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转子及吸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318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小型化的吸附转子及吸附处理装置,吸附转子(90)呈围绕筒轴(C)旋转的中空圆柱状。吸附转子(90)具有气体能够通过的多个吸附元件(30)和气体不能通过的多个分隔部(20)。吸附元件(30)和分隔部(20)沿围绕筒轴(C)的圆周方向交替地排列。中空圆柱的外半径(R)与中空圆柱的内半径(r)之比为1.5以下。

Adsorption rotor and adsorption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附转子及吸附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吸附转子及吸附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有大风量的包含低浓度被处理物质的气体(被处理气体)浓缩装置。就目前的浓缩装置而言,将被处理气体向蜂窝结构体吸附元件通气,使被处理物质吸附于吸附元件。使用小量的加热气体使被吸附的被处理物质从吸附元件脱附。通过燃烧装置等二次处理装置对脱附的小风量的、包含高浓度的被处理物质的气体进行处理,能够削减排气处理的总成本。例如在日本特开昭63-84616号公报(专利文献1)及国际公开第2016/189958号(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吸附处理装置,其利用了在中空圆柱状筒的侧面配置有定型吸附元件的吸附转子的中空圆柱状转子型(圆筒型)。
技术介绍
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日本专利特开昭63-84616号”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189958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上述文献中公开的吸附处理装置中,在多个吸附元件之间设置有分隔部。分隔部是用于将吸附元件固定到中空圆柱状筒中以及防止被处理气体泄漏的、不具有空气流路的部件。由于在吸附处理装置中分隔部占有的体积是不对被处理气体的处理进行直接贡献的死空间,因此需要增加相应的空间,从而装置大型化。因此,本方案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可小型化的吸附转子和吸附处理装置。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构成如下。在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吸附转子,其具有气体能够通过的多个吸附元件和气体不能通过的多个分隔部,并且该吸附转子呈围绕筒轴旋转的中空圆柱状。所述吸附元件和所述分隔部围绕所述筒轴的圆周方向交替地排列。这里,所述中空圆柱的外半径与所述中空圆柱的内半径的比值为1.5以下。或者,各个所述吸附元件具有长方体状的外形,所述吸附元件的体积占所述吸附元件的体积与所述分隔部的体积之和的84%以上。或者,所述吸附元件至少包含一个吸附材,所述吸附材的含有率为65重量%以上且85重量%以下,所述吸附元件是蜂窝结构体,所述蜂窝结构体在所述吸附元件的每1cm2表面上具有50个以上且70个以下的作为所述气体流路的小室。在所述吸附转子中,吸附材可以是沸石和/或活性炭。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吸附处理装置,其具有:上述中任意的吸附转子,和形成通过所述吸附元件的空气的流路的流路形成部件。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可以使吸附转子及吸附处理装置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基于实施方式的吸附处理装置的纵剖面图。图2是沿着图1所示的II-II线的吸附处理装置的剖面图。图3是图2所示的吸附转子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4是表示吸附转子的外径和内径之比的曲线图。图5是表示吸附元件的占有率的曲线图。符号标记1处理室、2第1流路形成部件、2a、11a开口部、3马达、4内周侧流路形成部件、4a内周侧开口端部、4b、4c内周侧弯曲面、5外周侧流路形成部件、5a外周侧开口端部、5b、5c外周侧弯曲面、6支承部件、10中空圆盘、11第一中空圆盘、12第二中空圆盘、20分隔部、21主体部、22密封部、23内周侧密封部、23a、24a密封面、24外周侧密封部、30吸附元件、40密封部件、41内侧密封部件、42外侧密封部件、90吸附转子、90a筒孔、100吸附处理装置、C筒轴、F1被处理流体、F2清洁空气、F3加热流体、F4浓缩流体、R外半径、R1脱附区域、R2吸附区域、S空间部、r内半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的部件记为相同符号。它们的名称和功能也相同。因此,不重复对它们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基于实施方式的吸附处理设备100的纵剖视图。图2是沿图1所示的II-II线的吸附处理装置100的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吸附转子9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如图1至图3所示,吸附处理装置100具备吸附转子90。吸附转子90设置在处理室1内。吸附转子90以可使流体沿径向方向流动的方式进行设置。吸附转子90被设置为接收马达3的旋转驱动力,并能够围绕筒轴C旋转。吸附转子90以使筒轴C方向朝向铅直方向的方式在支柱等多个支承部件6上可旋转地被支承。图2、3中所示的曲线箭头表示吸附转子90的旋转方向。吸附转子90由一对中空圆盘10、多个分隔部20及多个吸附元件30构成。一对中空圆盘10包括第一中空圆盘11和第二中空圆盘12。第一中空圆盘11和第二中空圆盘12具有圆环板形状,并且各自的中心配置在筒轴C上。第一中空圆盘11的中心部分形成有开口部11a。第一中空圆盘11和第二中空圆盘12之间间隔距离并平行地配置以便可在它们之间放置分隔部20和吸附元件30。吸附转子90中,在一对中空圆盘10之间,多个分隔部20和多个吸附元件30围绕筒轴C的圆周方向交替地排列,由此形成为圆柱状。吸附转子90整体具有中空圆柱状的形状,形成有筒孔90a(中央空间部)。筒孔90a与第一中空圆盘11的开口部11a连通。多个分隔部20将一对中空圆盘10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在筒轴C的圆周方向上彼此独立的多个空间部S(参照图3)。分割部20是不具有空气流路且气体不能通过的部件。分隔部20以气密和/或液密的方式被安装在一对中空圆盘10之间。各个分割部20包括主体部21和密封部22。主体部21由不锈钢或铁等形成,并构成分隔部20的骨架部。主体部21具有三角筒的形状。主体部21具有位于吸附转子90的内周侧的顶边部和位于吸附转子90的外周侧的主体部21的底面部。多个分隔部20以俯视主体部21时三角形的重心在筒轴C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排列而配置。密封部22设置在主体部21的周围。密封部22可以与主体部21构成为一体,也可以与主体部21由不同的部件构成。在密封部22与主体部21由不同的部件构成的情况下,密封部22可以通过粘合等与主体部21接合,可以构成为能够在主体部21上进行安装及卸载。实施方式的密封部22具有内周侧密封部23和外周侧密封部24。内周侧密封部23在吸附转子90的径向方向上,位于主体部21的内侧(靠近筒轴C的一侧)。外周侧密封部24在吸附转子90的径向方向上,位于主体部21的外侧(远离柱轴C的一侧)。内周侧密封部23以从主体部21的顶边部朝向吸附转子90的径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外周侧密封部24以从主体部21的底面部朝向吸附转子90的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实施方式的内周侧密封部23及外周侧密封部24各自具有在吸附转子90的轴方向(筒轴C的延伸方向)上延伸,且在吸附转子90的径向方向上延伸的肋状形状。内周侧密封部23具有密封面23a。外周侧密封部24具有密封面24a。密封面23a、密封面24a与吸附转子90的旋转方向交叉。在内周侧密封部23及外周侧密封部24上,设置有密封部件40。密封部件40例如由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附转子,其具有气体能够通过的多个吸附元件和气体不能通过的多个分隔部,并且,所述吸附转子是围绕筒轴旋转的中空圆柱状的吸附转子,其特征在于,/n所述吸附元件和所述分隔部围绕所述筒轴的圆周方向交替地排列,/n所述中空圆柱的外半径与所述中空圆柱的内半径的比值为1.5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05 JP 2018-108049;20180605 JP 2018-108050;201.一种吸附转子,其具有气体能够通过的多个吸附元件和气体不能通过的多个分隔部,并且,所述吸附转子是围绕筒轴旋转的中空圆柱状的吸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元件和所述分隔部围绕所述筒轴的圆周方向交替地排列,
所述中空圆柱的外半径与所述中空圆柱的内半径的比值为1.5以下。


2.一种吸附转子,其具有气体能够通过的多个吸附元件和气体不能通过的多个分隔部,并且,所述吸附转子是围绕筒轴旋转的中空圆柱状的吸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元件和所述分隔部围绕所述筒轴的圆周方向交替地排列,
各个所述吸附元件具有长方体状的外形,
所述吸附元件的体积占所述吸附元件的体积与所述分隔部的体积之和的84%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附转子,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野大树水谷晶德杉浦勉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