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单模双色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517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单模双色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顶模、第一注塑口、动模、一次成型腔、二次成型腔和便装机构,通过在动模上设置了便装机构,再通过旋力旋动旋钮,使其带动圆杆在固定座上进行向对方向的转动,并使圆杆转动后通过螺旋纹对插板施加相对的螺旋推力,使插板受力后在固定座内进行滑动,并使滑块沿着滑轨进行滑动,使插板从卡槽中移出,使动模能够进行移动取出,安装时,使动模与限位架对位后旋动旋钮使插板重新插入卡槽内,完成固定,达到便捷简易的对模具进行安装固定和取出,减少劳动时间,提高操作效率的优点。

A new single-mode two-color injection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单模双色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双手注塑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单模双色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是一种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的工具,双色模具是模具的一种,一般是通过将两种塑胶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但是产品只出模一次的模具,一般这种模塑工艺也叫双料注塑,通常由一套模具完成,且需要专门的双色注塑机,双色模具目前市场上日益盛行,于这种工艺可以使产品的外观更加漂亮,易于换颜色而可以不用喷涂,但是现有的双手模具使用时通常通过螺栓直接固定在转盘上,导致检修和维护取出时需反复旋动四角处螺栓,形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单模双色注塑模具,解决了现有的双手模具使用时通常通过螺栓直接固定在转盘上,导致检修和维护取出时需反复旋动四角处螺栓,形成不便的问题,达到便捷简易的对模具进行安装固定和取出,减少劳动时间,提高操作效率的优点。(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单模双色注塑模具,包括顶模、第一注塑口、第二注塑口、动模、一次成型腔、二次成型腔、顶针和便装机构,所述顶模顶侧前后两端分别嵌入设置有第一注塑口和第二注塑口,所述动模设置在顶模底部,所述第一注塑口和第二注塑口底部分别连通有一次成型腔和二次成型腔,所述顶针顶部与二次成型腔滑动连接,所述动模左右两侧底端焊接有便装机构,所述便装机构由固定座、圆杆、旋钮、插板、卡槽、限位架、支脚、滑块、滑轨、防护机构和螺旋纹组成,所述圆杆外壁转动安装在固定座上,所述圆杆右端固定安装有用于施力的旋钮,所述固定座左侧顶部设置有能够滑动的插板,所述插板左端与卡槽进行插接,所述限位架右端焊接在固定座上,所述插板左右两侧前端一体铸造有突出的滑块,所述滑块外壁通过滑轨与固定座滑动连接,所述插板后端粘接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圆杆左端穿过固定座后一体铸造有螺旋纹,所述卡槽左侧周沿与动模进行焊接。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机构由橡胶垫、胶水层和防滑纹组成,所述橡胶垫底部粘接设置有胶水层,所述橡胶垫顶侧排列设置有突出的防滑纹,所述胶水层底端与插板进行粘接。进一步的,所述圆杆外壁通过螺旋纹与插板螺纹连接,所述插板与螺旋纹连接处设置有对应的螺孔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滑块的截面呈矩形状,所述滑轨的内壁结构与滑块外侧结构相吻合。进一步的,所述滑轨内壁表面摩擦系数大小为0.3,并且滑轨的长度尺寸小于固定座的长度大小。进一步的,所述圆杆外壁为光滑表面,所述便装机构在动模左右两端对称分布。进一步的,所述防滑纹为方形状条纹结构,并且防滑纹的高度大小为2mm。进一步的,所述圆杆的材质为不锈钢。进一步的,所述胶水层的材质为502胶水。(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现有的双手模具使用时通常通过螺栓直接固定在转盘上,导致检修和维护取出时需反复旋动四角处螺栓,形成不便的问题,通过在动模上设置了便装机构,再通过旋力旋动旋钮,使其带动圆杆在固定座上进行向对方向的转动,并使圆杆转动后通过螺旋纹对插板施加相对的螺旋推力,使插板受力后在固定座内进行滑动,并使滑块沿着滑轨进行滑动,使插板从卡槽中移出,使动模能够进行移动取出,安装时,使动模与限位架对位后旋动旋钮使插板重新插入卡槽内,完成固定,达到便捷简易的对模具进行安装固定和取出,减少劳动时间,提高操作效率的优点,并且通过在插板上设置了防护机构,使插板能够通过橡胶垫和防滑纹与卡槽内部进行接触,达到对接触面进行防护,减少磨损,提高使用寿命的优点。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便装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座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防护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顶模-1、第一注塑口-2、第二注塑口-3、动模-4、一次成型腔-5、二次成型腔-6、顶针-7、便装机构-8、固定座-801、圆杆-802、旋钮-803、插板-804、卡槽-805、限位架-806、支脚-807、滑块-808、滑轨-809、防护机构-810、螺旋纹-811、橡胶垫-8101、胶水层-8102、防滑纹-810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单模双色注塑模具:包括顶模1、第一注塑口2、第二注塑口3、动模4、一次成型腔5、二次成型腔6、顶针7和便装机构8,顶模1顶侧前后两端分别嵌入设置有第一注塑口2和第二注塑口3,动模4设置在顶模1底部,第一注塑口2和第二注塑口3底部分别连通有一次成型腔5和二次成型腔6,顶针7顶部与二次成型腔6滑动连接,动模4左右两侧底端焊接有便装机构8,便装机构8由固定座801、圆杆802、旋钮803、插板804、卡槽805、限位架806、支脚807、滑块808、滑轨809、防护机构810和螺旋纹811组成,圆杆802外壁转动安装在固定座801上,圆杆802右端固定安装有用于施力的旋钮803,固定座801左侧顶部设置有能够滑动的插板804,插板804左端与卡槽805进行插接,限位架806右端焊接在固定座801上,插板804左右两侧前端一体铸造有突出的滑块808,滑块808外壁通过滑轨809与固定座801滑动连接,插板804后端粘接设置有防护机构810,圆杆802左端穿过固定座801后一体铸造有螺旋纹811,卡槽805左侧周沿与动模4进行焊接。其中,所述防护机构810由橡胶垫8101、胶水层8102和防滑纹8103组成,所述橡胶垫8101底部粘接设置有胶水层8102,所述橡胶垫8101顶侧排列设置有突出的防滑纹8103,所述胶水层8102底端与插板804进行粘接,对插板804和卡槽805接触面进行保护,减少磨损。其中,所述圆杆802外壁通过螺旋纹811与插板804螺纹连接,所述插板804与螺旋纹811连接处设置有对应的螺孔结构,对插板804施加螺纹推力,使其进行相对的滑动移动。其中,所述滑块808的截面呈矩形状,所述滑轨809的内壁结构与滑块808外侧结构相吻合,减少接触间隙,提高滑动效果。其中,所述滑轨809内壁表面摩擦系数大小为0.3,并且滑轨809的长度尺寸小于固定座801的长度大小,摩擦力较小,增加滑动便利性。其中,所述圆杆802外壁为光滑表面,所述便装机构8在动模4左右两端对称分布,便于进行转动和提高安装的稳定效果。其中,所述防滑纹8103为方形状条纹结构,并且防滑纹8103的高度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单模双色注塑模具,包括顶模(1)、第一注塑口(2)、第二注塑口(3)、动模(4)、一次成型腔(5)、二次成型腔(6)和顶针(7),所述顶模(1)顶侧前后两端分别嵌入设置有第一注塑口(2)和第二注塑口(3),所述动模(4)设置在顶模(1)底部,所述第一注塑口(2)和第二注塑口(3)底部分别连通有一次成型腔(5)和二次成型腔(6),所述顶针(7)顶部与二次成型腔(6)滑动连接/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便装机构(8),所述动模(4)左右两侧底端焊接有便装机构(8),所述便装机构(8)由固定座(801)、圆杆(802)、旋钮(803)、插板(804)、卡槽(805)、限位架(806)、支脚(807)、滑块(808)、滑轨(809)、防护机构(810)和螺旋纹(811)组成,所述圆杆(802)外壁转动安装在固定座(801)上,所述圆杆(802)右端固定安装有用于施力的旋钮(803),所述固定座(801)左侧顶部设置有能够滑动的插板(804),所述插板(804)左端与卡槽(805)进行插接,所述限位架(806)右端焊接在固定座(801)上,所述插板(804)左右两侧前端一体铸造有突出的滑块(808),所述滑块(808)外壁通过滑轨(809)与固定座(801)滑动连接,所述插板(804)后端粘接设置有防护机构(810),所述圆杆(802)左端穿过固定座(801)后一体铸造有螺旋纹(811),所述卡槽(805)左侧周沿与动模(4)进行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单模双色注塑模具,包括顶模(1)、第一注塑口(2)、第二注塑口(3)、动模(4)、一次成型腔(5)、二次成型腔(6)和顶针(7),所述顶模(1)顶侧前后两端分别嵌入设置有第一注塑口(2)和第二注塑口(3),所述动模(4)设置在顶模(1)底部,所述第一注塑口(2)和第二注塑口(3)底部分别连通有一次成型腔(5)和二次成型腔(6),所述顶针(7)顶部与二次成型腔(6)滑动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便装机构(8),所述动模(4)左右两侧底端焊接有便装机构(8),所述便装机构(8)由固定座(801)、圆杆(802)、旋钮(803)、插板(804)、卡槽(805)、限位架(806)、支脚(807)、滑块(808)、滑轨(809)、防护机构(810)和螺旋纹(811)组成,所述圆杆(802)外壁转动安装在固定座(801)上,所述圆杆(802)右端固定安装有用于施力的旋钮(803),所述固定座(801)左侧顶部设置有能够滑动的插板(804),所述插板(804)左端与卡槽(805)进行插接,所述限位架(806)右端焊接在固定座(801)上,所述插板(804)左右两侧前端一体铸造有突出的滑块(808),所述滑块(808)外壁通过滑轨(809)与固定座(801)滑动连接,所述插板(804)后端粘接设置有防护机构(810),所述圆杆(802)左端穿过固定座(801)后一体铸造有螺旋纹(811),所述卡槽(805)左侧周沿与动模(4)进行焊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碧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锦洲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