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3579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风除尘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包括除尘罩,设置于除尘罩两侧的注水口,设置于除尘罩内部的扇叶,以及设置于扇叶一侧的转动柱,还包括除尘单元;除尘部件包括第一冲击组件,第二冲击组件,起雾组件,通风组件,开合组件,以及设置于第一冲击组件上的排水组件;第一冲击组件包括挡环,冲击腔,第一转动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冲击板一侧的挡板。第一冲击板和第二冲击板相互冲击水柱的过程,可以将气流中的微小颗粒捕捉在其表面,增加了与颗粒的碰撞机会,水柱被冲击后产生的旋转运动还能使颗粒在气流中随机运动,进一步增加了被捕获的概率,提高了除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但不限于通风除尘,尤其涉及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


技术介绍

1、通风除尘空调是一种新型的空气处理设备,它集成了空调、除湿、过滤、加湿、加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及粉尘污染治理。现有的空气除尘技术中往往会用到水雾附着法,使用喷雾头喷射出水雾将通过的空气中含有的灰尘进行附着吸附,从而跟随水流排出,但雾化喷头在产生水雾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水资源且长时间喷洒水雾可能导致设备表面受潮锈蚀、管道生锈等问题,以及雾化喷头的雾化角度和覆盖范围是预先设定的,无法喷射到所有范围,导致除尘不彻底。

2、在公告号为cn116499058b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装置,其通过八个扇叶转动进行通风换气,并开启两个挡板实现从多角度吸入气体,进一步的改善厂房内的空气环境,且通过第二喷头实现对八个扇叶进行清洁,避免了八个扇叶堆积灰尘造成重量增加、功耗增大、风量减小的问题,提高了八个扇叶的通风效果;

3、但现有技术仍存在以下缺陷:

4、1、其只是对扇叶上的灰尘进行清理,当从室外吸入含有大量灰尘的空气后,灰尘会从空调装置内之间穿过,被吸入到室内,使得室内含有大量含有灰尘和粉尘的空气,没有对通风时吸入的含有灰尘的空气进行除尘,造成灰尘内流,损害厂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5、2、在空调装置不工作时,其是一直保持打开的状态,容易使得外界的灰尘或者厂内的具有挥发性甚至是有害气体轻易扩散穿过,导致厂内和空调装置内积满灰尘或危害室外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问题存在通风时不能有效地去除灰尘和除尘效率低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

2、其目的在于:通过两个冲击板相向转动冲击水柱,使其产生的水雾对通过其中的空气进行吸附除尘,提高除尘效率和增强除尘效果。

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包括除尘罩和对称设置于除尘罩两侧的防护网,对称设置于除尘罩两侧的注水口,设置于除尘罩内部一侧的扇叶,以及设置于扇叶一侧的转动柱,还包括除尘单元;

4、所述除尘单元包括设置于除尘罩内部的除尘部件,除尘部件用于将通过除尘罩内部的空气中的灰尘进行吸附;

5、所述除尘部件包括设置于除尘罩内部的第一冲击组件,设置于第一冲击组件一侧的第二冲击组件,设置于第二冲击组件上的起雾组件,设置于第二冲击组件上的通风组件,设置于第一冲击组件和第二冲击组件之间的开合组件,以及设置于第一冲击组件上的排水组件;

6、所述第一冲击组件包括设置于除尘罩内壁的挡环,设置于挡环一侧的冲击腔,设置于挡环内的第一转动板,且第一转动板与转动柱固定连接,圆周阵列设置于第一转动板一侧的第一冲击板,设置于第一冲击板上的第一曲面,设置于第一曲面一侧的第二曲面,设置于第二曲面上的储水块,开设于储水块一侧的储水腔,以及设置于第一冲击板一侧的挡板。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部件带动除尘部件使得除尘部件对流入除尘腔内部的水柱进行多次冲击,使得出现水雾,对空气孔的灰尘进行吸附,从而实现除尘,工作时,电机带动扇叶转动,将室外的空气通过除尘罩吸入室内,空气被扇叶吸入时会形成气流,会推动第一转动板向挡环的一侧移动,并挤压开合组件使得挡板与第二冲击组件抵接,从而使得空气可以进入到冲击腔内,并从第一冲击板之间流向通风组件,同时第一转动板在转动柱的带动下进行逆时针转动,第一冲击板逆时针转动对喷射进入除尘罩内的水柱进行冲击,两侧的注水口注入的水柱具有压力,向除尘罩内喷射而出,使得水柱可以通过两个第一冲击板之间的空隙喷射到第二冲击组件上,进行次冲击,提高冲击效率,且其对称设置在除尘罩两侧的斜上方,使得喷射在第一冲击板时,可以起到对第一冲击组件和第二冲击组件进行清理的效果,且第一冲击板呈s形设置,第一曲面的设置使得第一冲击板在逆时针转动时,可以将冲击在第一冲击板上的水柱带动流向储水块上的储水腔内,储水腔的设置使得第一冲击板转动到最高处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水被带动到最高位置喷洒出,增加水柱与第一冲击组件和第二冲击组件冲击的面积,且凸起的储水块也可以起到增大冲击效果的作用,将水柱冲击开来,形成小水滴,第二曲面的设置使得另一侧的水柱更好地进入到第二冲击组件内进行冲击。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冲击组件包括设置于转动柱上的第二转动板,阵列设置于第二转动板上的第二冲击板,以及对称设置于第二转动板两侧的限位板,且限位板与除尘罩内壁固定连接。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冲击板逆时针转动时,第二冲击板在第二驱动组件的带动下顺时针转动,第二冲击板与水平面呈45度设置,这样可以保证空气流动的最大化,利于水雾的产生,且第二冲击板呈斜向设置,使得其在顺时针转动时,其一面刚好可以与进入的水柱和第一冲击板冲击后的水滴进行再次冲击,且使得水流可以沿着斜面向下流,便于与其他冲击板进行冲击,使得水滴被冲击的更加充分,提高了冲击的次数。

10、进一步的,所述起雾组件包括阵列开设于第二冲击板上的冲击孔,阵列设置于两个冲击孔中间的冲击条,开设于冲击条顶部的v形槽,以及阵列开设于冲击孔顶部的滑落槽。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冲击板顺时针转动时,撞向第二冲击板表面的水流和水滴通过多个冲击条和冲击孔的冲击作用,以及冲击条上开设的v形槽,使得冲击在v形槽内的水滴可以被多次反射冲击,增大第二冲击板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设计成凸起的形状,这样在冲击过程中,可以形成一定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可以让更多的空气分子参与冲击过程,从而产生更多的水雾,滑落槽的设置使得水流可以顺着滑落,流向冲击孔内参与冲击,提高了冲击效率和增加水雾的产生概率。

12、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转动板一侧的通风管,以及阵列开设于第二转动板中部的通风孔,且通风孔位于通风管的内部。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向冲击腔内的空气与第一冲击板和第二冲击板之间冲击产生的水雾相接触,使得空气中的灰尘被水雾吸附,被吸附除尘后的空气通过通风管和通风孔流出,且通风管的高度低于第二冲击板,使得除尘后的空气可以快速排出。

14、进一步的,所述开合组件包括套设于转动柱上的压缩件,以及对称设置于压缩件两侧的抵接板,且两块抵接板分别与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转动连接。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缩件可以为弹簧,当扇叶转动时,空气所产生的推力可以使得压缩件被稳定压缩,使得第一转动板进入冲击仓内,当第一转动板被空气推动后,第一转动板推动抵接板,挤压压缩件,压缩件被压缩,第一转动板移动至冲击仓内,冲击仓漏出,使得空气可以进入冲击仓内除尘,且当电机停止工作时,扇叶不产生风力使得压缩件推动第一转动板复位,第一转动板移动至挡环内,将室内外的空气所隔绝分离开来,只有当电机打开时,才能将室外的空气除尘后通向室内,避免了电机停机时,室外含有灰尘的空气自由扩散到室内,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清洁度和除尘效果。

16、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组件包括呈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包括除尘罩(1)和对称设置于除尘罩(1)两侧的防护网(11),对称设置于除尘罩(1)两侧的注水口(12),设置于除尘罩(1)内部一侧的扇叶(13),以及设置于扇叶(13)一侧的转动柱(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尘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冲击组件(3)包括设置于转动柱(14)上的第二转动板(31),阵列设置于第二转动板(31)上的第二冲击板(32),以及对称设置于第二转动板(31)两侧的限位板(33),且限位板(33)与除尘罩(1)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雾组件(4)包括阵列开设于第二冲击板(32)上的冲击孔(41),阵列设置于两个冲击孔(41)中间的冲击条(42),开设于冲击条(42)顶部的V形槽(43),以及阵列开设于冲击孔(41)顶部的滑落槽(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组件(5)包括设置于第二转动板(31)一侧的通风管(51),以及阵列开设于第二转动板(31)中部的通风孔(52),且通风孔(52)位于通风管(51)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组件(6)包括套设于转动柱(14)上的压缩件(61),以及对称设置于压缩件(61)两侧的抵接板(62),且两块抵接板(62)分别与第一转动板(23)和第二转动板(31)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组件(7)包括呈环形阵列设置于挡板(29)一侧的排水板(71),且排水板(71)的一侧与冲击腔(22)滑动连接,开设于排水板(71)上的排水斜面(72),开设于除尘罩(1)内壁底部的排水孔(73),以及设置于除尘罩(1)底部的排水管(7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其特征在于:除尘单元还包括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包括设置于第二冲击组件(3)一侧的第一驱动组件(8),设置于第一驱动组件(8)一侧的第二驱动组件(9),以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组件(8)和第二驱动组件(9)之间的支撑组件(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9)包括设置于转动柱(14)上的连接柱(91),且连接柱(91)的一端与第二转动板(31)一侧固定连接,设置于连接柱(91)另一端的第二驱动齿(92),设置于第二驱动齿(92)一侧底部的第二传动齿(93),且第一传动齿(83)和第二传动齿(93)啮合连接,设置于第二传动齿(93)中部的第二固定杆(94),以及设置于第二固定杆(94)一侧的第二支撑板(9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0)包括设置于除尘罩(1)内壁的支撑架(101),对称开设于支撑架(101)中部分别供第一驱动齿(82)和第二驱动齿(92)转动的转动槽(102),以及开设于两个转动槽(102)中间的支撑槽(103),且第一支撑板(85)和第二支撑板(95)的一端均与支撑槽(103)固定连接。

10.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的使用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包括除尘罩(1)和对称设置于除尘罩(1)两侧的防护网(11),对称设置于除尘罩(1)两侧的注水口(12),设置于除尘罩(1)内部一侧的扇叶(13),以及设置于扇叶(13)一侧的转动柱(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尘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冲击组件(3)包括设置于转动柱(14)上的第二转动板(31),阵列设置于第二转动板(31)上的第二冲击板(32),以及对称设置于第二转动板(31)两侧的限位板(33),且限位板(33)与除尘罩(1)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雾组件(4)包括阵列开设于第二冲击板(32)上的冲击孔(41),阵列设置于两个冲击孔(41)中间的冲击条(42),开设于冲击条(42)顶部的v形槽(43),以及阵列开设于冲击孔(41)顶部的滑落槽(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组件(5)包括设置于第二转动板(31)一侧的通风管(51),以及阵列开设于第二转动板(31)中部的通风孔(52),且通风孔(52)位于通风管(51)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组件(6)包括套设于转动柱(14)上的压缩件(61),以及对称设置于压缩件(61)两侧的抵接板(62),且两块抵接板(62)分别与第一转动板(23)和第二转动板(31)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厂房用通风除尘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组件(7)包括呈环形阵列设置于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运进韩彦斌刘中义郭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奥利凯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