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数据自适应时间间隔传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0930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数据自适应时间间隔传输方法,属于车载数据处理领域。该方法包括:S1选取实验室条件下或者实际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动态工况数据,收集整理电池的技术参数;S2截取一段电压、温度或电流数据,利用哈尔小波变换提取小波分解系数,对系数处理后再进行小波重构;S3根据重构后的电压、温度或电流数据记录每段的初始时刻和对应的原电压、温度或电流数据,得到降维后的电压、温度或电流数据,并记录相应时刻的车载其他数据;S4对处理后的电池数据进行建模与状态估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获得自适应时间间隔传输车载数据,保证剧烈工况下数据的完整性,建模与状态估计精度更高,相比于当前固定时间间隔的传输更具有优势。

An adaptive time interval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vehicle data of new energy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数据自适应时间间隔传输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载数据处理领域,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数据自适应时间间隔传输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物联网和汽车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大量的车辆数据通过物联网接入云端数据中心,对于车载智能终端实时、高频率上传的各类数据,将会在数据中心汇集成海量数据。对于这些数据进行采集、清洗、转换、存储、实时及离线数据分析和价值挖掘,各大汽车企业纷纷构建自己的大数据平台,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状态、车辆状态和地理位置等信息的全天候实时监控。当前新能源汽车的车载终端、车辆企业平台和公共平台之间的数据通信遵循国家标准《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T32960-2016)。其中,标准指出车载终端上传到企业平台实时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最大不应超过30s。据了解,各企业大数据平台采用的时间间隔大多是固定的10s,这就将导致在剧烈工况下或者发生短时间的工况变化时上传到平台的数据可能会缺失,从而错失一些有利用价值的数据。因此需要一种能自适应时间间隔的传输方法,使其能在剧烈工况时传输更多的数据点,在平缓工况时传输更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数据自适应时间间隔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S1:选取实验室条件下或者实际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动态工况数据,收集整理电池的技术参数;/nS2:截取一段电压、温度或电流数据,利用哈尔小波变换提取小波分解系数,对系数处理后再进行小波重构;/nS3:根据重构后的电压、温度或电流数据记录每段的初始时刻和对应的原电压、温度或电流数据,得到降维后的电压、温度或电流数据,并记录相应时刻的车载其他电池数据;/nS4:对处理后的电池数据进行建模与状态估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数据自适应时间间隔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实验室条件下或者实际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动态工况数据,收集整理电池的技术参数;
S2:截取一段电压、温度或电流数据,利用哈尔小波变换提取小波分解系数,对系数处理后再进行小波重构;
S3:根据重构后的电压、温度或电流数据记录每段的初始时刻和对应的原电压、温度或电流数据,得到降维后的电压、温度或电流数据,并记录相应时刻的车载其他电池数据;
S4:对处理后的电池数据进行建模与状态估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数据自适应时间间隔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对于所截取的电压、温度或电流数据,数据长度需满足2的m次幂,如果不满足,则用0补齐;
S22:对电压、温度或电流数据进行哈尔小波分解,对小波系数降序排列;
S23:选取阈值δ,将排序后的小波系数小于δ的全部置为0,即将原小波系数小于阈值的数值置为0;
S24:整合此时的小波系数再进行小波重构,得到一系列分段常量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数据自适应时间间隔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松胡凤玲冯飞刘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