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塔式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7173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塔式反应装置,包括塔体、塔盖和臭氧发生器,塔体的下部设有进液管和连通臭氧发生器的曝气盘,塔体的上部设有出液管,塔体内设有第一引流筒;第一引流筒套设固定有上部封闭的第二引流筒,第二引流筒的外侧面与混合腔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搅拌腔;搅拌腔内设有多个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多个搅拌叶片,传动腔内设有驱动搅拌轴绕自身轴线自转且绕塔体轴线公转的行星齿轮机构,通过将臭氧和污水形成的气液混合物引流并充满搅拌腔,并将气液混合物充分搅拌混合,从而提高臭氧和污水的混合效率和混合效果。

A tower reactor for ozone catalytic oxid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塔式反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塔式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等特点,废水中含有染料需要经过脱色处理。污水脱色的方法中氧化还原脱色法是一种相对比较常见的方法。如漂白水等的氯氧化法、臭氧氧化法、过氧化氢及电解法、光氧化法等,臭氧在污水处理中的用途是最广泛的,其原理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打断大分子有机物的分子链,将其变成小分子有机物,同时降低COD。授权公告号为CN20871692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脱色处理装置包括臭氧氧化反应器、置于臭氧氧化反应器外的臭氧发生器和置于臭氧氧化反应器外的臭氧破坏器;在内器体侧壁上布满设置有进气孔,在顶盖上设置有进水接口及臭氧尾气排出接口,进水接口通过进水管路与废水源或废水处理系统的前端设备连接,臭氧尾气排出接口通过臭氧输出管路与臭氧破坏器连接;还包括水搅拌机构,所述水搅拌机构包括安装在顶盖上方的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连接有伸入到内器体内腔的搅拌轴,在搅拌轴上安装有搅拌叶片。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臭氧气体在水中会上浮,因此臭氧通过臭氧输出接口后,不会均匀通过各个进气孔,仅会通过位于上方位置的进气孔而进入臭氧氧化反应器内腔,并大部分臭氧积蓄于内腔的上方,同时污水竖直向下进入并充满内腔,即臭氧和污水的气液混合物仅位于内腔的上方,因此需要延长水搅拌机构的搅拌时间才能满足臭氧和污水的充分混合,从而导致整体装置的效率过低、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塔式反应装置,通过将臭氧和污水形成的气液混合物引流并充满搅拌腔,并将气液混合物充分搅拌混合,从而提高臭氧和污水的混合效率和混合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塔式反应装置,包括塔体、塔盖和臭氧发生器,所述塔体的下部设有进液管和连通臭氧发生器的曝气盘,所述塔体的上部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通过尾气处理装置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塔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塔体内腔上下分隔为传动腔和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的内壁的下部向内延伸有一段环形的阻隔环板,所述进液管和所述曝气盘均位于所述阻隔环板的下方,所述阻隔环板的内侧向上延伸有一段带有上开口的第一引流筒,所述第一引流筒内腔形成第一引流通道;第一引流筒套设固定有位于所述阻隔环板上方且上部封闭的第二引流筒,所述第二引流筒设有下开口,所述第二引流筒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引流筒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二引流通道,所述第二引流筒的外侧面与所述混合腔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搅拌腔,所述出液管与所述搅拌腔的上部连通;所述搅拌腔内设有多个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有多个搅拌叶片,所述传动腔内设有驱动搅拌轴绕自身轴线自转且绕所述塔体轴线公转的行星齿轮机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从进液管流入混合腔下部,并与曝气盘所扩散的臭氧进行初步混合,形成气液混合物,该气液混合物向上流经第一引流通道,然后通过第一引流筒的上开口向下流经第二引流通道,并通过第二引流筒的下开口进至搅拌腔的底部,同时气液混合物于搅拌腔内的移动路径为自下而上,依次经过多个搅拌叶片,最后通过出液管,经由尾气处理装置,除去少量的臭氧,再由出水管排出;此过程中,定向引导气液混合物的流向以及延长气液混合物的混合路径和时间,从而提高气液混合物的混合均匀度,使其进行足够的反应;同时搅拌腔内的搅拌轴受行星齿轮机构的驱动作自转和绕塔体轴线的公转,从而形成环形的搅拌区域,该搅拌区域恰好与环形的搅拌腔相对应,从而能够对搅拌腔内的气液混合物进行充分搅拌混合,且搅拌轴的两种转动效果相叠加,配合环形的搅拌腔,以及气液混合物自身的流经方向,更进一步提高了气液混合物的混合均匀性,使其充分反应,从而提高臭氧的反应利用率,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板包括固定于塔体内壁的环形的外环和固定于第二引流筒顶端的固定圆盘,所述固定圆盘的外径与所述外环的内径之间设有环形的转动环,且所述转动环与所述固定圆盘转动设置;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固定于传动腔内壁的内齿圈、多个行星齿轮、固定于塔盖的电机和固定于电机输出轴的太阳齿轮,其中行星齿轮同时与内齿圈和太阳齿轮啮合,且行星齿轮与所述搅拌轴穿过转动环的一端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搅拌轴绕自身轴线自转,以及绕塔体的轴线公转,从而形成环状的且与搅拌腔相适配的搅拌区域;隔板能够避免下方的污水飞溅至传动腔内,从而减少传动腔内的行星齿轮机构的锈化和老化;同时转动搅拌轴穿过转动环,且搅拌轴带动转动环进行公转,能够避免搅拌轴在公转过程中与隔板干涉,并且确保转动环转动过程中能够阻隔污水的飞溅,从而提高行星齿轮机构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引流筒的外壁的下部凸出固定有多个横杆,各所述横杆沿所述塔体周向均匀排布,所述第二引流筒的下开口端部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向下卡嵌于所述横杆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杆对第二引流筒和固定圆盘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实现第二引流筒与第一引流筒的套设止旋固定,以避免转动环转动过程中因摩擦力而带动固定圆盘转动的情况;同时由于横杆与槽口的卡嵌方式,便于第二引流筒套设安装于第一引流筒外,提高便捷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环开设有供搅拌轴穿过的转动孔,所述搅拌轴与转动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套设固定有位于所述转动孔下方的防渗套,所述防渗套的内壁粘接有多个套设固定于搅拌轴的橡胶圈,所述防渗套的外周壁上部向外延伸有一段环形的用于阻隔污水飞溅至转动孔内的延伸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能够提高搅拌轴自转的流畅性,减少能耗,同时设置防渗套和延伸部,能够减少下方的污水飞溅至轴承处,以减少轴承的老化。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搅拌轴套设有多个催化板,各搅拌轴上的且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催化板之间共同固定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设于所述第二引流筒的外壁,且所述固定环与所述第二引流筒绕塔体的轴线转动连接;所述催化板内设有用于放置催化剂颗粒的容纳腔,所述催化板开设有多个连通容纳腔和搅拌腔的通孔,通孔的孔径小于催化剂颗粒的直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催化板内的催化剂颗粒可以加快臭氧的反应,并且通过设置固定环,当搅拌轴公转时,带动其上的催化板绕塔体轴线转动,使催化板的转动路径与环形的搅拌腔相适应,从而使搅拌腔内的气液混合物均能接触到催化剂颗粒,从而更进一步提高气液混合物的反应,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和效率。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引流筒的外周壁开设有供所述固定环套嵌的环槽,所述固定环为对半分离结构,且所述固定环的两个分离部位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环与环槽的套接,能够实现固定环的转动连接,并且通过对半分离结构,能便于将固定环安装于第二引流筒上。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催化板的上端面凸出固定有环状且齿槽朝上的齿带,所述搅拌轴水平固定有穿设过搅拌叶片的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塔式反应装置,包括塔体(10)、塔盖(20)和臭氧发生器(40),所述塔体(10)的下部设有进液管(11)和连通臭氧发生器(40)的曝气盘(50),所述塔体(10)的上部设有出液管(12),所述出液管(12)通过尾气处理装置(30)连通有出水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0)内设有隔板(2),所述隔板(2)将塔体(10)内腔上下分隔为传动腔(22)和混合腔(21),所述混合腔(21)的内壁的下部向内延伸有一段环形的阻隔环板(31),所述进液管(11)和所述曝气盘(50)均位于所述阻隔环板(31)的下方,所述阻隔环板(31)的内侧向上延伸有一段带有上开口的第一引流筒(32),所述第一引流筒(32)内腔形成第一引流通道(34);第一引流筒(32)套设固定有位于所述阻隔环板(31)上方且上部封闭的第二引流筒(33),所述第二引流筒(33)设有下开口,所述第二引流筒(33)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引流筒(33)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二引流通道(35),所述第二引流筒(33)的外侧面与所述混合腔(21)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搅拌腔(36),所述出液管(12)与所述搅拌腔(36)的上部连通;所述搅拌腔(36)内设有多个搅拌轴(41),所述搅拌轴(41)上设有多个搅拌叶片(42),所述传动腔(22)内设有驱动搅拌轴(41)绕自身轴线自转且绕所述塔体(10)轴线公转的行星齿轮机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塔式反应装置,包括塔体(10)、塔盖(20)和臭氧发生器(40),所述塔体(10)的下部设有进液管(11)和连通臭氧发生器(40)的曝气盘(50),所述塔体(10)的上部设有出液管(12),所述出液管(12)通过尾气处理装置(30)连通有出水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0)内设有隔板(2),所述隔板(2)将塔体(10)内腔上下分隔为传动腔(22)和混合腔(21),所述混合腔(21)的内壁的下部向内延伸有一段环形的阻隔环板(31),所述进液管(11)和所述曝气盘(50)均位于所述阻隔环板(31)的下方,所述阻隔环板(31)的内侧向上延伸有一段带有上开口的第一引流筒(32),所述第一引流筒(32)内腔形成第一引流通道(34);第一引流筒(32)套设固定有位于所述阻隔环板(31)上方且上部封闭的第二引流筒(33),所述第二引流筒(33)设有下开口,所述第二引流筒(33)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引流筒(33)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二引流通道(35),所述第二引流筒(33)的外侧面与所述混合腔(21)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搅拌腔(36),所述出液管(12)与所述搅拌腔(36)的上部连通;所述搅拌腔(36)内设有多个搅拌轴(41),所述搅拌轴(41)上设有多个搅拌叶片(42),所述传动腔(22)内设有驱动搅拌轴(41)绕自身轴线自转且绕所述塔体(10)轴线公转的行星齿轮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催化氧化塔式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包括固定于塔体(10)内壁的环形的外环(23)和固定于第二引流筒(33)顶端的固定圆盘(24),所述固定圆盘(24)的外径与所述外环(23)的内径之间设有环形的转动环(25),且所述转动环(25)与所述固定圆盘(24)转动设置;所述行星齿轮机构(5)包括固定于传动腔(22)内壁的内齿圈(51)、多个行星齿轮(52)、固定于塔盖(20)的电机(54)和固定于电机(54)输出轴的太阳齿轮(53),其中行星齿轮(52)同时与内齿圈(51)和太阳齿轮(53)啮合,且行星齿轮(52)与所述搅拌轴(41)穿过转动环(25)的一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催化氧化塔式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筒(32)的外壁的下部凸出固定有多个横杆(321),各所述横杆(321)沿所述塔体(10)周向均匀排布,所述第二引流筒(33)的下开口端部开设有槽口(331),所述槽口(331)向下卡嵌于所述横杆(32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催化氧化塔式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环(25)开设有供搅拌轴(41)穿过的转动孔(251),所述搅拌轴(41)与转动孔(25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41)套设固定有位于所述转动孔(251)下方的防渗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沿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晋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