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顶工艺型全向信标反射网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3015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0:26
一种楼顶工艺型全向信标反射网及其施工方法,反射网设于主体结构的楼顶上,还包括反射网钢架和若干楼顶立柱,楼顶立柱设于主体结构的顶部,其同时与主体结构和反射网钢架固连,楼顶立柱为钢筋混凝土柱,其与主体结构的承重柱一体浇筑而成,侧面埋设预埋板,所述反射网钢架的杆件与预埋板焊接固定。反射网直接楼顶安装,不用土地审批,有效解决了地网基础点占地面积大、用料多、成本高的技术问题;高度有保证,信号误差小,结果准确;楼顶立柱配合反射网钢架进行固定,有效抵抗风荷载造成的顶部位移、保证刚度,整体稳固强度高,可有效减小顶面天线的震动、摆动,防止信号不稳定;设置玻璃钢护栏和镂空花纹板,保证人员安全加强信号反射强度。

A roof technology omnidirectional beacon reflection network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顶工艺型全向信标反射网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全向信标反射网
,具体涉及一种楼顶工艺型全向信标反射网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全向信标反射网DVOR目前主要为地网,一般建设在机场跑道外侧附近和飞行航路上的各导航台,是民航系统中与发射设备配套必不可少的接收并反射飞机信号的天线装置,给起飞时及航路上的飞机提供精确位置的导航信息。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各种工业建筑及居民楼房对信号的阻挡日益严重,目前民航系统使用的地网高度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迫切需要增加反射网结构的高度和跨度,以解决信号阻挡的问题。增加高度带来的建设施工问题主要有反射网基础施工问题和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问题。反射网基础施工存在基础点占地面积大,随着高度增加用料显著增加,成本高;在整体稳定性问题,现有反射网高度一般在4.5~20m之间,随着高度的增加,仅靠现有的排架结构形式来抵抗风荷载造成的顶部位移,极易产生刚度不足的情况,造成位移偏大,不能满足天线工艺要求,影响高度提升施工。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性价比高、施工简单、方便操作、即满足结构强度又能节省成本的大型反射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楼顶工艺型全向信标反射网,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网(2),所述反射网(2)设于主体结构(1)的楼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顶工艺型全向信标反射网,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网(2),所述反射网(2)设于主体结构(1)的楼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顶工艺型全向信标反射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网钢架(3)和若干楼顶立柱(4),所述反射网钢架(3)支承于反射网之下,并与其固连;所述楼顶立柱(4)设于主体结构(1)的顶部,其同时与主体结构(1)和反射网钢架(3)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楼顶工艺型全向信标反射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楼顶立柱(4)为矩形钢筋混凝土柱,其与主体结构(1)的承重柱对应设置并一体浇筑而成,矩形钢筋混凝土柱的侧面埋设预埋板(5),所述反射网钢架(3)的杆件与预埋板(5)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楼顶工艺型全向信标反射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板(5)包括预埋在楼顶立柱(4)内的钢筋和贴附在楼顶立柱(4)外侧面的钢板,两者焊接连接;或包括水平间隔预埋在楼顶立柱(4)内的一组丝杠(5.3),所述丝杠两端伸出楼顶立柱(4)外侧,穿过贴附在外侧面的钢板(5.4)后通过螺母(5.5)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楼顶工艺型全向信标反射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网钢架(3)为类倒置圆台架,包括上弦杆(3.1)、腹杆(3.2)和下弦杆(3.3),所述上弦杆(3.1)水平设置,包括中间的井字形钢梁和外围的环形边缘钢梁,两者共同形成圆形网状支撑平面;所述下弦杆(3.3)包括中间部分的水平下弦杆(3.31)和圆形外围的悬挑下弦杆(3.32),所述水平下弦杆(3.31)两端与楼顶立柱(4)焊接固定,所述悬挑下弦杆(3.32)一端与楼顶立柱(4)焊接固定,另一端与顶部的环形边缘钢梁焊接固定;所述腹杆(3.2)设于上弦杆(3.1)和下弦杆(3.3)、楼顶立柱(4)与上弦杆(3.1)或楼顶立柱(4)与下弦杆(3.1)之间,包括竖直杆和斜拉杆,相互之间形成八字形支撑或倒角形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楼顶工艺型全向信标反射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通广通信导航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