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步法合成吡咯喹啉醌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0391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步法合成吡咯喹啉醌的制备方法,它是以4‑甲基‑5‑硝基‑2‑氟苯胺(2)为原料,经两次关环反应,得关键中间体5‑甲氧基‑1H‑吡咯[2,3‑f]喹啉‑2,7,9‑三甲酸三烃基酯(6),后经氧化反应、水解反应和酸化反应得吡咯喹啉醌(PQQ,1)。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绿色环保、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方法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优点,该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制备成本高和难于工业化生产的问题。

A four-step synthesis method of pyrroloquinoline quin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步法合成吡咯喹啉醌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合成化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四步法合成吡咯喹啉醌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quinone,PQQ)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现的一种氧化还原酶的新辅酶,是继黄素核苷酸(FMN、FAD)和烟酰胺核苷酸(NAD+、NADP+)之后发现的第3种酶。作为一种氧化还原酶辅基,PQQ几乎存在于所有生物组织中,是一种新型的水溶性维生素。研究表明PQQ具有一些重要功能:刺激微生物生长,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合成,动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因子等。因此,研究无污染、原料易得、成本低廉的吡咯喹啉醌合成与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环保、无污染、环境友好、原料易得、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方法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吡咯喹啉醌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制备成本高、环境污染大和难于工业化生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四步法合成吡咯喹啉醌的制备方法,特征是:A、制备6-(2-烃基氧碳酰基-2-氧代乙基)-5-硝基-8-甲氧基喹啉-2,4-二甲酸二烃基酯(5):以4-甲基-5-硝基-2-氟苯胺(2)为原料,在4-氧代-2-烯戊二酸二烃基酯、第一种催化剂和第一种溶剂的作用下生成6-甲基-5-硝基-8-氟喹啉-2,4-二甲酸二烃基酯(3),再在草酸二烃基酯、第二种催化剂和甲醇的作用下生成6-(2-烃基氧碳酰基-2-氧代乙基)-5-硝基-8-甲氧基喹啉-2,4-二甲酸二烃基酯(5),或,以4-甲基-5-硝基-2-氟苯胺(2)为原料,在草酸二烃基酯、第二种催化剂和甲醇的作用下生成3-(4-氨基-2-硝基-5-甲氧基)苯基-2-氧代丙酸烃基酯(4),再在4-氧代-2-烯戊二酸二烃基酯、第一种催化剂和第一种溶剂的作用下生成6-(2-烃基氧碳酰基-2-氧代乙基)-5-硝基-8-甲氧基喹啉-2,4-二甲酸二烃基酯(5);B、制备5-甲氧基-1H-吡咯[2,3-f]喹啉-2,7,9-三甲酸三烃基酯(6):以步骤A中制备的6-(2-烃基氧碳酰基-2-氧代乙基)-5-硝基-8-甲氧基喹啉-2,4-二甲酸二烃基酯(5)为原料,在第一种试剂/催化剂和第二种溶剂的作用下生成5-甲氧基-1H-吡咯[2,3-f]喹啉-2,7,9-三甲酸三烃基酯(6);C、制备吡咯喹啉醌(PQQ,1):以步骤B中制备的5-甲氧基-1H-吡咯[2,3-f]喹啉-2,7,9-三甲酸三烃基酯(6)为原料,经常规的反应步骤,在氧化剂硝酸铈铵作用下形成邻二醌,最后经碱性水解、酸化得吡咯喹啉醌(PQQ,1)。在步骤A中,所述的烃基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金刚烷基、苯基或苄基中的一种;所述的第一种催化剂为稀盐酸、稀硫酸、次氯酸、氯酸、高氯酸、稀磷酸、亚磷酸、次磷酸、甲酸、乙酸、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氟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庚酸、辛酸、壬酸、癸酸、软脂酸、硬脂酸、乙二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马来酸、延胡索酸、丙烯酸、邻苯二甲酸、安息香酸、苯环上取代的苯甲酸、苯乙酸、苯环上取代的苯乙酸、α-萘甲酸、β-萘甲酸、α-萘乙酸、β-萘乙酸、萘环上取代的α-萘甲酸、萘环上取代的β-萘甲酸、萘环上取代的α-萘乙酸、萘环上取代的β-萘乙酸、肉桂酸、羟基乙酸、2-羟基丙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乙醛酸、2-羰基丙酸、甘氨酸、2-氨基丙酸、2-呋喃甲酸、3-呋喃甲酸、2-吡啶甲酸、3-吡啶甲酸、4-吡啶甲酸、甲磺酸、乙磺酸、苯磺酸或苯环上取代的苯磺酸中的一种;所述的第一种溶剂为正己烷、石油醚、环己烷、辛烷、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乙苯、正丙苯、异丙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乙醚、正丙基醚、异丙基醚、正丁基醚、异丁基醚、仲丁基醚、叔丁基醚、正戊基醚、异戊基醚、仲戊基醚、新戊基醚、正己基醚、异己基醚、仲己基醚、新己基醚、环丙基醚、环丁基醚、环戊基醚、环己基醚、苯甲醚、二苯醚、α-萘甲醚、β-萘甲醚、环氧乙烷、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乙腈、丙腈、丁腈、戊腈、己腈、甲酸甲酯、甲酸乙酯、甲酸正丙酯、甲酸异丙酯、甲酸正丁酯、甲酸异丁酯、甲酸仲丁酯、甲酸叔丁酯、甲酸正戊酯、甲酸异戊酯、甲酸仲戊酯、甲酸新戊酯、甲酸正己酯、甲酸异己酯、甲酸仲己酯、甲酸新己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异丁酯、乙酸仲丁酯、乙酸叔丁酯、乙酸正戊酯、乙酸异戊酯、乙酸仲戊酯、乙酸新戊酯、乙酸正己酯、乙酸异己酯、乙酸仲己酯、乙酸新己酯、正丙酸甲酯、正丙酸乙酯、正丙酸正丙酯、正丙酸异丙酯、正丙酸正丁酯、正丙酸异丁酯、正丙酸仲丁酯、正丙酸叔丁酯、正丙酸正戊酯、正丙酸异戊酯、正丙酸仲戊酯、正丙酸新戊酯、正丙酸正己酯、正丙酸异己酯、正丙酸仲己酯、正丙酸新己酯、异丙酸甲酯、异丙酸乙酯、异丙酸正丙酯、异丙酸异丙酯、异丙酸正丁酯、异丙酸异丁酯、异丙酸仲丁酯、异丙酸叔丁酯、异丙酸正戊酯、异丙酸异戊酯、异丙酸仲戊酯、异丙酸新戊酯、异丙酸正己酯、异丙酸异己酯、异丙酸仲己酯、异丙酸新己酯、正丁酸甲酯、正丁酸乙酯、正丁酸正丙酯、正丁酸异丙酯、正丁酸正丁酯、正丁酸异丁酯、正丁酸仲丁酯、正丁酸叔丁酯、正丁酸正戊酯、正丁酸异戊酯、正丁酸仲戊酯、正丁酸新戊酯、正丁酸正己酯、正丁酸异己酯、正丁酸仲己酯、正丁酸新己酯、异丁酸甲酯、异丁酸乙酯、异丁酸正丙酯、异丁酸异丙酯、异丁酸正丁酯、异丁酸异丁酯、异丁酸仲丁酯、异丁酸叔丁酯、异丁酸正戊酯、异丁酸异戊酯、异丁酸仲戊酯、异丁酸新戊酯、异丁酸正己酯、异丁酸异己酯、异丁酸仲己酯、异丁酸新己酯、正戊酸甲酯、正戊酸乙酯、正戊酸正丙酯、正戊酸异丙酯、正戊酸正丁酯、正戊酸异丁酯、正戊酸仲丁酯、正戊酸叔丁酯、正戊酸正戊酯、正戊酸异戊酯、正戊酸仲戊酯、正戊酸新戊酯、正戊酸正己酯、正戊酸异己酯、正戊酸仲己酯、正戊酸新己酯、异戊酸甲酯、异戊酸乙酯、异戊酸正丙酯、异戊酸异丙酯、异戊酸正丁酯、异戊酸异丁酯、异戊酸仲丁酯、异戊酸叔丁酯、异戊酸正戊酯、异戊酸异戊酯、异戊酸仲戊酯、异戊酸新戊酯、异戊酸正己酯、异戊酸异己酯、异戊酸仲己酯、异戊酸新己酯、正己酸甲酯、正己酸乙酯、正己酸正丙酯、正己酸异丙酯、正己酸正丁酯、正己酸异丁酯、正己酸仲丁酯、正己酸叔丁酯、正己酸正戊酯、正己酸异戊酯、正己酸仲戊酯、正己酸新戊酯、正己酸正己酯、正己酸异己酯、正己酸仲己酯、正己酸新己酯、异己酸甲酯、异己酸乙酯、异己酸正丙酯、异己酸异丙酯、异己酸正丁酯、异己酸异丁酯、异己酸仲丁酯、异己酸叔丁酯、异己酸正戊酯、异己酸异戊酯、异己酸仲戊酯、异己酸新戊酯、异己酸正己酯、异己酸异己酯、异己酸仲己酯或异己酸新己酯中的一种;所述的第二种催化剂为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甲醇钠、甲醇钾、氢化钠、氢化钙、二甲胺基锂或正丁基锂中的一种。在步骤A中,所述的烃基优选为乙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步法合成吡咯喹啉醌的制备方法,特征是:/nA、制备6-(2-烃基氧碳酰基-2-氧代乙基) -5-硝基-8-甲氧基喹啉-2,4-二甲酸二烃基酯(5):以4-甲基-5-硝基-2-氟苯胺(2)为原料,在4-氧代-2-烯戊二酸二烃基酯、第一种催化剂和第一种溶剂的作用下生成6-甲基-5-硝基-8-氟喹啉-2,4-二甲酸二烃基酯(3),再在草酸二烃基酯、第二种催化剂和甲醇的作用下生成6-(2-烃基氧碳酰基-2-氧代乙基)-5-硝基-8-甲氧基喹啉-2,4-二甲酸二烃基酯(5),或,以4-甲基-5-硝基-2-氟苯胺(2)为原料,在草酸二烃基酯、第二种催化剂和甲醇的作用下生成3-(4-氨基-2-硝基-5-甲氧基)苯基-2-氧代丙酸烃基酯(4),再在4-氧代-2-烯戊二酸二烃基酯、第一种催化剂和第一种溶剂的作用下生成6-(2-烃基氧碳酰基-2-氧代乙基)-5-硝基-8-甲氧基喹啉-2,4-二甲酸二烃基酯(5);/nB、制备5-甲氧基-1H-吡咯[2,3-f]喹啉-2,7,9-三甲酸三烃基酯(6):以步骤B中制备的6-(2-烃基氧碳酰基-2-氧代乙基)-5-硝基-8-甲氧基喹啉-2,4-二甲酸二烃基酯(5)为原料,在第一种试剂/催化剂和第二种溶剂的作用下生成5-甲氧基-1H-吡咯[2,3-f]喹啉-2,7,9-三甲酸三烃基酯(6);/nC、制备吡咯喹啉醌(PQQ, 1):以步骤B中制备的5-甲氧基-1H-吡咯[2,3-f]喹啉-2,7,9-三甲酸三烃基酯(6)为原料,经常规的反应步骤,在氧化剂硝酸铈铵作用下形成邻二醌,最后经碱性水解、酸化得吡咯喹啉醌(PQQ, 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步法合成吡咯喹啉醌的制备方法,特征是:
A、制备6-(2-烃基氧碳酰基-2-氧代乙基)-5-硝基-8-甲氧基喹啉-2,4-二甲酸二烃基酯(5):以4-甲基-5-硝基-2-氟苯胺(2)为原料,在4-氧代-2-烯戊二酸二烃基酯、第一种催化剂和第一种溶剂的作用下生成6-甲基-5-硝基-8-氟喹啉-2,4-二甲酸二烃基酯(3),再在草酸二烃基酯、第二种催化剂和甲醇的作用下生成6-(2-烃基氧碳酰基-2-氧代乙基)-5-硝基-8-甲氧基喹啉-2,4-二甲酸二烃基酯(5),或,以4-甲基-5-硝基-2-氟苯胺(2)为原料,在草酸二烃基酯、第二种催化剂和甲醇的作用下生成3-(4-氨基-2-硝基-5-甲氧基)苯基-2-氧代丙酸烃基酯(4),再在4-氧代-2-烯戊二酸二烃基酯、第一种催化剂和第一种溶剂的作用下生成6-(2-烃基氧碳酰基-2-氧代乙基)-5-硝基-8-甲氧基喹啉-2,4-二甲酸二烃基酯(5);
B、制备5-甲氧基-1H-吡咯[2,3-f]喹啉-2,7,9-三甲酸三烃基酯(6):以步骤B中制备的6-(2-烃基氧碳酰基-2-氧代乙基)-5-硝基-8-甲氧基喹啉-2,4-二甲酸二烃基酯(5)为原料,在第一种试剂/催化剂和第二种溶剂的作用下生成5-甲氧基-1H-吡咯[2,3-f]喹啉-2,7,9-三甲酸三烃基酯(6);
C、制备吡咯喹啉醌(PQQ,1):以步骤B中制备的5-甲氧基-1H-吡咯[2,3-f]喹啉-2,7,9-三甲酸三烃基酯(6)为原料,经常规的反应步骤,在氧化剂硝酸铈铵作用下形成邻二醌,最后经碱性水解、酸化得吡咯喹啉醌(PQQ,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步法合成吡咯喹啉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的烃基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金刚烷基、苯基或苄基中的一种;所述的第一种催化剂为稀盐酸、稀硫酸、次氯酸、氯酸、高氯酸、稀磷酸、亚磷酸、次磷酸、甲酸、乙酸、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氟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庚酸、辛酸、壬酸、癸酸、软脂酸、硬脂酸、乙二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马来酸、延胡索酸、丙烯酸、邻苯二甲酸、安息香酸、苯环上取代的苯甲酸、苯乙酸、苯环上取代的苯乙酸、α-萘甲酸、β-萘甲酸、α-萘乙酸、β-萘乙酸、萘环上取代的α-萘甲酸、萘环上取代的β-萘甲酸、萘环上取代的α-萘乙酸、萘环上取代的β-萘乙酸、肉桂酸、羟基乙酸、2-羟基丙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乙醛酸、2-羰基丙酸、甘氨酸、2-氨基丙酸、2-呋喃甲酸、3-呋喃甲酸、2-吡啶甲酸、3-吡啶甲酸、4-吡啶甲酸、甲磺酸、乙磺酸、苯磺酸或苯环上取代的苯磺酸中的一种;所述的第一种溶剂为正己烷、石油醚、环己烷、辛烷、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乙苯、正丙苯、异丙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乙醚、正丙基醚、异丙基醚、正丁基醚、异丁基醚、仲丁基醚、叔丁基醚、正戊基醚、异戊基醚、仲戊基醚、新戊基醚、正己基醚、异己基醚、仲己基醚、新己基醚、环丙基醚、环丁基醚、环戊基醚、环己基醚、苯甲醚、二苯醚、α-萘甲醚、β-萘甲醚、环氧乙烷、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乙腈、丙腈、丁腈、戊腈、己腈、甲酸甲酯、甲酸乙酯、甲酸正丙酯、甲酸异丙酯、甲酸正丁酯、甲酸异丁酯、甲酸仲丁酯、甲酸叔丁酯、甲酸正戊酯、甲酸异戊酯、甲酸仲戊酯、甲酸新戊酯、甲酸正己酯、甲酸异己酯、甲酸仲己酯、甲酸新己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异丁酯、乙酸仲丁酯、乙酸叔丁酯、乙酸正戊酯、乙酸异戊酯、乙酸仲戊酯、乙酸新戊酯、乙酸正己酯、乙酸异己酯、乙酸仲己酯、乙酸新己酯、正丙酸甲酯、正丙酸乙酯、正丙酸正丙酯、正丙酸异丙酯、正丙酸正丁酯、正丙酸异丁酯、正丙酸仲丁酯、正丙酸叔丁酯、正丙酸正戊酯、正丙酸异戊酯、正丙酸仲戊酯、正丙酸新戊酯、正丙酸正己酯、正丙酸异己酯、正丙酸仲己酯、正丙酸新己酯、异丙酸甲酯、异丙酸乙酯、异丙酸正丙酯、异丙酸异丙酯、异丙酸正丁酯、异丙酸异丁酯、异丙酸仲丁酯、异丙酸叔丁酯、异丙酸正戊酯、异丙酸异戊酯、异丙酸仲戊酯、异丙酸新戊酯、异丙酸正己酯、异丙酸异己酯、异丙酸仲己酯、异丙酸新己酯、正丁酸甲酯、正丁酸乙酯、正丁酸正丙酯、正丁酸异丙酯、正丁酸正丁酯、正丁酸异丁酯、正丁酸仲丁酯、正丁酸叔丁酯、正丁酸正戊酯、正丁酸异戊酯、正丁酸仲戊酯、正丁酸新戊酯、正丁酸正己酯、正丁酸异己酯、正丁酸仲己酯、正丁酸新己酯、异丁酸甲酯、异丁酸乙酯、异丁酸正丙酯、异丁酸异丙酯、异丁酸正丁酯、异丁酸异丁酯、异丁酸仲丁酯、异丁酸叔丁酯、异丁酸正戊酯、异丁酸异戊酯、异丁酸仲戊酯、异丁酸新戊酯、异丁酸正己酯、异丁酸异己酯、异丁酸仲己酯、异丁酸新己酯、正戊酸甲酯、正戊酸乙酯、正戊酸正丙酯、正戊酸异丙酯、正戊酸正丁酯、正戊酸异丁酯、正戊酸仲丁酯、正戊酸叔丁酯、正戊酸正戊酯、正戊酸异戊酯、正戊酸仲戊酯、正戊酸新戊酯、正戊酸正己酯、正戊酸异己酯、正戊酸仲己酯、正戊酸新己酯、异戊酸甲酯、异戊酸乙酯、异戊酸正丙酯、异戊酸异丙酯、异戊酸正丁酯、异戊酸异丁酯、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平黄国平黄剑雄黄喜根蔡军火方文超黄川应俊杰余荣静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