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炫彩辊涂的辊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581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用于炫彩辊涂的辊体,辊体的辊面上设有若干轴向相均匀间隔设置的墨槽环带,任意墨槽环带包括中心墨槽带及轴向分设于中心墨槽带两侧的边侧墨槽带,中心墨槽带及边侧墨槽带分别由若干周向均匀间隔的墨槽形成,并且中心墨槽带的任意相邻墨槽之间设有连通沟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巧妙的墨槽环带设计,能使得边侧墨槽带的印刷路径相合理交融,产生较为丰富的混色,并且混色带较为柔和,在于反射透明膜复合后,具备较优地炫彩效果。中心墨槽带与边侧墨槽带相巧妙结合,增加了印刷均匀性,混色亦较为均匀,制得炫彩膜的视觉体验更优。采用了连通沟槽与连通墨槽的设计,确保墨槽环带内储油均匀,印刷图案均匀丰富。

Roller body for roller coa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炫彩辊涂的辊体
本技术涉及用于炫彩辊涂的辊体,属于印刷网纹辊的

技术介绍
炫彩膜层是一种常用的面饰层,可用于各类产品的表面修饰,例如自行车、服饰、水杯等各式各样的工业产品中。炫彩膜层分为镀层、复合印刷膜、热固化膜等,本案涉及复合印刷炫彩膜,其包括反射透明膜和印刷彩色膜,反射透明膜一般具备条纹沟槽,从而起到不同角度反射效果。通过在纸制或其它吸墨材料的表面打印出红黄蓝组成的印刷图案,再通过与反射透明膜的复合,视角转换会出现炫彩效果。传统地炫彩印刷网纹辊的网纹采用条状结构,通过三个网纹辊的先后印刷产生红黄蓝色条之间的交叠,形成炫彩基层,由于网纹为条状结构,因此基色之间交叠较为僵化,炫彩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传统炫彩网纹辊的网纹槽较为僵化、从而使得炫彩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用于炫彩辊涂的辊体。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用于炫彩辊涂的辊体,所述辊体的辊面上设有若干轴向相均匀间隔设置的墨槽环带,任意所述墨槽环带包括中心墨槽带及轴向分设于所述中心墨槽带两侧的边侧墨槽带,所述中心墨槽带及所述边侧墨槽带分别由若干周向均匀间隔的墨槽形成,并且所述中心墨槽带的任意相邻所述墨槽之间设有连通沟槽。优选地,所述墨槽包括矩形墨槽、非正方形的菱形墨槽、圆形墨槽、等腰三角形墨槽、等腰五边型墨槽、等腰六边形墨槽、五角星墨槽。优选地,所述墨槽为正方形墨槽,并且所述正方形墨槽的一个对角连线为轴向设置。优选地,所述边侧墨槽带上的任意墨槽与所述中心墨槽带上的相邻墨槽之间距离相等。优选地,所述中心墨槽带的墨槽面积大于所述边侧墨槽带的墨槽面积。优选地,所述墨槽环带的轴向尺寸为L,相邻所述墨槽环带的间隔为S,L<S<1.7L。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采用巧妙的墨槽环带设计,能使得边侧墨槽带的印刷路径相合理交融,产生较为丰富的混色,并且混色带较为柔和,在于反射透明膜复合后,具备较优地炫彩效果。2.中心墨槽带与边侧墨槽带相巧妙结合,增加了印刷均匀性,混色亦较为均匀,制得炫彩膜的视觉体验更优。3.采用了连通沟槽与连通墨槽的设计,确保墨槽环带内储油均匀,印刷图案均匀丰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炫彩辊涂的辊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网纹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网纹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网纹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印刷效果照片。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用于炫彩辊涂的辊体。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用于炫彩辊涂的辊体,如图1至图4所示,辊体1的辊面上设有若干轴向相均匀间隔设置的墨槽环带2,任意墨槽环带2包括中心墨槽带3及轴向分设于中心墨槽带3两侧的边侧墨槽带4,中心墨槽带3及边侧墨槽带4分别由若干周向均匀间隔的墨槽5形成,并且中心墨槽带4的任意相邻墨槽5之间设有连通沟槽6。具体地说明,在炫彩印刷过程中,需要采用三个该辊体进行三次独立地印刷,三个辊体分别采用红、黄、蓝油墨,印刷后,中心墨槽带3颜色为单色,而不同油墨印刷的边侧墨槽带4相交叠,从而形成非常丰富地混色,颜色交融柔和,使得炫彩更丰富。本案中的墨槽包括矩形墨槽、非正方形的菱形墨槽、圆形墨槽、等腰三角形墨槽、等腰五边型墨槽、等腰六边形墨槽、五角星墨槽。如图2所示,实施例一采用圆形墨槽。如图3所示,实施例二采用等腰六边形墨槽。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墨槽5为正方形墨槽,并且正方形墨槽的一个对角连线为轴向设置。如此设计,能产生较优地混色作用。更具体地,该边侧墨槽带4上的任意墨槽与中心墨槽带3上的相邻墨槽之间距离相等。如此设计,使得印刷更均匀。优选结构中,中心墨槽带3的墨槽面积大于边侧墨槽带4的墨槽面积。即印刷后主色带较宽,炫彩存在较为显著的视角角度炫色,为了便于红黄蓝相交叠,墨槽环带2的轴向尺寸为L,相邻墨槽环带2的间隔为S,L<S<1.7L。如此易于边侧墨槽带4的交叠,能防止交叠区域过大或交叠区域过小的情况发生。如图5所示,为采用本案图1所示辊体所得到的印刷效果照片,各主色之间的交叠混合区域较为明显,混色非常丰富,在与反射透明膜复合后,具备较优地炫色效果。最后,为了防止边侧墨槽带4的墨槽5出现储油不均的现象,如图4所示,其任意墨槽5与中心墨槽带3的相邻墨槽之间设有连通墨槽7。如此印刷效果更稳定。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本技术用于炫彩辊涂的辊体,采用巧妙的墨槽环带设计,能使得边侧墨槽带的印刷路径相合理交融,产生较为丰富的混色,并且混色带较为柔和,在于反射透明膜复合后,具备较优地炫彩效果。中心墨槽带与边侧墨槽带相巧妙结合,增加了印刷均匀性,混色亦较为均匀,制得炫彩膜的视觉体验更优。采用了连通沟槽与连通墨槽的设计,确保墨槽环带内储油均匀,印刷图案均匀丰富。以上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描述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精神实质在结构、方法或功能等方面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炫彩辊涂的辊体,其特征在于:/n所述辊体的辊面上设有若干轴向相均匀间隔设置的墨槽环带,/n任意所述墨槽环带包括中心墨槽带及轴向分设于所述中心墨槽带两侧的边侧墨槽带,所述中心墨槽带及所述边侧墨槽带分别由若干周向均匀间隔的墨槽形成,/n并且所述中心墨槽带的任意相邻所述墨槽之间设有连通沟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炫彩辊涂的辊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辊体的辊面上设有若干轴向相均匀间隔设置的墨槽环带,
任意所述墨槽环带包括中心墨槽带及轴向分设于所述中心墨槽带两侧的边侧墨槽带,所述中心墨槽带及所述边侧墨槽带分别由若干周向均匀间隔的墨槽形成,
并且所述中心墨槽带的任意相邻所述墨槽之间设有连通沟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炫彩辊涂的辊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槽包括矩形墨槽、非正方形的菱形墨槽、圆形墨槽、等腰三角形墨槽、等腰五边型墨槽、等腰六边形墨槽、五角星墨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龙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焦点激光制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