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单克隆抗体类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0337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制药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单克隆抗体类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包括:A.废水预处理:除去废水中SS污染物,减少COD和BOD污染物,除去沉淀杂质;B.厌氧水解酸化:除去沉淀污染物的废水在厌氧的条件下,采用细菌酶发生水解酸化反应,除去剩余的COD和BOD污染物;C.好氧分解:将水解酸化后的废水在曝气和微生物的作用下除去废水中的污染物;D.MBR过滤处理;E.消毒处理。采用“预处理+二级生化+MBR过滤”的废水处理流程,在末端设有MBR池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和生物残渣进一步的去除,相比SBR池,MBR池为连续运行,处理废水所得污泥浓度更高,外排的污泥量相对较少。

A treatment method for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with monoclonal antibod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单克隆抗体类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药废水处理的
,具体涉及一种针对单克隆抗体类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制药行业所产生的的废水使国内外较难处理的高浓度的有机污水之一,也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最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制备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的成分主要包括三环脲类化合物、吡啶并酞素酮类化合物、二氢二氮杂*并咔唑酮、5-氨基-4-氨甲酰基-吡唑化合物等,因此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所产生的的废水,组成复杂,有机污染物种类多,BOD和COD比值低且波动大,SS浓度高,同时水量波动大。目前,处理制药废水常用的方法由物化法、化学法、生化法以及多种工艺联合的方法,但面临水质波动大、生化性能差、运行成本高等问题。专利CN103739138A公开了一种中药饮片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其公开了采用USAB反应塔和SBR池处理废水,而USAB反应塔会存在回流泵能耗高,比较容易出现跑污泥的现象,SBR池为间歇运行,废水处理存在不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单克隆抗体类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以有效地分离和除去单克隆抗体类制药废水中的复杂组分和有机污染物,使得处理工艺能够循环利用,减少废水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对单克隆抗体类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所述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A.废水预处理:除去废水中SS污染物,减少COD和BOD污染物,除去沉淀杂质;B.厌氧水解酸化:除去沉淀污染物的废水在厌氧的条件下,采用细菌酶发生水解酸化反应,除去剩余的COD和BOD污染物;C.好氧分解:将水解酸化后的废水在曝气和微生物的作用下除去废水中的污染物;D.MBR过滤处理;E.消毒处理。所述废水预处理包括:1)除杂:将废水通过格栅井,先除去废水中大且漂浮的污染物;2)调节水质:之后废水进入调节池,停留一段时间,使得水质均衡,避免原本的水质对生化系统的冲击,废水在调节池中停留一定时间起到缓冲污水水质波动的作用;3)调节水pH值:废水进入pH调节池,将废水pH值调节至8~9;4)混凝沉淀处理:调节了pH的废水进入混凝沉淀池,在混凝池和絮凝池中分别加入PAC和PAM,去除水中的SS和部分COD、BOD等污染物,将得到的沉淀污染物经过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将污泥排到污泥池;所述厌氧水解酸化,为将除去了沉淀污染物的废水进入水解酸化池,在厌氧条件下,采用细菌酶发生水解酸化反应,把废水中的大分子物质转化成小分子物质,提高制药废水的生化性,同时除去剩余的少量的COD、BOD等污染物,所述细菌酶包括梭状芽孢杆菌、拟杆菌、双岐杆菌、乳杆菌以及产乙酸菌,控制废水的DO≤0.2mg/L;所述好氧分解,将水解酸化后的废水进入接触氧化池,采用二级接触氧化,在曝气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控制废水的DO为2~4mg/L,污泥浓度3000~4000mg/L;采用二级接触氧化,其耐冲负荷性能好、出水水质稳定、不会产生污泥膨胀、填料的比表面积大,其上的微生物容易挂膜、脱膜、对污染物的去除率比较高;所述微生物包括需氧类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以及后生动物。所述MBR过滤处理:将废水进入MBR池,泥水混合液在MBR池停留1~2h,再将MBR池中的废水通过抽吸泵将处理后的废水通过MBR膜过滤处理,实现废水中的泥水分离,将污泥排到污泥池;所述制药废水经MBR过滤处理之后,进行消毒,采用臭氧处理、紫外二级发光灭活处理或者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停留时间≥30min,控制废水中的粪大肠杆菌和病原体达标,即可排放;进一步地,废水处理过程中,所述沉淀池的化学污泥和MBR池剩余的污泥外排进入污泥池,将污泥池上清液回到调节池,污泥池的污泥经过板框压滤机处理外运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针对单克隆抗体类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采用“预处理+二级生化+MBR过滤”的废水处理流程,在末端设有MBR池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和生物残渣进一步的去除,相比SBR池,MBR池为连续运行,处理废水所得污泥浓度更高,外排的污泥量相对较少;相比现有技术,能够减少制药排放废水的毒性、降低色度高、提高生物降解、减少有机以及难溶成分,使得水质稳定;还能够将较高浓度的污泥收集和回收利用,同时排放极少剩余污泥的废水,在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的同时,整个废水处理系统抗冲击负荷强,出水水质稳定;该方法对单克隆抗体类制药废水有着较好的处理效果,能达到《水污染排放限制》(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及以更高标准要求;在保证系统稳定出水的同时,尽可能有效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制药废水的处理流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案例以及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若无特殊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所有原料和试剂均为常规市场的原料、试剂。实施例取某单克隆抗体制药厂的生产废水50L,分5批次取废水,每批次100mL,分别对废水水质进行检测,得到平均值COD为1000~1500mg/L,BOD为800~1000mg/L,NH3-N为100~120mg/L,SS为200~350mg/L,pH为6~9,结果如表1所示。A.废水预处理:1)除杂:将50L废水通过格栅井,在格栅的作用下去除废水中大且漂浮的污染物;2)调节水质:废水进入调节池,废水在调节池中停留10-13h使水质更加均衡,减少水质突然变化对生化系统的冲击;3)调节水pH值:将废水通过提升泵提升至pH调节池,通过加入稀释40~60%的NaOH溶液调节废水至8~9,停留时间≥30min;4)混凝沉淀处理:调节pH后的废水进入混凝沉淀池,在混凝池和絮凝池中分别加入PAC和PAM去除水中SS和部分COD、BOD等污染物,混凝池和絮凝池停留时间≥30min,产生的污泥经沉淀池泥水分离而去除,将排出的污泥排放到污泥池;B.厌氧水解酸化:混凝沉淀出水进入水解酸化池,除去沉淀污染物的废水在厌氧的条件下,采用细菌酶发生水解酸化反应,控制水解酸化池DO≤0.2mg/L,停留时间15~17h,在厌氧条件下把废水中的大分子物质转化成小分子物质,提高制药废水生化性,同时去除少量COD、BOD等污染物质;所述细菌酶包括梭状芽孢杆菌、拟杆菌、双岐杆菌、乳杆菌以及产乙酸菌;C.好氧分解:将水解酸化后的废水进入接触氧化池,采用二级接触氧化,控制接触氧化池中的DO为2~4mg/L,污泥浓度为3000~4000mg/L,污泥负荷0.2~0.3kgCOD/(kgMLSS·d),停留时间8~10h,在曝气和微生物的作用下除去废水中的污染物;所述微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单克隆抗体类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nA.废水预处理:除去废水中SS污染物,减少COD和BOD污染物,除去沉淀杂质;/nB.厌氧水解酸化:除去沉淀污染物的废水在厌氧的条件下,采用细菌酶发生水解酸化反应,除去剩余的COD和BOD污染物;/nC.好氧分解:将水解酸化后的废水在曝气和微生物的作用下除去废水中的污染物;/nD.MBR过滤处理;/nE.消毒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单克隆抗体类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
A.废水预处理:除去废水中SS污染物,减少COD和BOD污染物,除去沉淀杂质;
B.厌氧水解酸化:除去沉淀污染物的废水在厌氧的条件下,采用细菌酶发生水解酸化反应,除去剩余的COD和BOD污染物;
C.好氧分解:将水解酸化后的废水在曝气和微生物的作用下除去废水中的污染物;
D.MBR过滤处理;
E.消毒处理。


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预处理包括除去废水的漂浮物、调节水质和pH调节以及混凝沉淀处理。


3.由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为将废水pH调节至8~9。


4.由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沉淀处理采用包括PAC和PAM的试剂除去废水中的SS、COD以及BOD污染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坤郑基炜周秀霞康兆雨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科建禹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