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锐勋专利>正文

燃油炉熄火无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8263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油炉熄火无烟装置。其特点是在气化管入口处设置了两个启闭相反的阀门,并设置了带有螺旋斜面的行程块,改变了通常依靠气化管针阀的关闭来熄火的传统方式,阀门寿命长,开关可靠,熄火迅速,并可减少气化管内的积炭,还避免了着火初期所产生的黑烟,从而达到节油、使用可靠,减少环境污染及保护喷嘴的目的。(*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熄火无烟装置,特别是一种燃油炉具的熄火无烟装置,属于汽化燃油炉具(如柴油炉)的其中一个部件。现有汽化燃油炉具的熄火结构是由气化管的针阀、油路的锥阀组成的。这样的结构极易在熄火和再次点火的过程中产生油烟和气味。其操作过程是先关闭油路的锥阀,然后再关闭汽化管的针阀。当关闭油路锥阀时,油管及汽化管内还具有一定残余压力的油,这些油在汽化管内依然会受热汽化,此时若不关闭汽化管针阀,炉头的火焰会慢慢减小直至熄灭,随即会有大量浓度及流速不足以维持燃烧的油气陆续从气化管嘴逸出,形成油烟并伴随着难闻的气味,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此种结构在熄火时要想减少油烟,就必须关紧气化管针阀。但由于针阀的锥度及阀口直径都很小,熄火时针阀的温度又较高,所以阀口极易损坏。尽管人们为提高针阀寿命而作了很大的努力,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阀口及阀针磨损后,由于关闭不严而仍会产生油烟。在下一次预热时,由于针阀关闭而被困在气化管中的部分残油会由于高温缺氧而碳化,容易造成气化管积碳,影响气化管工作效率,甚至造成气化管无法工作。部分预热时尚未气化的残油在打开针阀后会首先进入混合室,形成油底,造成点火初期炉头产生黄火及黑烟。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熄火迅速可靠、无烟及噪音、耐磨耐用,且可减少积碳、回收残油的燃油炉熄火无烟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技术包括喷嘴、阀针、锁母、开关轴、气化管、阀体、密封圈、弹簧、销轴、旋钮,其特征在于还有油阀组件、回油阀组件、行程块,油阀组件、回油阀组件联接于阀体上,行程块制成螺旋形斜面,并固定在阀体上,销轴可在行程块的螺旋斜面上滑动。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油阀组件包括进油阀、密封圈、弹簧、进油接头,回油阀组件包括密封圈、回油阀、弹簧、进油接头,开关轴为园柱缺面体,它通过螺纹与阀针联接,进油阀及回油阀都可穿过阀体与开关轴接触,旋转旋钮可通过开关轴使进油阀及回油阀启闭相反。阀针与喷嘴的阀口保持0.2~0.5mm的常开间隙,并用螺母锁紧。行程块的螺旋形斜面的螺旋角约110度,升程约0~1mm。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燃油炉熄火有烟问题,保护针阀,减少积碳而设计的。本技术除保留通常的蒸发管针阀、旋钮外,增加了行程块、两个启闭相反的带有胶圈的顶杆式平面阀,并对开关轴作了相应的改进,增加了带有螺旋面的行程块。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技术的针阀处于常开状态,不易磨损,火力大小调节灵敏可靠。“O”型橡胶密封圈密封可靠、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纵向剖视图;图2为炉具处于熄火状态时本技术的(A-A)剖视图;图3为炉具处于工作状态时本技术的(A-A)剖视图;图4为行程块的结构主(剖)视图;图5为行程块的结构俯视图;图6为行程块的结构左(剖)视图。参照图1~图6,本技术由喷嘴1、阀针2、锁母3、开关轴4、气化管5、阀体6、密封圈7、弹簧8、销轴9、行程块10、旋钮11、油阀组件22、回油阀组件23等组成。而油阀组件22包括进油阀12、密封圈13、14、弹簧15、进油接头16;回油阀组件23包括密封圈17、21、回油阀18、弹簧19、回油接头20。其中喷嘴1与气化管5用螺纹联接,阀针2与喷嘴1的阀口保持0.2~0.5mm常开间隙,并用锁母3锁紧。行程块10制成如图4~图6所示的螺旋形斜面,螺旋角约110度,升程约0~1mm,它和阀体6通过螺钉固定。进油接头16、回油接头20与阀体6是螺纹联接,同时也是弹簧15、19的支承座,分别支承进油阀12和回油阀18。阀体6与气化管5焊接后通过螺钉固定在炉架上。喷嘴1、锁母3、开关轴4、进油阀12、回油阀18、进油接头16、回油接头20由黄铜制成,阀体6和气化管5由普通碳钢制成。阀针2、销轴9、弹簧8、15、19采用弹簧钢。行程块10用工程塑料或铝合金压铸。下面进一步描述其工作原理。在气化管5被加热到工作温度以前,进油阀12和回油阀18的状态,如图2所示,此时进油阀12关闭,回油阀18打开,气化管5中无油进入,图4~图6中行程块升程处于最大,图1中阀针2处于最小开度,但未关紧。当气化管5加热到工作温度时,把旋钮11向左转动90°,由图3可知,此时进油阀12被全开,而回油阀18被全关闭,燃油开始进入热气化管5,炉具开始进入正常工作。若要调节火力大小,可将旋钮11向左或向右30°的范围内调节,此时由于销轴9在行程块10的螺旋斜面上滑动,并带动阀针2除作旋转运动外还作轴向运动,因而改变了针阀口处燃油的通流面积,也就改变了火力的大小。当需要熄火时,向右转动旋钮11至原位,此时阀针2处于最小开度位置,而其它各阀的状态如图2所示。进油阀12关闭,气化管5立刻断油,回油阀18被打开,气化管5内的油气和残油在残余压力和燃油气化所产生的强大气压作用下,急速向被全打开的回油阀18流动,并被油罐所收集。由于卸荷迅速,卸荷后气化管5内无残油且气压为0,炉头的火焰在瞬间即被熄灭,且无残存油气继续溢出。由于熄火后气化管5中没有残油,所以不会在下一次点火预热中产生碳化,也不会在着火初期产生黄焰及黑烟。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熄火迅速可靠,无烟及无噪音,可减少积碳及回收残油,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卫生节油装置。2.针阀处于常开状态,不易磨损,火力大小调节灵敏可靠,密封程度好,寿命长。权利要求1.一种燃油炉熄火无烟装置,包括喷嘴1、阀针2、锁母3、开关轴4、气化管5、阀体6、密封圈7、弹簧8、销轴9、旋钮11,其特征在于还有油阀组件22、回油阀组件23、行程块10,油阀组件22、回油阀组件23联接于阀体6上,行程块10制成螺旋形斜面,并固定在阀体6上,销轴9可在行程块10的螺旋斜面上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油阀组件22包括进油阀12、密封圈13、14、弹簧15、进油接头16,回油阀组件23包括密封圈17、21、回油阀18、弹簧19、进油接头20,开关轴4为园柱缺面体,它通过螺纹与阀针2联接,进油阀12及回油阀18都可穿过阀体6与开关轴4接触,旋转旋钮11可通过开关轴4使进油阀12及回油阀18启闭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阀针2与喷嘴1的阀口保持0.2~0.5mm的常开间隙,并用螺母3锁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行程块10的螺旋形斜面的螺旋角约110度,升程约0~1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油炉熄火无烟装置。其特点是在气化管入口处设置了两个启闭相反的阀门,并设置了带有螺旋斜面的行程块,改变了通常依靠气化管针阀的关闭来熄火的传统方式,阀门寿命长,开关可靠,熄火迅速,并可减少气化管内的积炭,还避免了着火初期所产生的黑烟,从而达到节油、使用可靠、减少环境污染及保护喷嘴的目的。文档编号F24C5/00GK2121637SQ9220456公开日1992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1992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13日专利技术者邵锐勋, 陈东平 申请人:邵锐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油炉熄火无烟装置,包括喷嘴1、阀钉2、锁母3、开关轴4、气化管5、阀体6、密封圈7、弹簧8、销轴9、旋钮11,其特征在于:还有油阀组件22、回油阀组件23、行程块10,油阀组件22、回油阀组件23联接于阀体6上,行程块10制成螺旋形斜面,并固定在阀体6上,销轴9可在行程块10的螺旋斜面上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锐勋陈东平
申请(专利权)人:邵锐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