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楝叶总黄酮的提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99869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楝叶总黄酮的提取方法,步骤如下:将印楝叶药材粉末用体积分数为70‑80%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2‑3h,提取液滤过,蒸干,残渣用热水溶解,用石油醚溶液萃取,弃去石油醚液,水溶液至蒸发皿中浓缩得浸膏;将浸膏以适量水溶解后用大孔树脂富集,先用10‑20%乙醇冲洗7‑9个柱体积除杂,再用75‑85%乙醇洗脱10‑12个柱体积,收集75‑85%乙醇洗脱液,再经硅胶柱色谱分离,依次用体积比75:1、45:1、22:1、5:1的氯仿‑甲醇洗脱,收集22:1洗脱部分,浓缩即得。该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取印楝叶中总黄酮成分,具有降血糖、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大规模制备。

An extraction method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neem leav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楝叶总黄酮的提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印楝叶总黄酮的提取方法。
技术介绍
印楝(AzadirachtaindicaA.Juss)为楝科楝属植物,印楝是一种速生落叶乔木的名称,种子和树皮都可入药。印楝是2013年世界上公认的理想的杀虫植物。印楝素是一类高度氧化的柠檬素,带有许多相似的官能团。从印楝种子中曾分离出AZ-A至AZ-G7种活性化合物,其中A是最主要杀虫成分。印楝果实中提取的印楝素等成分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的杀虫剂且没有抗药性,对室内臭虫跳蚤具有驱杀效果。原产于印-巴次大陆及南亚和东南亚的干旱地区。印楝作为一种多用途的传统药用植物,已有2000多年的使用历史,在印度阿育吠陀医学和尤那尼医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有“乡村药房”、“天然药库”之美称。现代研究表明,印楝具有杀虫、抗菌、抗病毒、抗生育、免疫调节、抗氧化、保肝和降血糖等多种药理活性。从印楝叶中分离和鉴定出来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芦丁(rutin)、山奈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槲皮苷(quercitr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楝叶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印楝叶药材粉末置于圆底烧瓶中,用体积分数为70-80%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2-3h,提取液滤过,蒸干,残渣用热水溶解,用石油醚溶液萃取4-6次,弃去石油醚液,水溶液至蒸发皿中浓缩得浸膏;将浸膏以适量水溶解后用大孔树脂富集,先用10-20%乙醇冲洗7-9个柱体积除杂,再用75-85%乙醇洗脱10-12个柱体积,收集75-85%乙醇洗脱液,再经硅胶柱色谱分离,依次用体积比75:1、45:1、22:1、5:1的氯仿-甲醇洗脱,收集22:1洗脱部分,浓缩即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楝叶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印楝叶药材粉末置于圆底烧瓶中,用体积分数为70-80%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2-3h,提取液滤过,蒸干,残渣用热水溶解,用石油醚溶液萃取4-6次,弃去石油醚液,水溶液至蒸发皿中浓缩得浸膏;将浸膏以适量水溶解后用大孔树脂富集,先用10-20%乙醇冲洗7-9个柱体积除杂,再用75-85%乙醇洗脱10-12个柱体积,收集75-85%乙醇洗脱液,再经硅胶柱色谱分离,依次用体积比75:1、45:1、22:1、5:1的氯仿-甲醇洗脱,收集22:1洗脱部分,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安广美术图案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