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装置及叠料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08297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装置及叠料机,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载具,用于承载棒料,所述棒料的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图像采集组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棒料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以采集所述棒料沿轴线方向设置的两端面的图像,进而获取相应的端面尺寸。一种叠料机,包括上述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图像采集组件的设置,获得棒料沿轴线方向设置的两端面的尺寸,有利于在进行堆叠时同时兼顾棒料的两个端面的尺寸,尽量保证每层棒料的两端面的总宽度均控制在预设范围内,提高堆叠的规整性和棒料放置的稳定性。

A testing device and stac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装置及叠料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及叠料机。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领域,完成产品的生产后,均需要采用料框对产品进行堆叠储存,便于后期的运输或使用。对于棒料来说,常用的堆叠方式是将若干棒料按层堆叠至料框内。但是由于棒料的机械加工精度并不能充分保证,因此在进行堆叠时相邻两层棒料的总宽度相差较大,且每层棒料的沿棒料轴线方向的两端面的总宽度也不相同,导致堆叠的规整性差,影响整体棒料在料框内的稳定性,因此想要每层棒料的两端面的总宽度均在一定的预设范围内,就需要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及叠料机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能够同时检测棒料沿轴线方向的两端面的尺寸。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叠料机,实现每层棒料沿轴线方向的两端面的总宽度均位于预设范围内。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检测装置,包括:载具,用于承载棒料,所述棒料的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图像采集组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棒料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以采集所述棒料沿轴线方向设置的两端面的图像,进而获取相应的端面尺寸。作为优选,所述载具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结构与所述棒料的结构相适配,以使所述棒料容纳于所述第一卡槽内。作为优选,所述载具还包括滑动板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滑动板与所述固定板相对设置,所述滑动板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相对所述固定板靠近或远离;所述滑动板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件,当所述滑动板与所述固定板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与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内的所述棒料相贴合,以将所述棒料限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一限位件形成的空间内。作为优选,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包括相机支架和设于所述相机支架上的相机,所述相机与所述棒料的端面相对设置。作为优选,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检测光源,用于照射所述棒料。作为优选,所述棒料为导光材料,所述固定板上开设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与所述第一卡槽相连通,所述检测光源的光线由所述透光孔透出,并通过所述棒料传递,进而将所述棒料点亮。作为优选,所述检测光源照射被配置为照射所述棒料的中部。作为优选,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模组,所述第一驱动模组驱动所述载具沿第二方向由上料位移动至检测位。作为优选,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定位端板,所述定位端板设于上料位处且位于所述载具的旁侧,所述定位端板靠近所述载具的一侧设有定位面,上料时,所述棒料的端面与所述定位面相抵接。一种叠料机,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检测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两个图像采集组件的设置,获得棒料沿轴线方向设置的两端面的尺寸,有利于在进行堆叠时同时兼顾棒料的两个端面的尺寸,尽量保证每层棒料的两端面的总宽度均控制在预设范围内,提高堆叠的规整性和棒料放置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叠料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叠料机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叠料机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储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储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9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上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弹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弹夹装置的俯视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弹夹装置的侧视图;图15为图14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弹夹装载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料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料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料框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机架;200-棒料;300-料框;1-检测装置;11-载具;111-固定板;1111-第一卡槽;1112-透光孔;12-图像采集组件;121-相机支架;122-相机;123-相机调整块;124-相机固定块;13-第一驱动模组;14-滑动板;141-第一限位件;15-第一驱动机构;16-检测光源;17-定位端板;18-第一安装横板;19-第一缓冲器;2-储料装置;21-储料机构;211-转盘本体;212-储料盘;213-容置槽;214-让位槽;215-第二驱动模组;22-上料机构;221-上料夹爪;222-第三驱动模组;223-上料安装架;224-第一电机;225-电机安装板;226-限位板;227-第二限位件;228-第二安装横板;23-下料机构;231-下料夹爪;232-第四驱动模组;233-下料安装架;234-第二电机;24-废料盒;3-上弹装置;31-输送机构;311-输送夹爪;3111-上夹爪;3112-下夹爪;312-第五驱动模组;313-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314-第六驱动模组;315-输送安装架;32-旋转找位机构;321-旋转夹爪;322-第二驱动机构;3221-第三电机;3222-同步带结构;323-第七驱动模组;324-固定座;325-旋转找位支撑架;4-弹夹装置;41-弹夹装载机构;410-弹夹;4101-上盖板;4102-下盖板;411-第一限位结构;4111-第一弹簧盖板;4112-第一限位本体;4113-第一定位板;412-第二限位结构;4121-第二弹簧盖板;4122-第二限位本体;4123-第二定位板;413-止挡顶板;414-拉簧;415-连接块;416-连接座;417-导向结构;418-第八驱动模组;419-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42-推料机构;421-推板;422-第九驱动模组;43-第一模组固定板;44-第二模组固定板;45-第十三驱动模组;46-第十驱动模组;5-料框装置;51-料框支撑架;52-第十一驱动模组;53-压料机构;531-压板;532-第十二驱动模组;54-料框支撑板;541-通槽;55-料框轨道;56-第三定位板;57-第三定位机构;571-第三驱动机构;572-第四定位板;58-镭射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载具(11),用于承载棒料,所述棒料的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n图像采集组件(12),所述图像采集组件(12)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棒料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以采集所述棒料沿轴线方向设置的两端面的图像,进而获取相应的端面尺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具(11),用于承载棒料,所述棒料的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
图像采集组件(12),所述图像采集组件(12)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棒料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以采集所述棒料沿轴线方向设置的两端面的图像,进而获取相应的端面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11)包括固定板(111),所述固定板(111)上开设第一卡槽(1111),所述第一卡槽(1111)的结构与所述棒料的结构相适配,以使所述棒料容纳于所述第一卡槽(11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11)还包括滑动板(14)和第一驱动机构(15),所述滑动板(14)与所述固定板(111)相对设置,所述滑动板(14)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5)的驱动下相对所述固定板(111)靠近或远离;
所述滑动板(14)靠近所述固定板(111)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件(141),当所述滑动板(14)与所述固定板(111)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限位件(141)能够与设于所述第一卡槽(1111)内的所述棒料相贴合,以将所述棒料限位于所述第一卡槽(1111)和所述第一限位件(141)形成的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组件(12)包括相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绍林朱江兵徐小武陈勇权建毅张清明孙道林
申请(专利权)人: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