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741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8:39
本申请涉及细胞培养环境构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细胞培养装置,该细胞培养装置包括培养器具以及:运输管道,首尾与所述培养器具连通形成循环回路;驱动装置,与所述运输管道连接,用于驱动培养基在所述培养器具中流出并经所述循环回路回流至所述培养器具中;供气装置,与所述运输管道连通并设置于所述驱动装置的上游,所述运输管道的下游设置出气管。通过使培养基沿循环回路循环运行起来,利用供气装置和出气管配合添加培养基所需物质,使培养基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该种添加物质的含量,从而时刻保持富含该物质的状态,从而构建稳定的培养基环境,以保证细胞或组织培养。

Cell cultur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细胞培养装置
本申请涉及细胞培养环境构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细胞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构建稳定的培养基环境是保证一些实验和生产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以构建稳定的富氢培养基环境为例,稳定的富氢培养基是纳米理疗气体生物医学领域细胞学与组织学实验开展的基础。目前,制备富氢培养基的主要方式是将无菌富氧水与高浓度培养基按一定比例混合,这种制备方式方便简单,可以即配即用,但随着使用消耗氢浓度会迅速降低,致使培养基中的氢浓度不稳定、培养效果差,为了维持氢浓度,则需要在短时间内反复更换培养基,更换过程会大大增加感染杂菌的风险,还会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细胞培养装置,以解决构建稳定的培养基环境的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在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细胞培养装置,包括培养器具,其还包括:运输管道,首尾与所述培养器具连通形成循环回路;驱动装置,与所述运输管道连接,用于驱动培养基在所述培养器具中流出并经所述循环回路回流至所述培养器具中;供气装置,与所述运输管道连通并设置于所述驱动装置的上游,所述运输管道的下游设置出气管。本申请设置首尾连接培养器具的运输管道形成循环回路,通过驱动装置使培养基沿循环回路周而复始运行起来,在培养基的循环路径上将供气装置连入运输管道,使气体与途经的培养基混合,以增加培养基中该种气体物质或其所含元素的浓度,并在循环路径下游的运输管道上设置出气管,在培养基回到培养器具前将未溶解的气体排出。通过使培养基沿循环回路循环运行起来,利用供气装置和出气管配合添加培养基所需物质,使培养基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该种添加物质的含量,从而时刻保持富含该物质的状态,从而构建稳定的培养基环境,以保证细胞或组织培养。本申请提供的细胞培养装置能够保证所需物质不会随着培养过程而消耗,无需反复更换培养基来保证含量稳定,减少了培养基暴露的机会,整个培养过程处于较为封闭的环境中,感染杂菌的风险小,也减少了培养基浪费。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供气装置与所述运输管道之间的通路上设有第一气体过滤器。第一气体过滤器可以起到滤菌、隔离的作用,防止外部细菌从供气装置混入气体并进入循环回路,进一步保证循环回路无菌运行。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供气装置与所述运输管道之间的通路上设有气流调节阀。通过在供气装置与运输管道之间的通路上设置气流调节阀,方便根据需要的浓度设置调节气流的大小,从而控制培养基中所需物质的浓度大小,不仅可以构建稳定的培养基环境,还可以在培养的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物质浓度;在需要暂停或停止培养基循环前,气流调节阀还可以阻断其所在的通路,防止培养基循环停止时部分培养基流入供气装置。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体过滤器设置在气流调节阀与供气装置之间。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运输管道上的气液混合器;所述气液混合器包括混合腔体及自所述混合腔体向外延伸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连接所述运输管道的上游段;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供气装置连通;所述第三管段与所述运输管道设有所述驱动装置的下游段连接。通过设置气液混合器,在循环回路上增加一个混合腔体,培养基从第一管段进入混合腔体,气体从第二管段进入混合腔体,培养基与气体在混合腔体内混合后从第三管体流出,混合腔体提供了允许气体与培养基对冲的混合的空间,使气体与培养基混合更均匀。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培养器具之间的所述运输管道上设置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分离腔,所述分离腔设有与所述培养器具通过运输管道连通的出液管,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分离腔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提供用于缓冲的分离腔,混合了气体的培养基在分离腔内缓冲,使未溶解气体形成的气泡从培养基中上升并分离,并最终从出气管排出,而分离了气泡的培养基从出液管流出并回到培养器具。由于供气装置提供的气体可能并非细胞生长所需气体环境的物质,通过气液分离器进一步减少培养器具中的气泡,使培养基及培养器具中不会含有过多的添加气体,从而维持细胞生长所需的气体环境。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管的通路上设有液流调节阀。液流调节阀一是可以调节整个循环回路上培养基的循环速度;二是可以瞬时调节经出液管流回培养器具的流量,控制气液分离器中缓存的培养基的量,以使流入分离腔的培养基有足够时间分离气泡。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管的通路上设有第二气体过滤器。第二气体过滤器可以起到滤菌、隔离的作用,防止外部杂菌从出气管逆向进入分离腔,并混入培养基污染整个循环回路,尤其是在出气管的出气流量较小的情况下,进一步保证循环回路无菌运行。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器具用于容纳培养基的容置腔设有带密封盖体的开口,所述盖体上分别穿设有输出管和进入管,所述输出管联通所述运输管道的上游段,所述进入管连通所述运输管道的下游段,所述输出管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底部。盖体及输出管、输入管可以设置为整体,方便开启容置腔,还方便将培养器具接入运输管路,输出管伸入容置腔底部有利于排出容置腔最深处的培养基,使容置腔内的培养基全部循环起来,进一步保持培养基中物质浓度稳定和均匀。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蠕动泵,所述运输管道至少通过所述蠕动泵的部分为软管。蠕动泵通过挤压软管的方式驱动内部培养基循环,培养基与气体混合后,在流经蠕动泵时受到挤压再次混合,加强培养基与气体的混合效果,有利于提高气体溶解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细胞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培养器具;12-盖体;21-输出管;22-进入管;3-气液混合器;31-第一管段;32-第二管段;33-第三管段;4-供气装置;41-供气插管;42-第一气体过滤器;43-气流调节阀;5-驱动装置;51-电源;6-气液分离器;61-液流调节阀;62-第二气体过滤器;63-出液管;64-出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胞培养装置,包括培养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运输管道,首尾与所述培养器具连通形成循环回路;/n驱动装置,与所述运输管道连接,用于驱动培养基在所述培养器具中流出并经所述循环回路回流至所述培养器具中;/n供气装置,与所述运输管道连通并设置于所述驱动装置的上游,所述运输管道的下游设置出气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胞培养装置,包括培养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运输管道,首尾与所述培养器具连通形成循环回路;
驱动装置,与所述运输管道连接,用于驱动培养基在所述培养器具中流出并经所述循环回路回流至所述培养器具中;
供气装置,与所述运输管道连通并设置于所述驱动装置的上游,所述运输管道的下游设置出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装置与所述运输管道之间的通路上设有第一气体过滤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装置与所述运输管道之间的通路上设有气流调节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过滤器设置在气流调节阀与供气装置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运输管道上的气液混合器;所述气液混合器包括混合腔体及自所述混合腔体向外延伸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
所述第一管段连接所述运输管道的上游段;
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楠薛勇于涵涂秋芬杨志禄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