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驾驶室举升及回落的装置,公开了带有降噪结构的升降回落装置,其包括升降组件(1)和由升降组件(1)带动实现上下升降的安装支架(4),升降组件(1)上设有孔(101),孔(101)内安装有降噪轴套(2),还包括固装在安装支架(4)上的销轴(3),销轴(3)与降噪轴套(2)配合并可沿降噪轴套(2)上下移动。本申请将现有外随动油缸的金属孔改为具有高强度弹性体轴套的柔性减震连接结构,具有降噪延寿的功能,提高了整车驾驶的舒适性,且产品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同时结合外随动油缸体积小、重量轻、举升力大、使用寿命长且成本低等优点,该降噪结构定会有不错的市场前景和收益。
Lifting and falling device with noise reduc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降噪结构的升降回落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驾驶室举升及回落的装置,尤其涉及了带有降噪结构的升降回落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商用车所用的驾驶室举升油缸基本采用的有两种设计结构:差动式和非差动式。差动式油缸,俗称内随动油缸,其举升速度相对较快,且设计有一大优势,也就是其在缸筒尾端设计有随动段,在此段空间活塞杆和缸筒之间可以自由运动不受阻力,也就是在车辆行驶颠簸时,驾驶室与车大梁底盘间的相互运动作用,可通过油缸的随动段释放,不会出现反作用顶到驾驶室底部而出现“咯噔咯噔”的异响,提升了行驶舒适性同时避免对驾驶室底板的破坏,但该类型油缸的体积重量比较大,且使用寿命较短,对密封件的要求也比较高;相对于差动式油缸来说,非差动式油缸,也叫外随动油缸,其体积重量小、举升力大、使用寿命长且成本低,但不具有活塞杆相对缸筒自由运动的功能,所以为了避免行车颠簸时油缸对驾驶室底板的反作用力,通常将于驾驶室底板纵梁支架连接的安装孔设计成孔,来得到一定的上下随动行程,但油缸上支座通常都是采用的钢件,与销轴之间属于金属对金属的直接相配联接,称之为“钢性联接”,这种方式的联接,在行车颠簸的状态的中就是上下左右攒动碰触,进而出现新的异响噪音,直接影响行驶的舒适性,且一旦出现松旷,产品的寿命也将随之急剧下降。于是如何开发一种可以避免异响的具有减震降噪的外随动油缸成了我们当前所需要考虑设计的。目前,专利名称为轿车驾驶室防护栏系统,专利号为200610025433.8的技术专利,通过缓冲弹簧解决了在冲击中缓冲压力的问题,但还存在无法减震效果差的缺陷,且无检索到针对升降驾驶室的减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减震效果差的缺点,提供了带有降噪结构的升降回落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带有降噪结构的升降回落装置,包括升降组件和由升降组件带动实现上下升降的安装支架,升降组件上设有孔,孔内安装有降噪轴套,降噪轴套为弹性轴套,还包括固装在安装支架上的销轴,销轴与降噪轴套配合并可沿降噪轴套上下移动,在升降组件未进行升降移动时,销轴位于降噪轴套中并与降噪轴套的上端内壁和下端内壁均存在间隙。作为优选,降噪轴套与孔过盈配合,降噪轴套的宽度大于孔的宽度。作为优选,升降组件包括油缸本体和安装在油缸本体上的活塞杆,活塞杆由油缸本体带动上下移动,活塞杆的端部安装有上支座,孔位于上支座中。作为优选,降噪轴套的厚度大于上支座的厚度。作为优选,上支座和活塞杆相互焊接。作为优选,安装支架上设有销轴孔,销轴的一端穿过销轴孔,还包括锁止螺母,销轴的一端与锁止螺母配合并固定在安装支架上。作为优选,还包括垫圈,垫圈套设在销轴的外端,垫圈位于锁止螺母和安装支架之间。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申请将现有外随动油缸的金属孔改为具有高强度弹性体轴套的柔性减震连接结构,具有降噪延寿的功能,提高了整车驾驶的舒适性,且产品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同时结合外随动油缸体积小、重量轻、举升力大、使用寿命长且成本低等优点,该降噪结构定会有不错的市场前景和收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Ⅰ。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Ⅱ。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升降组件、2—降噪轴套、3—销轴、4—安装支架、5—锁止螺母、101—孔、11—油缸本体、12—活塞杆、13—上支座、41—销轴孔、42—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带有降噪结构的升降回落装置,如图所示,包括升降组件1和由升降组件1带动实现上下升降的安装支架4,升降组件1上设有孔101,孔101为长孔,孔101内安装有降噪轴套2,降噪轴套2内设有升降孔,降噪轴套2为弹性轴套,降噪轴套2紧贴在孔101中,升降孔是截面为长圆形的孔,还包括固装在安装支架4上的销轴3,销轴3与降噪轴套2配合并可沿升降孔上下移动,在升降组件1未进行升降移动时,销轴3位于降噪轴套2中并与降噪轴套2的上端内壁和下端内壁均存在间隙。销轴3与降噪轴套2的上端内壁之间的间隙定义为上浮行程,销轴3与降噪轴套2的下端内壁之间的间隙定义为下浮行程,装车时,安装销轴3处于降噪轴套2的中空位置,有上浮行程和下浮行程的运动空间,上浮行程和下浮行程由实车设计上下颠簸振动幅值折算而得。降噪轴套2与孔101过盈配合,降噪轴套2的宽度大于孔101的宽度。升降组件1包括油缸本体11和安装在油缸本体11上的活塞杆12,活塞杆12由油缸本体11带动上下移动,活塞杆12的端部安装有上支座13,孔101位于上支座13中。安装支架4上设有销轴孔41,销轴3的一端穿过销轴孔41,还包括锁止螺母5,销轴3的一端与锁止螺母5配合并固定在安装支架4上。还包括垫圈42,垫圈42套设在销轴3的外端,垫圈42位于锁止螺母5和安装支架4之间。装车时,安装销轴3处于降噪轴套2的升降孔内的中空位置,有上浮行程L1和下浮行程L2的运动空间,上浮行程L1和下浮行程L2由实车设计上下颠簸振动幅值折算而得。举升作用时,油缸本体1内部产生油压推动活塞杆12及上支座13上移,直到销轴3与上支座13的孔101的下端接触,降噪轴套2产生弹性变形接近刚性,活塞杆12继续运动,则作用力开始作用到驾驶室底板,实现正常的举升功能。具体实施时:将降噪轴套2安装到上支座13的孔101内,降噪轴套2中间段两侧与上支座13两侧紧配合,中间段与上支座13的孔101紧配合,可避免上支座13与驾驶室纵梁安装支架4及销轴3等金属件碰触而产生的异响。装车时,将装有降噪轴套2的油缸本体11装到驾驶室底板纵梁安装支架4之间,从安装支架4的销轴孔41中插入销轴3,经降噪轴套2内孔后从安装支架4另一侧穿出后用垫圈42及锁止螺母5进行锁止。行车状态中,出现颠簸路面时,当车大梁及底盘与驾驶室相向接近运动时,也就时装在车大梁上的油缸本体1与安装在驾驶室底板纵梁上安装支架4中的销轴3相向接近运动,当达到极限下浮行程L2时,销轴3与降噪轴套2接触,降噪轴套2产生弹性变形,缓冲下浮作用力,避免销轴3与上支座13安装孔直接金属间接触碰撞出现异响,也提高了整车驾驶的舒适性;同理,当车大梁及底盘与驾驶室相背远离运动时,也就是装在车大梁上的油缸本体1与安装在驾驶室底板纵梁上安装支架4中的销轴3相背远离运动,当达到极限上浮行程L2时,销轴3与降噪轴套2接触,降噪轴套2产生弹性变形,缓冲下浮作用力,避免销轴3与上支座13安装孔直接金属间接触碰撞出现异响,同样可以提高整车驾驶的舒适性。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上支座13和活塞杆12相互焊接。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降噪轴套2的厚度大于上支座13的厚度。通过设置降噪轴套2的厚度大于上支座13的厚度,降噪轴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有降噪结构的升降回落装置,包括升降组件(1)和由升降组件(1)带动实现上下升降的安装支架(4),其特征在于:升降组件(1)上设有孔(101),孔(101)内安装有降噪轴套(2),降噪轴套(2)为弹性轴套,还包括固装在安装支架(4)上的销轴(3),销轴(3)与降噪轴套(2)配合并可沿降噪轴套(2)上下移动,在升降组件(1)未进行升降移动时,销轴(3)位于降噪轴套(2)中并与降噪轴套(2)的上端内壁和下端内壁均存在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有降噪结构的升降回落装置,包括升降组件(1)和由升降组件(1)带动实现上下升降的安装支架(4),其特征在于:升降组件(1)上设有孔(101),孔(101)内安装有降噪轴套(2),降噪轴套(2)为弹性轴套,还包括固装在安装支架(4)上的销轴(3),销轴(3)与降噪轴套(2)配合并可沿降噪轴套(2)上下移动,在升降组件(1)未进行升降移动时,销轴(3)位于降噪轴套(2)中并与降噪轴套(2)的上端内壁和下端内壁均存在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降噪结构的升降回落装置,其特征在于:降噪轴套(2)与孔(101)过盈配合,降噪轴套(2)的宽度大于孔(101)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降噪结构的升降回落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组件(1)包括油缸本体(11)和安装在油缸本体(11)上的活塞杆(12),活塞杆(12)由油缸本体(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金龙,刘先镇,胡正中,吴卓泉,陈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力车辆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