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旋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319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烟气混合技术领域的双旋混合器,包括烟道及安装于烟道上的喷射系统和混合器,所述喷射系统伸入至烟道内部的一端设有喷嘴,所述喷嘴位于混合器的一侧,所述混合器包括从外到内同轴布置的外支撑圈、中支撑圈和内支撑圈,所述外支撑圈和中支撑圈之间通过若干外旋流板连接,所述中支撑圈和内支撑圈之间通过若干内旋流板连接,采用双旋混合器在烟气中产生气流漩涡,使得均匀烟气和喷射介质分布,增加了喷射介质与烟气的接触时间及湍动程度,从而增加喷射介质与烟气的传质效率,同时还减少了介质的喷射量,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Double spin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旋混合器
本技术涉及烟气混合
,具体为双旋混合器。
技术介绍
目前烟道喷射技术在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烟道喷射废水零排放技术、烟道喷射脱除三氧化硫技术、烟道喷射脱汞技术等。相应的烟道喷射系统具有内部构件少、设备简单、传质效率高等优点。但同时,由于烟道内烟气流场较为复杂、喷射介质与烟气混合时间短等不利因素,造成喷射介质与主流烟气扩散困难,介质在喷射后多落至烟道的底部,导致传质效率比较低,介质的喷射量比较大,生产成本也比较高。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双旋混合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旋混合器,采用双旋混合器在烟气中产生气流漩涡,使得均匀烟气和喷射介质分布,增加了喷射介质与烟气的接触时间及湍动程度,从而增加喷射介质与烟气的传质效率,同时还减少了介质的喷射量,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旋混合器,包括烟道及安装于烟道上的喷射系统和混合器,所述喷射系统伸入至烟道内部的一端设有喷嘴,所述喷嘴位于混合器的一侧,所述混合器包括从外到内同轴布置的外支撑圈、中支撑圈和内支撑圈,所述外支撑圈和中支撑圈之间通过若干外旋流板连接,所述中支撑圈和内支撑圈之间通过若干内旋流板连接。优选的,所述外支撑圈、中支撑圈、内支撑圈、外旋流板和内旋流板为一体结构,且外支撑圈、中支撑圈、内支撑圈、外旋流板和内旋流板的材质为碳钢或者合金钢。优选的,所述外旋流板以中支撑圈的轴心为中心呈放射状逆时针布置,所述内旋流板以内支撑圈的轴心为中心呈放射状顺时针布置。优选的,所述外旋流板和内旋流板均呈扇叶形状。优选的,所述内支撑圈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喷嘴的中心轴线。优选的,所述外支撑圈的外周均匀设有固定柱,所述外支撑圈通过固定柱与烟道外壁上的固定帽相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双旋混合器在烟气中产生气流漩涡,使得均匀烟气和喷射介质分布,增加了喷射介质与烟气的接触时间及湍动程度,从而增加喷射介质与烟气的传质效率,同时还减少了介质的喷射量,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混合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烟气与喷射介质流动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烟道;2、喷射系统;3、混合器;31、外支撑圈;32、中支撑圈;33、内支撑圈;34、外旋流板;35、内旋流板;36、固定柱;4、固定帽;5、喷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双旋混合器,包括烟道1及安装于烟道1上的喷射系统2和混合器3,所述喷射系统2伸入至烟道1内部的一端设有喷嘴5,所述喷嘴5位于混合器3的一侧,所述混合器3包括从外到内同轴布置的外支撑圈31、中支撑圈32和内支撑圈33,所述外支撑圈31和中支撑圈32之间通过若干外旋流板34连接,所述中支撑圈32和内支撑圈33之间通过若干内旋流板35连接。其中,所述外支撑圈31、中支撑圈32、内支撑圈33、外旋流板34和内旋流板35为一体结构,且外支撑圈31、中支撑圈32、内支撑圈33、外旋流板34和内旋流板35的材质为碳钢或者合金钢,缓了烟道1恶劣环境对其造成的腐蚀、磨损,增强了使用寿命。其中,所述外旋流板34以中支撑圈32的轴心为中心呈放射状逆时针布置,所述内旋流板35以内支撑圈33的轴心为中心呈放射状顺时针布置,使得经过外旋流板34处的烟气或喷射介质能够形成逆时针旋流,而经过内旋流板35处的烟气或射介质能够形成顺时针旋流,使得烟气和喷射介质均匀分布,增加了喷射介质与烟气的接触时间及湍动程度,从而增加喷射介质与烟气的传质效率。其中,所述外旋流板34和内旋流板35均呈扇叶形状,结构设计合理,能够产生气流漩涡,保证烟气和喷射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改善烟道内部烟气的不均匀性。。其中,所述内支撑圈33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喷嘴5的中心轴线。,使得从喷嘴5喷出的喷射介质能够在内旋流板35的作用下,与烟气接触,避免喷射介质落至烟道1底部的可能性。其中,所述外支撑圈31的外周均匀设有固定柱36,所述外支撑圈31通过固定柱36与烟道1外壁上的固定帽4相固定,使得混合器3与烟道安装、拆卸方便。如图3所示,烟道内的烟气多在外旋流板34的作用下,形成逆时针旋流,而从喷射系统2底端喷嘴5喷出的喷射介质则在内旋流板35的作用下,在烟道中部形成顺时针旋流,增加了喷射介质与烟气的接触时间及湍动程度,从而增加喷射介质与烟气的传质效率,同时避免喷射介质的浪费,减少了介质的喷射量,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双旋混合器,包括烟道(1)及安装于烟道(1)上的喷射系统(2)和混合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系统(2)伸入至烟道(1)内部的一端设有喷嘴(5),所述喷嘴(5)位于混合器(3)的一侧,所述混合器(3)包括从外到内同轴布置的外支撑圈(31)、中支撑圈(32)和内支撑圈(33),所述外支撑圈(31)和中支撑圈(32)之间通过若干外旋流板(34)连接,所述中支撑圈(32)和内支撑圈(33)之间通过若干内旋流板(3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旋混合器,包括烟道(1)及安装于烟道(1)上的喷射系统(2)和混合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系统(2)伸入至烟道(1)内部的一端设有喷嘴(5),所述喷嘴(5)位于混合器(3)的一侧,所述混合器(3)包括从外到内同轴布置的外支撑圈(31)、中支撑圈(32)和内支撑圈(33),所述外支撑圈(31)和中支撑圈(32)之间通过若干外旋流板(34)连接,所述中支撑圈(32)和内支撑圈(33)之间通过若干内旋流板(3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旋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撑圈(31)、中支撑圈(32)、内支撑圈(33)、外旋流板(34)和内旋流板(35)为一体结构,且外支撑圈(31)、中支撑圈(32)、内支撑圈(33)、外旋流板(34)和内旋流板(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坤洋王海刚杜长河胡冬金绪良马林李旭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