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南极磷虾油提取精炼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539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南极磷虾油提取精炼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经过加入无水乙醇浸提提、离心、过滤以及脱溶后的粗虾油进行脱胶、脱酸和脱臭处理得到精炼虾油;所述脱胶采用磷酸水化法,在粗虾油中加入磷酸和双蒸水反应后离心分层,得到上层的脱胶虾油;所述脱酸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脱胶虾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生成脂肪酸钠盐凝聚沉降后加入双蒸水洗去虾油中的残留皂脚,得到上层脱酸虾油。

Extraction and refining technology of Antarctic prawn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南极磷虾油提取精炼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南极磷虾油提取
,具体涉及一种南极磷虾油提取精炼工艺。
技术介绍
南极磷虾资源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南极磷虾油的资源开发,南极磷虾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主要以磷脂形式存在,相比于鱼油中以甘油三酯或脂肪酸乙酯形式存在的EPA和DHA,生物利用率更高,更易被人体所吸收,被称为海洋卵磷脂;其中,DHA在促进婴幼儿智力发育,对脑神经和视觉神经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EPA能促进饱和脂肪酸的代谢,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有效预防脑血栓、脑溢血、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南极磷虾中还富含虾青素等活性成分,有研究认为南极磷虾中的虾青素是南极磷虾的主要色素成分,虾青素现在被认为是最强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活性远远超过其他抗氧化剂,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维生素E的1000倍。目前南极磷虾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是以有机溶剂提取为主,而且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初步提取,其得到的南极磷虾油品质低,所含的杂质高,色泽差,而且带有虾腥味,这限制了南极磷虾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申请号为201811116201.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南极磷虾油的制备方法、脱腥南极磷虾油及其应用、食品,具体公开了利用无水乙醇对南极磷虾粉进行粗提取和分离,然后再利用无水乙醇重复对粗虾油在强力混合下进行重溶和浓缩,最后将精炼虾油进行真空脱腥处理后得到无腥臭味的南极磷虾油,但是该专利中的精炼过程中只用到一种溶剂,将粗提、精炼和磷脂富集合为一体,精炼过程中无法达到除脱臭外的其他处理,南极磷虾富含游离脂肪酸,致使南极磷虾油的酸价较高,高于国家现有食用油及鱼油的酸价标准,因此具有食用安全性的南极磷虾油产品,脱酸的过程是必要的。工业上通常使用的油脂精炼过程,都是先脱胶后脱酸的工艺,先通过脱胶过程去除油脂中的磷脂,再采用碱炼法脱酸,否则,油脂中的磷脂在碱炼法脱酸时会吸水膨胀,影响脱酸效果,但是,南极磷虾油富含磷脂且南极磷虾磷脂富含磷脂型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型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利用度较高,生物活性较好,因此,工业上常用的碱炼脱酸并不适用于南极磷虾油的脱酸;申请号为201510240731.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南极磷虾油的多级逆流连续浸出及精制方法,以正己烷为萃取剂,采用多级逆流连续浸出法提取南极磷虾油,混合油经过滤、离心,上层液体经真空脱溶剂得到毛油,毛油再次溶解到正己烷中,添加硅酸钠,搅拌后混合油过滤、离心,取上层液体,在-4℃~4℃下静置分层,将上层液体经过真空脱溶剂后即得南极磷虾精制虾油,该专利通过逆流连续浸提2~5级,能够得到酸值及不溶性杂质含量低的南极磷虾油,但是该专利中没有脱除胶溶性杂质的脱胶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南极磷虾油提取精炼工艺,结合磷酸水化法进行脱胶、生成脂肪酸钠盐沉降脱酸以及旋转蒸发脱臭的方法对南极磷虾油进行精炼,最终获得外观晶莹透亮、流动性好、粘度低、品质好的南极磷虾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南极磷虾油提取精炼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经过加入无水乙醇浸提提、离心、过滤以及脱溶后的粗虾油进行脱胶、脱酸和脱臭处理得到精炼虾油;所述脱胶采用磷酸水化法,在粗虾油中加入磷酸和双蒸水反应后离心分层,得到上层的脱胶虾油;所述脱酸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脱胶虾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生成脂肪酸钠盐凝聚沉降后加入双蒸水洗去虾油中的残留皂脚,得到上层脱酸虾油。进一步地,所述脱溶采用旋转蒸发装置,在50~60℃以下旋转蒸发至无馏出液体完成脱溶。进一步地,所述脱胶过程的具体步骤如下:A1、在粗虾油中加入磷酸并在70~75℃恒温水浴下搅拌15~25min反应;A2、反应完成后,再加入粗虾油量5~8%的双蒸水混匀,水化处理5~10min,与粗虾油中的磷脂化合形成絮状物沉淀,在8000~8500r/min转速下离心分离10~15min,取上层油层为脱胶虾油。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1中磷酸的质量浓度为85-90%,磷酸的加入量为粗虾油重量的2~4%。进一步地,所述脱酸过程的具体步骤如下:B1、在脱胶虾油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游离脂肪酸,生成脂肪酸钠盐并于70~75℃恒温水浴下搅拌15~25min,使脂肪酸钠盐团聚;然后再在8000~8500r/min的转速下离心分离10~15min,取上层清油为虾油;B2、在经过步骤B1后获得的虾油中加入双蒸水,洗去虾油中残留皂脚,在8000~8500r/min的转速下离心分离10~15min,沉淀絮状物,取上层油为脱酸虾油。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1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为20~30%,氢氧化钠的加入量为脱胶虾油量的4~6%;所述步骤B2中双蒸水的加入量为经过步骤B1获得的虾油量的10~15%。进一步地,所述脱臭处理采用旋转蒸发仪,在50~60℃真空条件下对脱酸虾油进行脱臭,得到精炼虾油。进一步地,所述浸提过程中虾油与无水乙醇的料液比为w:v=1:12,浸提过程需要在恒温水浴40~50℃条件下用匀速搅拌器以300~500r/min的速度搅拌,浸提3~4h。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南极磷虾油提取精炼系统能够实现磷虾油精炼工艺工业化,操作简单便捷,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工厂大批量工业化生产;同时,较红黑色半透明油状的粗虾油,经精炼后的南极磷虾油为红黑色,近乎全透明,外观晶莹透亮,流动性好,黏度低,品质得到较大提升。2、本专利技术中利用磷酸水化法实现脱胶,加入的磷酸能够破坏疏水性磷脂,增大磷脂的亲水性,磷酸能够与虾油中亲水性的磷脂化合,形成絮状物,从油中沉淀分离出磷脂,得到脱胶虾油,同时能够保留南极磷虾磷脂中富含的磷脂型多不饱和脂肪酸。3、本专利技术在脱胶后的虾油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中和绝大部分的游离脂肪酸,生成脂肪酸钠盐(钠皂),利用脂肪酸皂钠在油中不易溶解的特性,成为絮凝状物,在恒温水域下搅拌能够使皂粒凝聚沉降,得到脱酸虾油,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碱炼法脱酸而产生的磷脂吸水膨胀进而影响脱酸效果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南极磷虾油提取精炼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经过加入无水乙醇浸提提、离心、过滤以及脱溶后的粗虾油进行脱胶、脱酸和脱臭处理得到精炼虾油,其中,浸提过程中虾油与无水乙醇的料液比为w:v=1:12,需要在恒温水浴40℃条件下用匀速搅拌器以500r/min的速度搅拌,浸提3h后,将浸提溶液装入离心瓶,在8000r/min下离心20min,得到浅黄色膏状沉淀物和深红色透明磷虾油,然后采用真空抽滤装置,取离心后所得上清液,用0.45μm滤膜过滤分离不溶物并采用旋转蒸发装置脱去无水乙醇,旋转蒸发仪设有真空泵,为提取精炼过程提供低压环境,降低乙醇沸点,利于浓缩精炼,在50℃下旋转蒸发至无馏出液体,进而得到红黑色半透明油状液体的粗虾油;所述脱胶采用磷酸水化法,在粗虾油中加入磷酸和双蒸水反应后离心分层,得到上层的脱胶虾油,加入磷酸能够破坏虾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南极磷虾油提取精炼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经过加入无水乙醇浸提提、离心、过滤以及脱溶后的粗虾油进行脱胶、脱酸和脱臭处理得到精炼虾油;所述脱胶采用磷酸水化法,在粗虾油中加入磷酸和双蒸水反应后离心分层,得到上层的脱胶虾油;所述脱酸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脱胶虾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生成脂肪酸钠盐凝聚沉降后加入双蒸水洗去虾油中的残留皂脚,得到上层脱酸虾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南极磷虾油提取精炼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经过加入无水乙醇浸提提、离心、过滤以及脱溶后的粗虾油进行脱胶、脱酸和脱臭处理得到精炼虾油;所述脱胶采用磷酸水化法,在粗虾油中加入磷酸和双蒸水反应后离心分层,得到上层的脱胶虾油;所述脱酸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脱胶虾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生成脂肪酸钠盐凝聚沉降后加入双蒸水洗去虾油中的残留皂脚,得到上层脱酸虾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南极磷虾油提取精炼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溶采用旋转蒸发装置,在50~60℃以下旋转蒸发至无馏出液体完成脱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南极磷虾油提取精炼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胶过程的具体步骤如下:
A1、在粗虾油中加入磷酸并在70~75℃恒温水浴下搅拌15~25min反应;
A2、反应完成后,再加入粗虾油量5~8%的双蒸水混匀,水化处理5~10min,与粗虾油中的磷脂化合形成絮状物沉淀,在8000~8500r/min转速下离心分离10~15min,取上层油层为脱胶虾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南极磷虾油提取精炼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中磷酸的质量浓度为85-90%,磷酸的加入量为粗虾油重量的2~4%。


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佳泽赖丽清温蕾师艺冰黄鹭强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