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补强结构的折合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332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补强结构的折合家具,包含:一脚架,以及一和脚架以可枢摆方式连结并往后上方斜伸的坐架单元,上述脚架包括一前脚框,以及一可枢摆地和前脚框交叉连接的后脚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该折合家具还包含至少一个当折合家具位在一展开位置时撑架在坐架单元和后脚框间的补强单元。借该补强单元撑设在展开的折合家具的后脚框及坐架单元间,可以提高家具的结构强度,使较大型的折合家具在展开使用时还为安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以折合以缩小收藏及载运体积的折合家具。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技艺中,折合家具的种类及型式有很多种,其中,美国第6332646 B1号专利案,提供一种可以摊平而方便收藏的折合椅,这种折合椅在展开供乘坐时虽然很舒适,但是它的缺点是整个骨架的结构强度较差,只适合运用在一些小型的折合椅上,当折合椅的宽度或者体积增加时,前述专利案的骨架会有变形损坏的危险,在使用时安全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结构创新,并可提高展开时的结构强度的折合家具。本技术的折合家具包含一脚架,以及一和该脚架以可枢摆方式连结并往后上方斜伸的坐架单元,上述脚架包括一前脚框,以及一可枢摆地和前脚框交叉连接的后脚框。本技术的特征在于该折合家具还包含至少一个当折合家具位在一展开位置时撑架在坐架单元和后脚框间的补强单元。借该补强单元撑设在展开的折合家具的后脚框及坐架单元间,可以提高家具的结构强度,使较大型的折合家具在展开使用时还为安全。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具有补强结构的折合家具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折合家具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立体图,图中省略该折合家具的一坐垫;图2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侧视图,图中该折合椅位在一展开位置;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的立体图,单独显示该折合家具的一脚架的部份结构;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的组合剖视图,主要显示该折合家具的一卡掣机构;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立体分解图,单独显示该折合家具的一补强单元;图6是一类似图2的侧视图,图中该折合家具将要折合;图7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收合仰视图,图中该折合家具位在一收合位置,图中省略折合家具的坐垫;图8是本技术折合家具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侧视图;图9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局部放大图,单独显示该折合家具的补强单元;及图10是本技术折合家具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侧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2、3,本技术折合家具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一种折合椅的形式,包含一脚架1、一坐架单元2、两个左右间隔的补强单元3、一辅助坐框4,以及一可供乘坐的坐垫5。其中该脚架1包括一由后上方往前下方延伸的前脚框11、一由前上方往后下方延伸的后脚框12,以及两支将该等脚框11、12以可枢摆方式连结的脚架枢轴13,其中该前脚框11具有两支左右平行的前脚杆111、一横向连结在该等前脚杆111间的前抵杆112,以及两个各别固设在前脚杆111上并邻近中央位置的前枢块113,该等前枢块113是倒U形,其都具有两个左右间隔的前枢片114。而该后脚架12具有两支左右间隔但彼此间宽度小于该等前脚杆111间宽度的后脚杆121、一横向连结在该等后脚杆121底端的后抵杆122,以及两个左右间隔地焊固在后脚杆121上的后枢块123,每个后枢块123都具有两个左右间隔的后枢片124,而该等脚架枢轴13就是横向穿过同侧的前、后枢块113、123,而将同侧的前、后脚杆111、121以可枢摆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参阅图1、2、4,本实施例的坐架单元2包括一主坐框21、两支左右间隔的延撑杆22、两个使该等延撑杆22以可调整延撑长度的方式安装在前脚杆11后上方的卡掣机构23、两支位于前方的坐架前枢轴24,以及两支位于后方的坐架后枢轴25,其中,该主坐框21具有一环圈状的坐垫框架部211,以及四个固定在坐垫框架部211底端的倒U形坐架枢块212,其中位在前方的枢接块212可供后脚杆121的上端伸入,而该等坐架前枢轴24就是穿过同侧的坐架枢块212及后脚杆121,并将主坐框21以可枢摆的方式安装在后脚杆12上方,该等延撑杆22的顶端是借坐架后枢轴25和主坐框21以可枢摆方式连结,上述延撑杆22的底端穿入同侧前脚杆111内,并利用该等卡掣机构23定位延撑的长度,每一卡掣机构23都具有一安装在延撑杆22内部的卡掣弹片231,以及一个设在前脚杆111靠上方位置并供卡掣弹片231卡掣的卡掣孔232。借该等卡掣机构23的控制,可以使折合家具位在图1的一展开位置,或者收合成平躺状。参阅第1、2、5,本实施例的补强单元3是在折合家具呈展开状态下,撑设在该坐架单元2及后脚框12间,每一个补强单元3都包括一以同侧的坐架后枢轴25为旋转支点的上补强片31、一借一补强枢轴30以可枢摆方式和同侧的后脚杆121连结的下补强片32、一将该等补强片31、32以可枢摆方式结合的支轴33,以及一定位件34,其中,该上补强片31具有一供该坐架后枢轴25穿过的上支点部311,以及一往下补强片32延伸的上扣合部312,在上扣合部312上具有一位在支轴33下方且具有一朝前开口的扣槽313,以及一邻近扣槽313并位在上方的挡片314。而该下补强片32具有一供补强枢轴30穿过的下支点部321,以及一往上延伸并和该上扣合部312左右重叠的下扣合部322,在下扣合部322上具有一供该定位件34安装的固定孔323,以及一位在固定孔323上方并供挡片314伸入的挡槽324,而该支轴33就是穿过左右平行的扣合部312、322,并位在定位件34的上方。本实施例的辅助坐框4是借两辅助枢轴41以可枢摆的方式安装在前脚框11上并邻近上方,具有两支左右平行且彼此间宽度小于后脚杆121间宽度的枢接段42,以及一衔接在该等枢接段42后方的弯连段43,而该等辅助枢轴41就是穿过同侧的枢接段42及后脚杆121。本实施例的坐垫5包括一供该坐垫框架部211穿过的上框架部51、一供辅助坐框4穿过的下框架部52,以及一连接在两者间的坐连部53。本技术的折合家具位在图1、2所示的展开位置时,受到该等延撑杆22的顶撑,该主坐框21呈前低后高状态,此时该等补强单元3的上、下补强片31、32呈直立衔接状地顶撑在坐架单元2及后脚杆12间,也就是说,在此状态下,该上补强片31的扣槽313是钩卡在定位件34上,且上补强片31的挡片314会靠在下补强片32的挡槽324内,借该等补强单元3的顶撑,可以增加该折合家具展开时的结构强度。参阅图2、6、7,当本实施例的折合家具要由图1的展开位置转换到图7的一个折合位置时,首先按压卡掣机构23的卡掣弹片231(如图4),使延撑杆22和前脚杆111间脱离卡掣,延撑杆22并往同侧的前脚杆111内缩入,当延撑杆22往前脚杆11内缩合时,坐架后枢轴25也会往该前脚杆111移近,并因此造成上补强片31以支轴33为支点枢摆,使得设有扣槽313的上扣合部312往后枢摆和定位件34间脱离卡掣,当坐架单元2逐渐地往下平躺时,两截式的补强单元3也会对折并收合在前、后脚杆111、121旁,最后收合到如图7所示状态。相同道理,本技术在展开到设定位置时,该等补强单元3也会随着展开而顶撑在该坐架单元2及后脚框12间,在设计上,本新型也可以将上补强片31的上支点部311移到主坐框21上。也就是说,本新型的补强单元3只要顶撑在后脚框12及坐架单元2间,就可以达到预期的补强效果,故其顶撑的位置并不以实施例所揭露者为限。参阅图8、9,本技术折合家具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大致和第一实施类似,不同的地方是补强单元3的设计,也就是说,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补强单元3包括一固定地安装在后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合家具,包含:一脚架,以及一和脚架以可枢摆方式连结并往后上方斜伸的坐架单元,上述脚架包括一前脚框,以及一可枢摆地和前脚框交叉连接的后脚框;其特征在于:该折合家具还包含至少一个当折合家具位在一展开位置时撑架在坐架单元和后脚框间的补强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春荣
申请(专利权)人:欣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