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桐油除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5629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桐油除霜装置,涉及桐油应用技术领域,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油泵,所述油泵的出油端设置有出油管,所述油箱的一侧设置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蝶阀,所述油箱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回收装置,所述油箱的内表面顶部设置有添加装置,所述出油管的一端设置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的一侧设置有喷头,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框,所述回收框的外表面一侧与油箱的外表面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回收框的顶部设置有进油斗。解决了现有的桐油除霜设备大多直接将桐油喷洒在霜体表面,这样会导致除霜效果不会太好,同时会造成桐油的浪费,不利于节约资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桐油除霜装置
本技术涉及桐油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桐油除霜装置。
技术介绍
桐油,中药名。为大戟科油桐属植物油桐的种子榨出的油,具有涌吐痰涎,清热解毒,收湿杀虫,润肤生肌之功效。主治喉痹,痈疡,疥癣,臁疮,烫伤,冻疮,皲裂,油桐属于落叶乔木,高达10米;树皮灰色,近光滑;枝条粗壮,无毛,具明显皮孔。叶卵圆形,长8~18厘米,宽6~15厘米,顶端短尖,基部截平至浅心形,全缘,稀1~3浅裂,嫩叶上面被很快脱落微柔毛,下面被渐脱落棕褐色微柔毛,成长叶上面深绿色。桐油在多个领域得到很好的应用,桐油在进行除霜时也有良好的作用,现有的桐油除霜设备大多直接将桐油喷洒在霜体表面,这样会导致除霜效果不会太好,同时会造成桐油的浪费,不利于节约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桐油除霜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桐油除霜装置,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油泵,所述油泵的出油端设置有出油管,所述油箱的一侧设置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蝶阀,所述油箱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回收装置,所述油箱的内表面顶部设置有添加装置,所述出油管的一端设置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的一侧设置有喷头。优选的,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框,所述回收框的外表面一侧与油箱的外表面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回收框的顶部设置有进油斗,所述回收框的内表面两侧之间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回收框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回收框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蝶阀。优选的,所述排油管的一端与回收框的一侧之间连通,所述进油斗的底部与回收框的顶部之间连通。优选的,所述添加装置包括添加框,所述添加框的外表面顶部与油箱的内表面顶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添加框的内表面一侧设置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添加框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添加框的内表面底部且位于推块的一侧设置有氢氧化钠结晶体。优选的,所述推块的底部与添加框的内表面底部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挡板的顶部与添加框的一侧之间为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出油管为具有一定伸缩性的软管,所述油箱的内部设置有桐油,所述油箱内部的桐油液面位于油泵的进油端之上。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采用的回收装置,实现对喷出进行除霜的桐油进行回收处理,实现桐油的多次利用,极大得减少桐油的消耗,在使用时,先将喷头对准所需除霜的部位,然后启动油泵,使得油箱内部的桐油通过出油管进入到雾化器,在雾化器的作用下形成雾状,然后再通过喷头喷出,进行除霜,在除霜完成之后,将能够回收的桐油通过进油斗放入到回收框内,先通过过滤网过滤掉其中的杂质,然后启动加热器,使得回收框内部的桐油温度升高,使得其中的水分得到蒸发,保持回收框内部桐油的纯净,在需要使用时打开第二蝶阀,通过排油管排出即可,便于桐油的重复利用。2、本技术中,采用的添加装置,实现增加桐油的除霜效果,在使用时,由于尽尽靠桐油的作用不能快速得进行除霜,然后启动液压伸缩杆,使得液压伸缩杆的伸缩端伸长,使得推块向左侧移动,使得挡板开启,将氢氧化钠结晶体撒入到油箱内部的桐油中,通过氢氧化钠结晶体的作用增加桐油的除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桐油除霜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桐油除霜装置中回收装置6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桐油除霜装置中添加装置7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油箱;2、油泵;3、出油管;4、进油管;5、第一蝶阀;6、回收装置;61、回收框;62、进油斗;63、过滤网;64、加热器;65、排油管;66、第二蝶阀;7、添加装置;71、添加框;72、液压伸缩杆;73、推块;74、挡板;75、氢氧化钠结晶体;8、雾化器;9、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桐油除霜装置,包括油箱1,油箱1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油泵2,油泵2的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油泵2的出油端设置有出油管3,油箱1的一侧设置有进油管4,进油管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蝶阀5,油箱1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回收装置6,油箱1的内表面顶部设置有添加装置7,出油管3的一端设置有雾化器8,雾化器8的一侧设置有喷头9。回收装置6包括回收框61,回收框61的外表面一侧与油箱1的外表面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回收框61的顶部设置有进油斗62,回收框61的内表面两侧之间设置有过滤网63,回收框61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加热器64,加热器64的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回收框6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油管65,排油管6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蝶阀66。添加装置7包括添加框71,添加框71的外表面顶部与油箱1的内表面顶部之间为固定连接,添加框71的内表面一侧设置有液压伸缩杆72,液压伸缩杆7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块73,添加框71的一侧设置有挡板74,添加框71的内表面底部且位于推块73的一侧设置有氢氧化钠结晶体7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设置的回收装置6,实现对喷出进行除霜的桐油进行回收处理,实现桐油的多次利用,极大得减少桐油的消耗,在使用时,先将喷头9对准所需除霜的部位,然后启动油泵2,使得油箱1内部的桐油通过出油管3进入到雾化器8,在雾化器8的作用下形成雾状,然后再通过喷头9喷出,进行除霜,在除霜完成之后,将能够回收的桐油通过进油斗62放入到回收框61内,先通过过滤网63过滤掉其中的杂质,然后启动加热器64,使得回收框61内部的桐油温度升高,使得其中的水分得到蒸发,保持回收框61内部桐油的纯净,在需要使用时打开第二蝶阀66,通过排油管65排出即可,便于桐油的重复利用,再通过设置的添加装置7,实现增加桐油的除霜效果,在使用时,由于尽尽靠桐油的作用不能快速得进行除霜,然后启动液压伸缩杆72,使得液压伸缩杆72的伸缩端伸长,使得推块73向左侧移动,使得挡板74开启,将氢氧化钠结晶体75撒入到油箱1内部的桐油中,通过氢氧化钠结晶体75的作用增加桐油的除霜效率。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桐油除霜装置,包括油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油泵(2),所述油泵(2)的出油端设置有出油管(3),所述油箱(1)的一侧设置有进油管(4),所述进油管(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蝶阀(5),所述油箱(1)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回收装置(6),所述油箱(1)的内表面顶部设置有添加装置(7),所述出油管(3)的一端设置有雾化器(8),所述雾化器(8)的一侧设置有喷头(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桐油除霜装置,包括油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油泵(2),所述油泵(2)的出油端设置有出油管(3),所述油箱(1)的一侧设置有进油管(4),所述进油管(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蝶阀(5),所述油箱(1)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回收装置(6),所述油箱(1)的内表面顶部设置有添加装置(7),所述出油管(3)的一端设置有雾化器(8),所述雾化器(8)的一侧设置有喷头(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桐油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6)包括回收框(61),所述回收框(61)的外表面一侧与油箱(1)的外表面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回收框(61)的顶部设置有进油斗(62),所述回收框(61)的内表面两侧之间设置有过滤网(63),所述回收框(61)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加热器(64),所述回收框(6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油管(65),所述排油管(6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蝶阀(6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桐油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管(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鸿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银山油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