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重装置及起重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087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起重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平衡重装置及起重机。平衡重装置,包括固定配重、油缸以及至少一个活动配重,所述固定配重用于安装在起重机的转台的下方,所述油缸与所述固定配重连接;所述活动配重为一个时,所述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活动配重连接;所述活动配重为多个时,全部或任意部分的所述活动配重能够作为整体与所述活塞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平衡重装置,通过将油缸的活塞杆直接与活动配重连接,从而能够实现将活动配重挂接在固定配重的下表面,无需设置带有立柱的平衡重底板,节省了成本,且当活动配重为多个时,能够将全部或任意部分的活动配重作为整体与活塞杆连接,安装方式更加灵活、简单。

Counterweight device and c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衡重装置及起重机
本技术涉及起重装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平衡重装置及起重机。
技术介绍
平衡重装置作为起重机吊装时的配重,是起重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平衡重装置对起重机的起重性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现有的平衡重装置,包括固定配重、活动配重、带有立柱的平衡重底板和油缸,固定配重安装在转台的下方,使用螺栓固定;油缸安装在固定配重上。将带有立柱的平衡重底板放置在车架上,活动配重设置有孔,将所需的活动配重套在立柱上,立柱通常为实心圆钢,根据配重的重量不同,会采用不同的活动配重进行组合,例如,可以采用多个相同规格的活动配重,也可以采用不同规格的活动配重进行组合。然后采用油缸提拉立柱,直至活动配重的上表面与固定配重的下表面贴合,然后由蓄能器保持压力,补偿泄漏,实现长时间提拉配重。然而,现有的平衡重装置在安装时,活动配重需要借助带有立柱的平衡重底板挂接在固定配重的下表面,导致成本较高,且安装方式不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重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活动配重需要借助带有立柱的平衡重底板挂接在固定配重的下表面而导致的平衡重装置成本较高,且安装方式不灵活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因现有的平衡重装置的安装方式不灵活而导致的起重机平衡重装置挂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平衡重装置,包括固定配重、油缸以及至少一个活动配重,所述固定配重用于安装在起重机的转台的下方,所述油缸与所述固定配重连接;所述活动配重为一个时,所述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活动配重连接;所述活动配重为多个时,全部或任意部分的所述活动配重能够作为整体与所述活塞杆连接。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油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设置有凸出部;所述活动配重包括配重块和提升部,所述提升部与所述配重块固定连接,所述提升部的侧壁设置有豁口,所述豁口位于所述配重块的上方,所述提升部的上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活塞杆能够在所述转台的作用下从所述豁口进入所述提升部,且所述凸出部的上表面能够与所述限位部的下表面抵接;所述活动配重为多个时,所述配重块设置有通孔,所述提升部设置有用于供所述活塞杆穿过的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通孔连通。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为圆孔,所述提升部穿入所述圆孔,且所述提升部的外壁与所述圆孔的周向表面相贴合;或,所述通孔包括连通设置的优弧孔和半长圆孔,所述优弧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半长圆孔的宽度;所述提升部穿入所述优弧孔,且所述提升部的外壁与所述优弧孔的周向表面相贴合;所述豁口朝向所述半长圆孔,并与所述半长圆孔连通,以使所述活塞杆能够在所述半长圆孔与所述提升部之间移动。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配重和与其相邻的活动配重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配重的数量为多个时,相邻两个所述活动配重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配重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所述配重块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配重块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第二安装孔,并与所述第一螺母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配重块中,所述第二螺栓穿过位于上方的配重块的第三安装孔和位于下方的配重块的第二安装孔,并与所述第二螺母连接。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配重呈块状,所述固定配重具有相对的两个短边侧,且所述固定配重的两个短边侧的厚度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且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配重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内;所述配重块的两个短边侧的厚度面分别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三安装板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中,且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表面与所述配重块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三安装板的下表面与所述配重块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内。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呈板状,且所述限位部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豁口连通。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配重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配重块的下表面和所述固定配重的下表面均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定位凸起和所述提升部位于所述配重块的上方的部分均能够限位在所述凹陷部中。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包括所述的平衡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平衡重装置,包括固定配重、油缸以及至少一个活动配重,所述固定配重用于安装在起重机的转台的下方,所述油缸与所述固定配重连接;所述活动配重为一个时,所述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活动配重连接;所述活动配重为多个时,全部或任意部分的所述活动配重能够作为整体与所述活塞杆连接。基于该结构,本技术提供的平衡重装置,通过将油缸的活塞杆直接与活动配重连接,从而能够实现将活动配重挂接在固定配重的下表面,无需设置带有立柱的平衡重底板,节省了成本,且当活动配重为多个时,能够将全部或任意部分的活动配重作为整体与活塞杆连接,安装方式更加灵活、简单。在使用时,将固定配重安装在转台的下方,将活动配重直接放置在起重机的车架上,油缸的活塞杆伸出,转台转动,使活塞杆与活动配重连接,然后活塞杆收缩,并将活动配重提升至活动配重的上表面与固定配重的下表面相贴合的位置。本技术提供的起重机,由于使用了本技术提供的平衡重装置,安装方式灵活、简单,且挂接效率高。应当理解,前述的一般描述和接下来的具体实施方式两者均是为了举例和说明的目的并且未必限制本公开。并入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公开的主题。同时,说明书和附图用来解释本公开的原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平衡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固定配重与油缸的主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平衡重装置中的活动配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平衡重装置中的活动配重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平衡重装置中的活动配重的仰视图;图6为图5的沿A-A线的剖视图。图标:101-固定配重;102-油缸;103-配重块;104-提升部;105-限位部;106-豁口;107-凸出部;108-通孔;109-第一螺栓;110-第二螺栓;111-第一安装板;112-第二安装板;113-第三安装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衡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配重(101)、油缸(102)以及至少一个活动配重,所述固定配重(101)用于安装在起重机的转台的下方,所述油缸(102)与所述固定配重(101)连接;/n所述活动配重为一个时,所述油缸(102)的活塞杆(120)与所述活动配重连接;/n所述活动配重为多个时,全部或任意部分的所述活动配重能够作为整体与所述活塞杆(120)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配重(101)、油缸(102)以及至少一个活动配重,所述固定配重(101)用于安装在起重机的转台的下方,所述油缸(102)与所述固定配重(101)连接;
所述活动配重为一个时,所述油缸(102)的活塞杆(120)与所述活动配重连接;
所述活动配重为多个时,全部或任意部分的所述活动配重能够作为整体与所述活塞杆(12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102)的活塞杆(120)的自由端设置有凸出部(107);所述活动配重包括配重块(103)和提升部(104),所述提升部(104)与所述配重块(103)固定连接,所述提升部(104)的侧壁设置有豁口(106),所述豁口(106)位于所述配重块(103)的上方,所述提升部(104)的上端设置有限位部(105);所述活塞杆(120)能够在所述转台的作用下从所述豁口(106)进入所述提升部(104),且所述凸出部(107)的上表面能够与所述限位部(105)的下表面抵接;
所述活动配重为多个时,所述配重块(103)设置有通孔(108),所述提升部(104)设置有用于供所述活塞杆(120)穿过的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通孔(108)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08)为圆孔,所述提升部(104)穿入所述圆孔,且所述提升部(104)的外壁与所述圆孔的周向表面相贴合;或,所述通孔(108)包括连通设置的优弧孔(118)和半长圆孔(119),所述优弧孔(118)的直径大于所述半长圆孔(119)的宽度;所述提升部(104)穿入所述优弧孔(118),且所述提升部(104)的外壁与所述优弧孔(118)的周向表面相贴合;所述豁口(106)朝向所述半长圆孔(119),并与所述半长圆孔(119)连通,以使所述活塞杆(120)能够在所述半长圆孔(119)与所述提升部(104)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平衡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配重(101)和与其相邻的活动配重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衡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配重的数量为多个时,相邻两个所述活动配重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娟谢恩华印西达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