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排注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723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排注油装置,该排注油装置主要由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油泵以及三个并行设置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构成,其中,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第三支路分别与运行系统、油源以及储油罐连通,且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第三支路上分别设置有两个阀门且均油泵进行连接,因此,可以通过分别调节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第三支路上的阀门,以实现外部运行系统、外部油源以及外部储油罐之间的排油以及注油,整个排注油过程均在密封系统中进行,可有效避免出现系统中成品油跑、漏的现象发生,上述的排注油装置仅通过阀门的调节就可以完成复杂的排注油过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等优点。

A new type of oil draining and fil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排注油装置
本技术公开涉及加热系统用装置的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排注油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热载体加热系统,由多个设备构成,如果该加热系统中某一设备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需要将该设备中的热载油排出,以便设备维修的顺利进行,而当设备维修结束后,有需要对该设备进行重新注油。现有技术中,一旦发生设备故障时,系统中的注排油工作都是由人工手动完成的,期间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一旦操作失误,还容易出现成品油跑、漏等现象,造成财产损失。因此,如何研发一种新型的排注油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排注油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进行排油、注油,存在的劳动强度大,容易出现成品油跑、漏现象,导致财产损失等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新型排注油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油泵以及三个并行设置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一接口以及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可控制所述第一支路的开闭,所述第一接口与外部运行系统连通;所述第二支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三阀门、第二接口以及第四阀门,所述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均可控制所述第二支路的开闭,所述第二接口与外部油源连通;所述第三支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五阀门、第三接口以及第六阀门,所述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均可控制所述第三支路的开闭,所述第三接口与外部储油罐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三个出油口,所述第一连接管上的三个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的进油口、第二支路的进油口以及第三支路的进油口连接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三个进油口,所述第二连接管上的三个进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的出油口、第二支路的出油口以及第三支路的出油口连接且连通;所述油泵的进油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出油口连接且连通,所述油泵的出油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进油端连接且连通。优选,所述新型排注油装置,还包括:滤油器;所述滤油器串联于所述油泵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且所述滤油器的进油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出油口连接且连通,所述滤油器的出油端与所述油泵的进油端连接且连通。进一步优选,所述油泵为齿轮泵。进一步优选,所述新型排注油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以及第六阀门均为电磁阀,且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的控制端、第二阀门的控制端、第三阀门的控制端、第四阀门的控制端、第五阀门的控制端以及第六阀门的控制端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排注油装置,该排注油装置主要由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油泵以及三个并行设置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构成,其中,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第三支路分别与外部运行系统、外部油源以及外部储油罐连通,且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第三支路上分别设置有两个阀门,而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第三支路均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与油泵进行连接,因此,可以通过分别调节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第三支路上的阀门,以实现外部运行系统、外部油源以及外部储油罐之间的排油以及注油,整个排注油过程均在密封系统中进行,可有效避免出现系统中成品油跑、漏的现象发生,上述的排注油装置仅通过阀门的调节就可以完成复杂的排注油过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等优点。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排注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进行排油、注油,存在的劳动强度大,容易出现成品油跑、漏现象,导致财产损失等问题,本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新型排注油装置,参见图1,该排注油装置主要由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2、油泵3以及三个并行设置的第一支路4、第二支路5和第三支路6构成,其中,第一支路4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41、第一接口42以及第二阀门43,第一阀门41和第二阀门43均可控制第一支路4的开闭,第一接口42与外部运行系统连通,第二支路5上依次设置有第三阀门51、第二接口52以及第四阀门53,第三阀门51和第四阀门53均可控制第二支路5的开闭,第二接口52与外部油源连通,第三支路6上依次设置有第五阀门61、第三接口62以及第六阀门63,第五阀门61和第六阀门63均可控制第三支路6的开闭,第三接口62与外部储油罐连通,第一连接管1上设置有三个出油口,第一连接管1上的三个出油口分别与第一支路4的进油口、第二支路5的进油口以及第三支路6的进油口连接且连通,第二连接管2上设置有三个进油口,第二连接管2上的三个进油口分别与第一支路4的出油口、第二支路5的出油口以及第三支路6的出油口连接且连通,油泵3的进油端与第二连接管2的出油口连接且连通,油泵3的出油端与第一连接管1的进油端连接且连通。上述新型排注油装置的排注油与各阀门的动作关系,可归纳如下表:上述新型排注油装置与热交换器配合,可做到哪里需要维修就给哪里快速降温、排油,哪里缺油就向哪里注油,节约维修时间,保证正常生产。如生产过程中膨胀罐突然缺油报警时,打开新型排注油装置相应阀门向膨胀罐注油,避免生产中断造成的损失。若生产过程中突然停电,可及时关闭加热炉进、出口阀,打开加热炉排注油阀及新型排注油装置相应阀门,膨胀罐内冷油通过静压和自增压经排注油管线注入加热炉,与加热炉内高温油混合并进一步将低加热炉内温度,加热炉内高温油经排注油管线和自动排注油装置注入储油罐与罐内冷油混合,避免因停电造成的加热炉内温度过高缩短加热系统使用寿命。有效防止跑冒滴漏等现象发生,具有安全环保,节约空间,维修保养方便快捷等优点。为了避免导热油中存在杂质,导致油泵堵塞,导致故障率高、油泵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发生,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参见图1,在该新型排注油装置中还设置有滤油器7,该滤油器7串联于油泵3与第二连接管2之间,且滤油器7的进油端与第二连接管2的出油口连接且连通,滤油器7的出油端与油泵3的进油端连接且连通。上述实施方案中的油泵3可选用齿轮泵,该齿轮泵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质量轻、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排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2)、油泵(3)以及三个并行设置的第一支路(4)、第二支路(5)和第三支路(6);/n所述第一支路(4)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41)、第一接口(42)以及第二阀门(43),所述第一阀门(41)和第二阀门(43)均可控制所述第一支路(4)的开闭,所述第一接口(42)与外部运行系统连通;/n所述第二支路(5)上依次设置有第三阀门(51)、第二接口(52)以及第四阀门(53),所述第三阀门(51)和第四阀门(53)均可控制所述第二支路(5)的开闭,所述第二接口(52)与外部油源连通;/n所述第三支路(6)上依次设置有第五阀门(61)、第三接口(62)以及第六阀门(63),所述第五阀门(61)和第六阀门(63)均可控制所述第三支路(6)的开闭,所述第三接口(62)与外部储油罐连通;/n所述第一连接管(1)上设置有三个出油口,所述第一连接管(1)上的三个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4)的进油口、第二支路(5)的进油口以及第三支路(6)的进油口连接且连通;/n所述第二连接管(2)上设置有三个进油口,所述第二连接管(2)上的三个进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4)的出油口、第二支路(5)的出油口以及第三支路(6)的出油口连接且连通;/n所述油泵(3)的进油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2)的出油口连接且连通,所述油泵(3)的出油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1)的进油端连接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排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2)、油泵(3)以及三个并行设置的第一支路(4)、第二支路(5)和第三支路(6);
所述第一支路(4)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41)、第一接口(42)以及第二阀门(43),所述第一阀门(41)和第二阀门(43)均可控制所述第一支路(4)的开闭,所述第一接口(42)与外部运行系统连通;
所述第二支路(5)上依次设置有第三阀门(51)、第二接口(52)以及第四阀门(53),所述第三阀门(51)和第四阀门(53)均可控制所述第二支路(5)的开闭,所述第二接口(52)与外部油源连通;
所述第三支路(6)上依次设置有第五阀门(61)、第三接口(62)以及第六阀门(63),所述第五阀门(61)和第六阀门(63)均可控制所述第三支路(6)的开闭,所述第三接口(62)与外部储油罐连通;
所述第一连接管(1)上设置有三个出油口,所述第一连接管(1)上的三个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4)的进油口、第二支路(5)的进油口以及第三支路(6)的进油口连接且连通;
所述第二连接管(2)上设置有三个进油口,所述第二连接管(2)上的三个进油口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武王红峰李帅董雅贤刘兴宇
申请(专利权)人:阜新瀚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