,凝结水溢入出口管(38)的上端管口(37)而流出蓄凝器(5)、(7)、(13)。已蓄积的凝结水液面(36)与凝结水液面(36)以上的盒体部份,构成气室(35),目的是使由蓄凝器(5)、(7)、(13)的出口管(38)传递来的压力在气室(35)受到阻滞。盒顶(30)有一可开闭的放气孔(34),由螺钉(32)和密封垫(33)压住,目的是在本技术开始工作时,旋开螺钉(32)适量排放管道中的空气,蒸气一旦运行,即可旋紧螺钉(32)关闭放气孔(34)。减压器(8)是由盆盖(45)、盆体(46)、密封圈(44)和阻凝盖(47)组成,盆盖(45)和盆体(46)由螺栓(42)、螺母(43)连接,中间嵌密封圈(44),阻凝盖(47)置于盆体(46)内。盆盖(45)中央和盆体(46)中央都有一孔为入口和出口,盆盖(45)的入口(41)由管子引出与末级蓄凝结器(7)的出口管(38)连接,盆体(46)的出口(53)由管子引出,与凝结水注水管(9)连接。阻凝盖(47)的直径略小于减压器(8)的盆体(46)的直径,阻凝盖(47)的顶部有一密封垫(48),阻凝盖(47)边沿有沿半径方向的凹槽(49),凹槽(49)与盆体(46)的底平面(59)构成泻水孔(60)。目的是当本技术工作时,凝结水由入口(41)流入,经泻水孔(60)再由出口(53)流向凝结水注水管(9);当本技术出现故障泄漏时,阻凝盖(47)被来自蒸气发生器(1)的压力托起,密封垫(48)将入口(41)封住,阻止蒸气发生器(1)内的沸水由凝结水注水管(9)倒流喷出,当故障排除,压力恢复正常,阻凝盖(47)依自重落下复位。凝结水注水管(9)穿过蒸气发生器(1)的顶部壳壁(58),凝结水注水管(9)的上端管口与减压器(8)的出口(53)连接,下端管口(57)置于蒸气发生器(1)的最佳保持液面(79)以下且略低于蒸气发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封闭自循环蒸汽供热采暖装置,包括蒸气发生器(1)、蒸气管(2)、散热器或风机盘管(3)、凝结水管(6)、其特征在于在散热器或风机盘管(3)的出气口串接膨胀盒(4)、一级蓄凝器(5),在蒸气发生器(1)上装凝结水注水管(9)且在凝结水注水管(9)上端串接减压器(8)、末级蓄凝结器(7),再由凝结水管(6)将一级蓄凝器(5)与末级蓄凝结器(7)连接起来,构成由蒸气发生器(1)、蒸气管(2)、散热器或风机盘管(3)、膨胀盒(4)、一级蓄凝器(5)、凝结水管(6)、末级蓄凝器(7)、减压器(8)、凝结水注水管(9)再到蒸气发生器(1)相连接的水--汽--水的循环回路,在蒸气发生器(1)的顶部壳壁(58)加装补充水注水管(12)且在补充水注水管(12)上端连接补充水罐(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安荣
申请(专利权)人:郭安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