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03252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先向待修复地层或异位抽出的地下水中注入修复助剂,继而注入锰基氧化剂的步骤。通过向待处理水体中加入合适比例的可溶性硅为修复助剂,基于调控修复过程中多种锰氧化物的界面性质及其稳定性,强化锰基氧化剂处理酚类污染物的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所用化学药品廉价易获取,可在大部分地下水体pH条件良好运行,对注入设备腐蚀小,实际应用范围广;所使用的氧化剂在处理过程中不会产生卤代有毒副产物,反应产物安全无污染,且可有效缓解地下水原位修复过程中锰氧化物导致的堵塞问题。

A remediation method of groundwater polluted by organic pheno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治理
,具体涉及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的修复,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可溶性硅调控的锰基修复剂进行地下水修复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酚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塑料及化工等行业。在酚类化合物的合成、提取和使用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污染,其中含酚类水体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探寻高效的酚类地表/地下水治理方法是环境污染防治领域必须解决的问题。化学氧化技术是有机废水处理的主要技术之一,是利用氧化能力较强的氧化剂氧化、分解和转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处理工艺。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有Fenton试剂、臭氧、氯气、二氧化氯和锰基氧化剂等,其中,锰基氧化剂如高锰酸盐、二氧化锰及活性锰矿物,具备运输储存方便,价格低廉,操作运行费用低,不生成有毒有害的卤代副产物,且能在较宽pH范围和离子强度下发挥较好的氧化能力等优点,成为有机污染水体修复首选氧化剂,也作为一种稳定高效的药剂用于地下水原位化学修复过程中。但是,在锰基氧化剂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低、反应速率慢等缺陷。同时,在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价态的锰,这些中间价态锰具有较高的氧化催化能力,但其稳定性差、易发生自分解、钝化及团聚,导致其有效利用率低,影响修复效率。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强化的锰基修复地下水的技术,稳定锰基氧化技术中产生的中间价态锰,强化氧化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并实现其在地下的长距离传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锐意研究,设计出一种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先向待修复地层或异位抽出的地下水中注入修复助剂,继而注入锰基氧化剂的步骤,其主要利用锰基氧化剂与含富电子基团的酚类有机物之间反应,产生的高活性中间态锰与可溶性硅迅速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导致锰氧化物颗粒的表界面性质发生显著改变,进一步催化氧化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提高中间态锰的有效利用率,进而强化锰基修复效率,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在向待处理的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中注入修复助剂的情况下进行。其中,所述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为含有苯酚、氯酚、二氯酚、三氯酚、溴酚及硝基酚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污染地下水。其中,所述修复助剂为可溶性硅,优选为可溶性硅酸盐。其中,所述修复助剂为可溶性的层状硅酸盐,所述层状硅酸盐选自层状硅酸钠、层状二硅酸钠、层状硅酸钾及层状二硅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待处理污染地下水体pH值的范围为3~11,优选为6~8。其中,加入修复助剂后,向水体中加入锰基氧化剂,所述加入的锰基氧化剂选自高锰酸钠、高锰酸钾、二氧化锰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锰基修复剂的用量为2~100倍废水有机污染物的矿化当量。其中,所述可溶性硅(以硅计)与锰基氧化剂(以锰计)的摩尔比为(0.1~200):1。其中,所述方法适用于原位高压注入或异位抽出再处理的地下水修复过程。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所用化学药品稳定、廉价、易获取,在绝大部分地下水pH条件下良好运行,药剂对运行设备的腐蚀小;(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方法,所使用的氧化剂在处理过程中不会产生卤代有毒副产物,反应产物安全无污染,同时可有效缓解地下注入过程中锰氧化物导致的堵塞问题;(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方法,所用的修复助剂广泛存在于天然水体中,为地下水背景成份,绿色安全,自身稳定不会被氧化降解,在实现强化锰基修复效率的同时不会引致水质二次污染;(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方法,对多种有机酚类污染物氧化速率高,降解速度快,可适用于有机酚类污染水体的原位高压注入或异位抽出再处理的修复过程。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对比例1对氯酚的去除率随时间的变化对比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对比例2和对比例3对2,4-二氯酚的去除率随时间的变化对比图;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和对比例2对2,4-二氯酚的去除率随时间的变化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向待处理的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中加入修复助剂。其中,所述待处理的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优选为待修复地层地下水或异位抽出的地下水。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为含有苯酚、氯酚、二氯酚、三氯酚、溴酚及硝基酚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含酚污染地下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化工及医药生产企业的关闭或搬迁,遗留下了大量有机酚类重污染场地,此类场地土壤及地下水均受到严重有机酚类污染。针对此类场地土壤、地下水的修复策略中,采用化学氧化技术最为高效,其中稳定性好、对有机酚污染物具备选择性降解的锰基氧化剂备受青睐。本专利技术人发现,锰基氧化剂具备较好的稳定性,也限制了其修复过程中的降解污染物的速率。现有技术中常采用磷酸盐无机络合剂、小分子酸有机络合剂及金属氧化物来活化强化高锰酸盐降解效率,然而此类助剂修复过程中会引致修复水体中有机金属(钴)、磷及COD的污染,同时绝大部分有机络合物易被高锰酸盐氧化,无效消耗氧化剂量。此外,本专利技术人基于调查研究发现,利用锰基氧化剂修复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锰氧化物导致地层堵塞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锰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在氧化有机废水中污染物(含富电子基团)时,自身被还原生成锰氧化物,进而产生沉淀,堵塞地层,影响注射井的持续注入、药剂的长距离传质,进而限制了处理效率。基于此,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在加入锰基氧化剂之前,向待处理水体中加入修复助剂,以减少氧化剂在地层中的扩散阻力,稳定高锰酸盐在氧化污染物过程产生的变价锰,形成硅酸根稳定的活性锰氧化物,实现对污染物的催化氧化作用。本专利技术所选择的修复助剂不仅可强化高锰酸盐降解污染物效能,同时其形成的稳定的可溶性锰氧化物较为稳定,难以沉积,进而减缓了锰基修复过程中锰氧化物的堵塞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修复助剂为可溶性硅,优选为可溶性硅酸盐。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锰基氧化剂的氧化去除率低、反应速率慢和中间态锰氧化物利用率低的问题,多采用羧酸、大分子络合剂、氨羧络合剂和无机磷系络合剂等途径强化锰基氧化剂(高锰酸盐)的氧化能力。本专利技术人发现,采用上述含碳、氮的有机络合剂和无机磷系配合物,将会带来水质的二次污染;采用腐殖酸、醌类化合物以及草酸等羧酸类化合物,虽具有较好的强化能力,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向待处理的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中加入修复助剂的情况下进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向待处理的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中加入修复助剂的情况下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酚类污染地下水为含有苯酚、氯酚、二氯酚、三氯酚、溴酚及硝基酚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含酚污染地下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助剂为可溶性硅,优选为可溶性硅酸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助剂为可溶性的层状硅酸盐,所述层状硅酸盐选自层状硅酸钠、层状二硅酸钠、层状硅酸钾及层状二硅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助剂为层状硅酸钠和/或层状硅酸钾。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敏达何小松席北斗毛旭辉崔佳鑫郑明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