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利用可切换丁二胺溶剂萃取湿藻油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05389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利用可切换丁二胺溶剂萃取湿藻油脂的方法。包括:将可切换溶剂N,N,N',N'‑四乙基‑1,4‑丁二胺与微藻生物质混合,在室温下持续搅拌进行细胞破壁和油脂萃取后,得到富含油脂的有机相和经油脂萃取的藻渣;通过离心分离去除藻渣,得到富含油脂的有机相;加入等体积的去离子水形成两相分层,上层为富含油脂的有机相,下层为水相;通入CO2气体使可切换溶剂由疏水形式切换为亲水形式,直至完全溶解于下层水相,同时油脂从有机相中分离出来留在上层;进一步通过静置分离,获得上层的微藻油脂,以及下层的水相。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湿藻油脂的绿色高效萃取,节省能耗,回收萃取剂进行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性并且解决环境问题。

Extraction of wet algal oil with switchable butanediam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可切换丁二胺溶剂萃取湿藻油脂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可切换丁二胺溶剂萃取湿藻油脂的方法。
技术介绍
微藻具有含油量高、油质好、生长速度快、不占用耕地、减排二氧化碳、净化环境等独特优点,是很有前途的生物柴油原料之一。传统萃取微藻油脂方法采用干藻粉作为原料,干燥研磨等处理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国内外学者提出多种直接从湿藻提取油脂工艺以降低微藻制生物柴油的能耗,然而直接从湿藻中萃取油脂时水分阻碍了油脂与有机萃取剂接触,并且微藻坚韧致密的细胞壁阻碍了油脂向萃取剂中扩散,导致直接从湿藻萃取油脂的效率较低。另外微藻萃取油脂过程中经常使用挥发性有机萃取剂,造成了萃取剂回收困难以及环境污染。为了解决湿藻生物质干燥和破壁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以及萃取剂回收困难问题,近年来新兴的可切换溶剂有望用于湿藻高效提取油脂。Samorì等人合成了可切换溶剂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与醇混合用于微藻中提取油脂,可以在不蒸馏情况下实现萃取剂与油脂分离,但是微藻整个萃取过程必须严格干燥,以防止可切换溶剂DBU形成碳酸氢盐增加干燥成本。Boyd等人合成了可切换溶剂N,N-二甲基环己胺用于冷冻干燥的微藻生物质提取油脂,萃取得到粗油脂达到细胞干重的22%,但是萃取效率仅为经典氯仿甲醇萃取法的52%,并且萃取之前仍然要对湿藻进行干燥增加能耗。目前常用的可切换溶剂主要以单胺溶剂为主,但是单胺溶剂在碳酸溶液与提油产品之间的分配系数受限,导致部分单胺溶剂掺杂于提油产品中一起分离,不仅造成萃取剂损失问题而且给藻油产品纯化增加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可切换丁二胺溶剂萃取湿藻油脂的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利用可切换丁二胺溶剂萃取湿藻油脂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可切换溶剂N,N,N',N'-四乙基-1,4-丁二胺与含水率5~85%的微藻生物质按体积比4∶1混合,在室温下持续搅拌24h进行细胞破壁和油脂萃取后,得到富含油脂的有机相和经油脂萃取的藻渣;(2)通过离心分离去除藻渣,得到富含油脂的有机相;加入等体积的去离子水形成两相分层,上层为富含油脂的有机相,下层为水相;(3)通入CO2气体使N,N,N',N'-四乙基-1,4-丁二胺由疏水形式切换为亲水形式,直至完全溶解于下层水相,同时油脂从有机相N,N,N',N'-四乙基-1,4-丁二胺中分离出来留在上层;进一步通过静置分离,获得上层的微藻油脂,以及下层的水相。本专利技术中,该方法还进一步包括:取步骤(3)中分离获得的水相,通入氮气使水相中的N,N,N',N'-四乙基-1,4-丁二胺由亲水形式的(C2H5)2-N-(CH2)3-NH+(C2H5)2切换为疏水形式,直至重新分为上层有机相和下层水相两层;通过静置分离收集上层的有机相,得到可切换溶剂N,N,N',N'-四乙基-1,4-丁二胺,循环使用于新一轮的湿藻油脂萃取。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可切换溶剂N,N,N',N'-四乙基-1,4-丁二胺通过下述方法制备获得:(1)取73~730g的二乙胺与54~540g的1,4-二溴丁烷,混合后溶于去离子水;升温至50℃,在氮气条件下连续搅拌,亲核取代反应7小时后完成烷基化,反应体系中的上层有机相为N,N,N',N'-四乙基-1,4-丁二胺产物,溴化氢、二乙胺和水组成了下层水相混合物;(2)加入10~100g的NaOH粉末,调节反应体系的pH为10~12,离心分离得到上层有机相;将有机相在真空干燥箱中放置24h,得到提纯的可切换溶剂N,N,N',N'-四乙基-1,4-丁二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1)中去离子水的用量为50~500mL。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搅拌是指用磁力搅拌器搅拌,转速为100~500rpm。专利技术原理描述:为解决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效解决方案是用二胺溶剂替代单胺溶剂,从而提高分配系数降低溶剂损失。新型可切换溶剂N,N,N',N'-四乙基-1,4-丁二胺能在实现高效萃取湿藻油脂的同时,促进萃取剂与提油产品的低能耗分离。在进行细胞破壁和油脂萃取时,N,N,N',N'-四乙基-1,4-丁二胺作为非极性有机溶剂首先在水中发生少量解离反应生成叔胺离子(C2H5)2-N-(CH2)4-NH+(C2H5)2,然后(C2H5)2-N-(CH2)4-NH+(C2H5)2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到带负电磷脂双层的微藻细胞表面,通过接触诱导磷脂双层产生局部静电平衡的扰动,导致磷脂双层的局部重排产生细胞破壁。微藻细胞破壁后进行油脂萃取,(C2H5)2-N-(CH2)4-NH+(C2H5)2与细胞碎片的疏水部分相结合,破坏了油脂与蛋白质之间的疏水效应和范德华作用力,使细胞碎片吸附的油脂有效分离。最后,(C2H5)2-N-(CH2)4-NH+(C2H5)2疏水端与油脂分子结合,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促进了油脂分子向水相扩散,增强了油脂分子在有机相N,N,N',N'-四乙基-1,4-丁二胺中的溶解。向富含油脂的有机相中通入CO2气体,能使N,N,N',N'-四乙基-1,4-丁二胺由疏水形式切换为亲水形式,并完全溶解于下层水相中;其反应过程如下:(C2H5)2-N-(CH2)3-N-(C2H5)2+CO2+H2O→(C2H5)2-N-(CH2)3-NH+(C2H5)2)+HCO3-萃取油脂从有机相N,N,N',N'-四乙基-1,4-丁二胺中分离出来留在上层,通过静置分离实现收集微藻油脂的收集。进一步地,向溶解富含(C2H5)2-N-(CH2)3-NH+(C2H5)2和HCO3-的水相中通入氮气,则N,N,N',N'-四乙基-1,4-丁二胺由亲水形式的(C2H5)2-N-(CH2)3-NH+(C2H5)2切换为疏水形式:(C2H5)2-N-(CH2)3-NH+(C2H5)2)+HCO3-→(C2H5)2-N-(CH2)3-N-(C2H5)2+CO2+H2O,直至溶液分为上层有机相和下层水相两层。通过静置分离收集上层有机相,就能实现可切换溶剂N,N,N',N'-四乙基-1,4-丁二胺的回收,以便在新一轮萃取湿藻油脂中循环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采用可切换溶剂N,N,N',N'-四乙基-1,4-丁二胺,能够实现湿藻油脂的绿色高效萃取,萃取效率高于经典的氯仿甲醇萃取法,同时省掉了微藻提油过程中生物质干燥和细胞破壁的巨大能耗,高效回收萃取剂进行循环利用提高了经济性并且解决了环境问题。当微藻生物质含水率由5增加到85%时N,N,N',N'-四乙基-1,4-丁二胺在水中解离生成更多的叔胺离子,其萃取油脂后的破壁藻细胞分形维数从1.49提高到1.66。当微藻生物质含水率为71%时,N,N,N',N'-四乙基-1,4-丁二胺萃取和酯交换得到的生物柴油产量是传统氯仿甲醇法的1.1倍。在微藻生物质含水率为85%时,N,N,N',N'-四乙基-1,4-丁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可切换丁二胺溶剂萃取湿藻油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n(1)将可切换溶剂N,N,N',N'-四乙基-1,4-丁二胺与含水率5~85%的微藻生物质按体积比4∶1混合,在室温下持续搅拌24h进行细胞破壁和油脂萃取后,得到富含油脂的有机相和经油脂萃取的藻渣;/n(2)通过离心分离去除藻渣,得到富含油脂的有机相;加入等体积的去离子水形成两相分层,上层为富含油脂的有机相,下层为水相;/n(3)通入CO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25 CN 20191116383431.一种利用可切换丁二胺溶剂萃取湿藻油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将可切换溶剂N,N,N',N'-四乙基-1,4-丁二胺与含水率5~85%的微藻生物质按体积比4∶1混合,在室温下持续搅拌24h进行细胞破壁和油脂萃取后,得到富含油脂的有机相和经油脂萃取的藻渣;
(2)通过离心分离去除藻渣,得到富含油脂的有机相;加入等体积的去离子水形成两相分层,上层为富含油脂的有机相,下层为水相;
(3)通入CO2气体使N,N,N',N'-四乙基-1,4-丁二胺由疏水形式切换为亲水形式,直至完全溶解于下层水相,同时油脂从有机相N,N,N',N'-四乙基-1,4-丁二胺中分离出来留在上层;进一步通过静置分离,获得上层的微藻油脂,以及下层的水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进一步包括:
取步骤(3)中分离获得的水相,通入氮气使水相中的N,N,N',N'-四乙基-1,4-丁二胺由亲水形式的(C2H5)2-N-(CH2)3-NH+(C2H5)2切换为疏水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军杨卫娟刘建忠岑可法周俊虎张彦威王智化周志军何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