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烷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2296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6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催化剂领域的一种甲烷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甲烷化催化剂,以其总重量为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活性组分5~65wt%;助剂0.1~5wt%;载体30~94wt%。所述的活性组分可选自Ni、Fe、Co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助剂可选自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甲烷化催化剂可采用浸渍法将包含活性组分、助剂在内的组分浸渍在载体上后经干燥焙烧而得。所述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活性组分具有更佳的分散度,可用于甲烷化反应。

A methanation catalyst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甲烷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催化剂领域,更进一步说,涉及一种甲烷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趋紧张,基于费托合成的煤炭转化技术吸引了能源巨头和学术界的重视。甲烷化作为费托合成中最简单的反应,主要应用于乙烯工业、合成氨、净化氢气和煤气化领域,旨在将COx转化为甲烷,或除去原料气中的杂质COx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其中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之一,主要应用于化工、燃料领域,其主要成分甲烷可由合成气(COx、H2)催化转化得到。作为最简单的费-托合成反应,甲烷化具有热值高、转化率高、产品单一和经济效益好等优点。甲烷化的反应方程式如下:CO+3H2→CH4+H2OΔH0=-206KJ/molCO2+4H2→CH4+2H2OΔH0=-165KJ/mol目前市场上的甲烷化催化剂种类非常广泛,其组成基本由载体、助剂与活性组分构成。其中载体作为催化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催化剂的分散剂、黏合物或支撑体,是负载主催化剂的骨架。载体的功能主要是提供有效的表面和适宜的孔结构,增强催化剂的机械强度,使催化剂具有一定的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改善催化剂的热传导性和提供附加的活性中心等。催化剂的宏观结构,如比表面、孔结构、孔隙率和孔径分布等,对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会有很大的影响,而这种宏观结构又往往由载体来决定。为了适应工业上强放/吸热反应的需要,载体一般应具有较大的热容和良好的导热性,使反应热能迅速传递出/进去,避免局部过热而引起催化剂的烧结和失活或设备损坏,还可以避免高温下的副反应,从而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助剂是加到催化剂中的少量物质,是催化剂的辅助成分,其本身没有活性或者活性很小,但把它加到催化剂中后,可以改变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离子价态、酸碱性、晶格结构、表面构造、孔结构、分散状态和机械强度等,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和寿命。例如助催化剂可以促进载体的热稳定性,减缓活性组分的结焦,降低酸度,间隔活性组分和减少烧结等,并且助催化剂本身往往具有一定的活性组分的功能。助剂的功效往往很大,同一种主催化剂加入不同的助催化剂,其效应不同,而且助剂的含量效应常比载体的含量效应敏感的多。助剂可以以元素状态加入,也可以以化合状态加入。有时加入一种,有时则加入多种。几种助催化剂之间可以发生交互作用,所以助剂的作用是比较复杂的。助催化剂的选择和研究是催化领域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助剂按作用机理的不同一般分成结构型和电子型两类。结构型助剂的作用主要是提高活性组分的分散性和热稳定性。通过加入这种助剂,使活性组分的细小晶粒间隔开来,不易烧结;也可以与活性组分生成高熔点的化合物或固熔体而达到热稳定,也可以提高活性。电子型助剂,其作用是改变主催化剂的电子结构,促进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研究表明,金属的催化活性与其表面电子授受能力有关,具有空余成键轨道的金属,对电子有强的吸引力,而吸附能力的强弱是和催化活性紧密相连的。对于甲烷化催化剂,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均可作为助剂,发挥各自的功能从而改善催化剂的性能。例如Mg是活性Ni的热保护体,可以与NiO形成任意比例的固溶体,在焙烧时能有效抑制NiO晶粒长大,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热稳定性。在合成氨用的铁催化剂中,由于Fe是过渡元素,有空的d轨道可以接收电子,故在Fe-Al2O3中加入K2O后,后者起电子给体作用,把电子传给Fe,使Fe原子的电子密度增加,提高其活性。对于CO甲烷化反应,具有高催化活性的活性组分是Ru、Ni、Fe、Co、Pd、Pt等。Fe基催化剂因原料价格低廉、来源丰富,成为工业催化剂设计的较佳选择。Co基催化剂对苛刻环境的耐受性相对较强。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CO甲烷化催化剂主要是Ru基催化剂和Ni基催化剂,Ru基催化剂比Ni基催化剂的活性高,一度成为研究热点,但Ru作为贵金属,价格昂贵,且Ru与CO形成的Ru(CO)x络合物易升华造成活性组分流失。因此,近年来Ni基催化剂成为CO甲烷化催化剂的发展方向。Ni基催化剂上甲烷化反应活性较高,选择性好,且价廉易得,是最具工业应用前景的催化剂,国内的甲烷化催化剂主要为J系列,例如J103、J104、J105等。这些催化剂主要以Ni为活性组分,属于镍系活性组分,镍含量一般在10~40wt%之间。高分子一般指相对分子质量高达几千到几百万的化合物,由于其自身性质突出,被广泛应用于尖端技术、工业引用以及居民生活中。高分子种类非常丰富,其中水溶性高分子是一种强亲水性的高分子材料,能溶解或溶胀于水中形成水溶液或分散体系。水溶性高分子按照亲水基团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及非离子型水溶性高分子三类,阳离子基团,如叔胺基、季胺基等,阴离子基团,如羧酸基、磺酸基、磷酸基、硫酸基等,极性非离子基团,如羟基、醚基、胺基、酰胺基等。按照其来源可以分为天然水溶性高分子、半合成水溶性高分子和合成水溶性高分子,天然水溶性高分子以植物或动物为原料,通过物理或物理化学方法提取,主要有淀粉类、海藻类、植物胶和动物胶等,半合成水溶性高分子由天然物质经化学改性而得,主要有改性纤维素和改性淀粉,合成类水溶性高分子有聚合类和缩合类两大类。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甲烷化催化剂。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甲烷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甲烷化催化剂,以其总重量为百分比计,可包含以下组分:活性组分5~65wt%,优选14~60wt%;助剂0.1~5wt%,优选1~4wt%;载体30~94wt%,优选36~85wt%。更优选地,活性组分35~60wt%;助剂1~4wt%;载体36~64wt%。其中,所述的活性组分可选自Ni、Fe、Co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助剂可选自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的碱土金属可选自Be、Mg、Ca、Sr和Ba中的至少一种,优选Mg和/或Ca;所述过渡金属可选自Sc、Ti、V、Cr、Mn、Mo、Cu、Zn、Ag、Cd、Au、Pt中的至少一种,优选Ti、Mn、Mo、Cu、Zn、Ag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稀土金属可选自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Lu中的至少一种,优选La、Ce、Pr、Sm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载体可选自氧化铝、氧化锆、稀土氧化物、氧化镁、氧化钡、水滑石、水泥、尖晶石、方镁石、二氧化钛、高岭土、硅藻土、二氧化硅、复合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可选自Al2O3-SiO2、Al2O3-MgO、Al2O3-TiO2、Al2O3-ZrO2、SiO2-MgO、SiO2-TiO2、SiO2-ZrO2、MgO-TiO2、MgO-ZrO2、TiO2-ZrO2、Al2O3-SiO2-MgO、Al2O3-SiO2-TiO2、Al2O3-SiO2-ZrO2、SiO2-MgO-TiO2、SiO2-MgO-ZrO2、MgO-TiO2-ZrO2、Al2O3-SiO2-MgO-Ti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甲烷化催化剂,以其总重量为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n活性组分5~65wt%;/n助剂0.1~5wt%;/n载体30~94wt%;/n所述的活性组分选自Ni、Fe、Co中的至少一种;/n所述的助剂选自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甲烷化催化剂,以其总重量为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
活性组分5~65wt%;
助剂0.1~5wt%;
载体30~94wt%;
所述的活性组分选自Ni、Fe、Co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助剂选自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烷化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以其总重量为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
活性组分14~60wt%;
助剂1~4wt%;
载体36~85wt%。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甲烷化催化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碱土金属选自Be、Mg、Ca、Sr和Ba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过渡金属选自Sc、Ti、V、Cr、Mn、Mo、Cu、Zn、Ag、Cd、Au、Pt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稀土金属选自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Lu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载体选自氧化铝、氧化锆、稀土氧化物、氧化镁、氧化钡、水滑石、水泥、尖晶石、方镁石、二氧化钛、高岭土、硅藻土、二氧化硅、复合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甲烷化催化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选自Al2O3-SiO2、Al2O3-MgO、Al2O3-TiO2、Al2O3-ZrO2、SiO2-MgO、SiO2-TiO2、SiO2-ZrO2、MgO-TiO2、MgO-ZrO2、TiO2-ZrO2、Al2O3-SiO2-MgO、Al2O3-SiO2-TiO2、Al2O3-SiO2-ZrO2、SiO2-MgO-TiO2、Si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洋鲁树亮吴佳佳郝雪松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