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桐油加工融桐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7394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桐油加工融桐油装置,涉及桐油加工技术领域,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加料口,所述搅拌机构的另一侧设置有温度计,所述装置主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观察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旋转架,所述旋转架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箱,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口,所述装置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生桐油加工融桐油装置,设有搅拌机构与观察机构,能够让桐油受热更加均匀,更好的融桐油,并能更方便观察到装置内部桐油的状态,更好的掌握加工进度,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A device for processing and melting tung oil from Raw tung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桐油加工融桐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桐油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桐油加工融桐油装置。
技术介绍
桐油是一种优良的带干性植物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好、附着力强、耐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不导电等特性,用途广泛。它是制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大量用作建筑、机械、兵器、车船、渔具、电器的防水、防腐、防锈涂料,并可制作油布、油纸、肥皂、农药和医药用呕吐剂、杀虫剂等。现有的融桐油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桐油在加热过程中受热不均匀,影响桐油的融化,其次,不方便观察装置内桐油的状态,不能及时直观的了解加工进度,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生桐油加工融桐油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桐油加工融桐油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桐油加工融桐油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加料口,所述搅拌机构的另一侧设置有温度计,所述装置主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观察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旋转架,所述旋转架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箱,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口,所述装置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架。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轴、螺旋叶片与套筒,所述搅拌机构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四周外表面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杆。优选的,所述观察机构包括照明灯、外透明玻璃与内透明玻璃,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内表面设置有照明灯,所述装置主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固定连接有外透明玻璃,所述外透明玻璃的外表面设置有金属边框,所述外透明玻璃的后端设置有内透明玻璃,所述内透明玻璃为凸透镜,所述外透明玻璃与内透明玻璃之间距离为2cm。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外表面通过连接杆与装置主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下端外表面与装置主体的下端内表面的距离为30cm。优选的,所述照明灯与装置主体之间设置有灯座,所述照明灯的上端外表面通过灯座与装置主体的上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外透明玻璃与金属边框之间设置安装槽,所述外透明玻璃的四周外表面通过安装槽与金属边框之间固定连接,金属边框与装置主体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温度计的下端外表面贯穿装置主体的上端外表面,所述温度计的下端外表面伸入装置主体的内部50cm,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模块。优选的,所述加料口的外表面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加料口与密封盖之间设置有合页铰链与卡扣,所述加料口的一侧外表面通过合页铰链与密封盖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加料口的另一侧外表面通过卡扣与密封盖的另一侧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桐油加工融桐油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种生桐油加工融桐油装置,通过设置的搅拌机构,在装置运行过程中,驱动电机运转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螺旋叶片转动,螺旋叶片推动桐油,当螺旋叶片向上推动桐油时,螺旋叶片将装置主体底部的桐油运到装置上端,套筒外部的桐油掉落下去,不断的置换位置,当螺旋叶片向下推动时,螺旋叶片将桐油向下挤压,套筒四周的桐油被挤上去并从套筒的上端进入套筒内部,同样对装置主体内部的桐油进行搅拌,不管是固体还是液体均能有效的搅拌,从而能够使桐油受热更加均匀。2、该一种生桐油加工融桐油装置,通过设置的观察机构,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时常观察加工情况,了解加工的进度,观察时,将照明灯通电发光,照亮装置主体的内部,通过外透明玻璃与内透明玻璃观察装置主体的内部状况,内透明玻璃为凸透镜能够将装置主体内部头像放大,由于两层结构,中间有间隔,能够减少装置主体中热量的散失,起保温作用,从而能够更加方便的观察加工的情况,有利于人们使用,整个一种生桐油加工融桐油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生桐油加工融桐油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生桐油加工融桐油装置中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生桐油加工融桐油装置中观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主体;2、出料口;3、支撑架;4、观察机构;41、照明灯;42、外透明玻璃;43、内透明玻璃;5、旋转架;6、控制箱;7、搅拌机构;71、驱动电机;72、传动轴;73、螺旋叶片;74、套筒;8、温度计;9、加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生桐油加工融桐油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搅拌机构7,搅拌机构7的一侧设置有加料口9,搅拌机构7的另一侧设置有温度计8,装置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观察机构4,装置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旋转架5,旋转架5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箱6,装置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口2,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架3。进一步的,搅拌机构7包括驱动电机71、传动轴72、螺旋叶片73与套筒74,搅拌机构7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轴72,传动轴7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73,螺旋叶片73的四周外表面设置有套筒74,套筒74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杆,在装置运行过程中,驱动电机71运转带动传动轴72转动,传动轴72带动螺旋叶片73转动,螺旋叶片73推动桐油,当螺旋叶片73向上推动桐油时,螺旋叶片73将装置主体1底部的桐油运到装置上端,套筒74外部的桐油掉落下去,不断的置换位置,当螺旋叶片73向下推动时,螺旋叶片73将桐油向下挤压,套筒74四周的桐油被挤上去并从套筒74的上端进入套筒74内部,同样对装置主体1内部的桐油进行搅拌,不管是固体还是液体均能有效的搅拌,从而能够使桐油受热更加均匀。进一步的,观察机构4包括照明灯41、外透明玻璃42与内透明玻璃43,装置主体1的上端内表面设置有照明灯41,装置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固定连接有外透明玻璃42,外透明玻璃42的外表面设置有金属边框,外透明玻璃42的后端设置有内透明玻璃43,内透明玻璃43为凸透镜,外透明玻璃42与内透明玻璃43之间距离为2cm,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时常观察加工情况,了解加工的进度,观察时,将照明灯41通电发光,照亮装置主体1的内部,通过外透明玻璃42与内透明玻璃43观察装置主体1的内部状况,内透明玻璃43为凸透镜能够将装置主体1内部头像放大,由于两层结构,中间有间隔,能够减少装置主体1中热量的散失,起保温作用,从而能够更加方便的观察加工的情况。本技术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将装置连接电源,然后打开密封盖将物料从加料口9加入到装置主体1的内部,加热模块对装置主体1的内部进行加热,通过控制箱6控制温度,驱动电机71运转带动传动轴72转动,传动轴72带动螺旋叶片73转动,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桐油加工融桐油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搅拌机构(7),所述搅拌机构(7)的一侧设置有加料口(9),所述搅拌机构(7)的另一侧设置有温度计(8),所述装置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观察机构(4),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旋转架(5),所述旋转架(5)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箱(6),所述装置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口(2),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架(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桐油加工融桐油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搅拌机构(7),所述搅拌机构(7)的一侧设置有加料口(9),所述搅拌机构(7)的另一侧设置有温度计(8),所述装置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观察机构(4),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旋转架(5),所述旋转架(5)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箱(6),所述装置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口(2),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桐油加工融桐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7)包括驱动电机(71)、传动轴(72)、螺旋叶片(73)与套筒(74),所述搅拌机构(7)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轴(72),所述传动轴(7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73),所述螺旋叶片(73)的四周外表面设置有套筒(74),所述套筒(74)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桐油加工融桐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机构(4)包括照明灯(41)、外透明玻璃(42)与内透明玻璃(43),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内表面设置有照明灯(41),所述装置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固定连接有外透明玻璃(42),所述外透明玻璃(42)的外表面设置有金属边框,所述外透明玻璃(42)的后端设置有内透明玻璃(43),所述内透明玻璃(43)为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鸿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银山油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