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可调陷波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波毫米波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可调陷波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及应用。
技术介绍
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早在2002年就已免费开放了3.1GHz~10.6GHz这一7.5GHz的宝贵频段作为商用。超宽带(UWB)滤波器在超宽带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1GHz~10.6GHz的UWB频段内还存在一些现有的其它窄带通信系统,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5.15~5.35GHz及5.725~5.85GHz)、X波段卫星通信系统(7.25~7.75GHz及7.9~8.395GHz)、全球微波互联接入系统Wimax(3.4~3.6GHz)、RFID(5.8GHz)等。为了适应多种不同的应用环境,国内外对于陷波可调的研究也在不断的进行探索与尝试,也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实现方案。包括在滤波器与微带线谐振器之间加载齐纳二极管的方式,可以实现多个位置处陷波有与无之间的随意切换;通过在微带线谐振器与地之间加载变容二极管(VaractorDiode)的方式实现了陷波位置的可调,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可调陷波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层微带结构、中间层介质基板和下层接地金属,所述上层微带结构附着在中间层介质基板的上表面,所述下层接地金属附着在中间层介质基板的下表面,/n所述上层微带结构中可调滤波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位于介质基板的上层,分别位于介质基板的两侧,第一微带线和第二微带线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接,且第一微带线与第二微带线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一端口通过第一微带线与第一平行耦合线的位于上下部的耦合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平行耦合线的位于中部的耦合线的另一端与第三微带线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通过第二微带线与第二平行耦合线的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可调陷波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层微带结构、中间层介质基板和下层接地金属,所述上层微带结构附着在中间层介质基板的上表面,所述下层接地金属附着在中间层介质基板的下表面,
所述上层微带结构中可调滤波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位于介质基板的上层,分别位于介质基板的两侧,第一微带线和第二微带线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接,且第一微带线与第二微带线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一端口通过第一微带线与第一平行耦合线的位于上下部的耦合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平行耦合线的位于中部的耦合线的另一端与第三微带线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通过第二微带线与第二平行耦合线的位于上下部的耦合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平行耦合线的位于中部的耦合线的另一端与第四微带线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微带线的另一端和第四微带线的另一端分别与大扇形开路枝节两端连接,通过平行耦合实现滤波;
在第一平行耦合线和第二平行耦合线的正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矩形缺陷地结构,用于增强第一平行耦合线和第二平行耦合线的输入输出端的耦合,2个矩形缺陷地结构均刻蚀在接地金属层上;
在第一微带线、第二微带线、第三微带线和第四微带线的正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螺旋形缺陷地结构谐振器,且4个螺旋形缺陷地结构谐振器均刻蚀在接地金属层上,位于所述第一微带线正下方的螺旋形缺陷地结构谐振器和位于所述第二微带线正下方的螺旋形缺陷地结构谐振器分别通过电源线与第一直流电源连接,位于所述第三微带线正下方的螺旋形缺陷地结构谐振器与所述第四微带线正下方的螺旋形缺陷地结构谐振器分别通过电源线与第二直流电源连接;
在每个螺旋形缺陷地结构谐振器的第一狭缝内部均加载有可调元件,通过调节可调元件的反向电压实现陷波阻带位置的连续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调陷波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在内个螺旋形缺陷地结构谐振器的第一狭缝内部均加载有变容二极管,在每个螺旋形缺陷地结构谐振器的第二狭缝内部均加载有隔直电容,所述隔直电容用于将地面与直流电源隔离,所述隔直电容采用的是贴片电容,其电容值可选为100nF。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可调陷波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在变容二极管与隔直电容之间设置有压焊块,所述压焊块用于焊接变容二极管、隔直电容以及电源线,所述变容二极管的型号为MA46H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调陷波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扇形开路枝节两端还设置有第一小扇形开路枝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斌,白磊,庄奕琪,叶川,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