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压比系统的可调降压装置,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包括降压盒,当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时,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在经济器与电子膨胀阀之间,当经济器输出的液体压力过大时,通过转动转动圈,使得转动杆带动伞齿轮旋转,使得第二挡板旋转,进而使得第二通透孔产生位移,使得第一通透孔与第二通透孔的圆心距离增大,进而缩小冷媒的流通面积,从而起到节流调节降压的效果,保护电子膨胀阀,且设有限位杆,避免第二挡板转动过多,造成流通面积扩大,当不需要节流降压时,反向旋转转动圈,使得第二挡板反向转动,使得第一通透孔与第二通透孔的圆心相靠近,进而增大冷媒的流通面积,解除降压限流的效果。
An adjustable pressure reducing device for high pressure ratio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高压比系统的可调降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压比系统的可调降压装置,属于空调
技术介绍
热泵机组在制热时,制冷剂R410A在壳管式换热器中由高温高压气体变为高温高压液体,冷凝温度接近70℃,对应表压4.63MPa,高温高压液体然后由管道流入经济器,再进入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的最大压差限制为3.5MPa,针对环境温度很低时-15℃(即蒸发压力0.3MPa),机组制热出水温度65℃(即冷凝压力4.63MPa),电子膨胀阀前后压差超过3.5MPa,进而会影响电子膨胀阀件的使用寿命;当机组处于极限工作状态运行时,电子膨胀阀前后压力差过大,也会导致电子膨胀阀开度调节的灵敏度,不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进而需要一种可调节电子膨胀阀前后压力差的装置,在经济器与电子膨胀阀之间进行压力调节,来延长电子膨胀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压比系统的可调降压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在极限工作状态运行时,电子膨胀阀前后压力差过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高压比系统的可调降压装置,包括降压盒,所述降压盒的外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进液管,所述降压盒的外表面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出液管,所述降压盒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第一通透孔,所述降压盒的内部靠近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上端靠近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孔;<br>所述降压盒的内部靠近所述限位圈和所述第一挡板之间卡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第二通透孔,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限位圈上端的所述限位孔内部,所述第二挡板靠近所述限位圈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齿轮条,所述齿轮条的一侧啮合有伞齿轮,所述伞齿轮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转动杆,所述降压盒的上端靠近所述限位圈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贯穿所述轴承的内部延伸至所述降压盒的外部,所述转动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转动圈。进一步而言,所述降压盒的整体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降压盒的内部为中空结构。进一步而言,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均贯穿所述降压盒的外表面延伸至所述降压盒的内部。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以及所述限位圈的外直径均与所述降压盒的内直径相同。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通透孔与所述第二通透孔的直径相同。进一步而言,所述齿轮条为圆形结构,且所述齿轮条位于所述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通透孔之间。本技术有益效果:通过本技术可有效保证高冷凝压力下的冷媒通过电子膨胀阀前进行部分降压作用,使得电子膨胀阀在安全的工作压力范围内工作,保证了电子膨胀阀的使用寿命,以及系统的安全性;本技术通过设有第一通透孔和第二通透孔,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第一通透孔和第二通透孔的重叠部分,从而来满足对于不同压强的需求,通用性强。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正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限位圈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挡板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挡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降压装置安装位置的示意图。图中标号:1、降压盒;2、进液管;3、出液管;4、第一挡板;5、第一通透孔;6、限位圈;7、限位孔;8、第二挡板;9、第二通透孔;10、限位杆;11、齿轮条;12、伞齿轮;13、转动杆;14、轴承;15、转动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5所示,一种适用于高压比系统的可调降压装置,包括降压盒1,降压盒1的整体为圆柱形结构,且降压盒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降压盒1的外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进液管2,进液管2与出液管3均贯穿降压盒1的外表面延伸至降压盒1的内部,降压盒1的外表面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出液管3,降压盒1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4,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8以及限位圈6的外直径均与降压盒1的内直径相同,第一挡板4的一侧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第一通透孔5,第一通透孔5与第二通透孔9的直径相同,降压盒1的内部靠近第一挡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圈6,限位圈6的上端靠近第一挡板4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孔7;降压盒1的内部靠近限位圈6和第一挡板4之间卡接有第二挡板8,第二挡板8的一侧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第二通透孔9,第二挡板8的一侧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杆10,限位杆10位于限位圈6上端的限位孔7内部,第二挡板8靠近限位圈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齿轮条11,齿轮条11为圆形结构,且齿轮条11位于限位杆10和第二通透孔9之间,齿轮条11的一侧啮合有伞齿轮12,伞齿轮12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转动杆13,降压盒1的上端靠近限位圈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轴承14,转动杆13的一端贯穿轴承14的内部延伸至降压盒1的外部,转动杆1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转动圈15。本技术工作原理:当使用本技术时,将本技术安装在经济器与电子膨胀阀之间,并将进液管2与经济器相连接,将出液管3与电子膨胀阀相连接,当热泵机的经济器输出的液体压力过大时,通过转动转动圈15,使得转动杆13带动伞齿轮12旋转,进而使得与伞齿轮12相啮合的齿轮条11转动,且齿轮条11为环形结构,且固定于第二挡板8的一侧,当齿轮条11转动时,使得第二挡板8旋转,且第一挡板4上设有第一通透孔5,第二挡板8上设有第二通透孔9,当第二挡板8旋转时,使得第二通透孔9产生位移,使得第一通透孔5与第二通透孔9的圆心距离增大,进而缩小冷媒的流通面积,从而起到节流降压的效果,保护电子膨胀阀,且第二挡板8的一侧设有限位杆10,限位圈6的一侧设有限位孔7,当第二挡板8转动时,使得限位杆10在限位孔7内发生位移,当限位杆10与限位孔7的边缘接触时,进而限制第二挡板8旋转,避免第二挡板8转动过多,造成第一通孔5与第二通孔9之间的流通面积扩大,当不需要节流降压时,反向旋转转动圈15,使得转动圈15带动转动杆13和伞齿轮12反向旋转,进而使得第二挡板8反向转动,使得第一通透孔5与第二通透孔9的圆心相靠近,进而增大冷媒的流通面积,解除降压限流的效果,使得电子膨胀阀在安全的工作压力范围内工作,保证了电子膨胀阀的使用寿命,以及系统的安全性。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高压比系统的可调降压装置,包括降压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盒(1)的外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进液管(2),所述降压盒(1)的外表面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出液管(3),所述降压盒(1)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4),所述第一挡板(4)的一侧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第一通透孔(5),所述降压盒(1)的内部靠近所述第一挡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圈(6),所述限位圈(6)的上端靠近所述第一挡板(4)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孔(7);/n所述降压盒(1)的内部靠近所述限位圈(6)和所述第一挡板(4)之间卡接有第二挡板(8),所述第二挡板(8)的一侧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第二通透孔(9),所述第二挡板(8)的一侧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杆(10),所述限位杆(10)位于所述限位圈(6)上端的所述限位孔(7)内部,所述第二挡板(8)靠近所述限位圈(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齿轮条(11),所述齿轮条(11)的一侧啮合有伞齿轮(12),所述伞齿轮(12)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转动杆(13),所述降压盒(1)的上端靠近所述限位圈(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轴承(14),所述转动杆(13)的一端贯穿所述轴承(14)的内部延伸至所述降压盒(1)的外部,所述转动杆(1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转动圈(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高压比系统的可调降压装置,包括降压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盒(1)的外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进液管(2),所述降压盒(1)的外表面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出液管(3),所述降压盒(1)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4),所述第一挡板(4)的一侧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第一通透孔(5),所述降压盒(1)的内部靠近所述第一挡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圈(6),所述限位圈(6)的上端靠近所述第一挡板(4)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孔(7);
所述降压盒(1)的内部靠近所述限位圈(6)和所述第一挡板(4)之间卡接有第二挡板(8),所述第二挡板(8)的一侧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第二通透孔(9),所述第二挡板(8)的一侧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杆(10),所述限位杆(10)位于所述限位圈(6)上端的所述限位孔(7)内部,所述第二挡板(8)靠近所述限位圈(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齿轮条(11),所述齿轮条(11)的一侧啮合有伞齿轮(12),所述伞齿轮(12)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转动杆(13),所述降压盒(1)的上端靠近所述限位圈(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轴承(14),所述转动杆(13)的一端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彦斌,冯胜健,王先雷,刘凯,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奥利凯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