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型有机载体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9995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型有机载体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由自冷式电加热炉组、热油流出管路、热油回流管路、热交换器、冷却水流入管路、冷却水流出管路以及氮压式膨胀槽构成,其中,自冷式电加热炉组通过热油流出管路和热油回流管路与用热设备连通构成热油循环系统,冷却水流入管路和冷却水流出管路向热交换器进行冷却水的输入和输出,热交换器通过三通调节阀与热油流出管路连通,通过控制三通调节阀各端口的开度,实现加热温度线性调节,该高温型有机载体加热装置,可实现在临界温度下的精准控制,满足高频电路板、高密度电路板、高速电路板柔性电路板等高端电子通讯核心部件的生产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温型有机载体加热装置
本技术公开涉及高温加热用装置的
,尤其涉及一种高温型有机载体加热装置,可实现在有机热载体的临界温度下运行。
技术介绍
有机载体加热装置是指以有机物质作为传热介质进行加热的装置。目前,工信部办公厅发布通知,正式启动5G技术研发实验第三阶段工作,支撑目前我国5G规模试验全面展开。从5G商用设备和产品的研发趋势看,适配5G标准的高频电路板、高密度电路板、高速电路板及柔性电路板产品将大规模推出,这些产品的生产需要由供热温度更高、高温热曲线更平滑、控温精度更高的热加工工艺装备支撑。目前,电路板行业生产高频电路板、高密度电路板、高速电路板及柔性电路板的工艺装备主要以辐射加接触性导热为主,电热管直接插入热板式,热压机热盘热均匀度偏差大(>±5℃),当在有机热载体临界温度下运行时,受温度检测的滞后性,经常会发生有机热载体的实际温度超过检测温度,导致发生有机热载体的炭化,使加热设备中的管路发生堵塞,无法进行安全运行,即使正常运行,其加工出的电路板质量差、成率低,无法满足高频电路板、高密度电路板、高速电路板柔性电路板生产工艺要求。因此,如何研发一种新型的加热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温型有机载体加热装置,以至少解决以往的加热装置加工出的电路板质量差、成率低,无法满足高频电路板、高密度电路板、高速电路板柔性电路板生产工艺要求等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高温型有机载体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包括:自冷式电加热炉组、热油流出管路、热油回流管路、热交换器、冷却水流入管路、冷却水流出管路以及氮压式膨胀槽;所述自冷式电加热炉组设置有出油口以及进油口,在所述自冷式电加热炉组上还配置有液膜温度检测保护机构,所述液膜温度检测保护机构安装在所述自冷式电加热炉组中电热元件表面任意位置层流层边界处,用于监控热媒油层流层薄膜温度;所述热油流出管路的进油口与所述自冷式电加热炉组的出油口连接且连通,在所述热油流出管路上配置有三通调节阀、压差流量调控机构、第一压力表以及第一热电阻和第一温度调节器,所述三通调节阀上的A端口和AB端口与所述热油流出管路连接且连通;所述热油回流管路的出油口与所述自冷式电加热炉组的进油口连接且连通,在所述热油回流管路上配置有热油泵、第二压力表、第三压力表以及第二热电阻和第二温度调节器,所述第二压力表和所述第三压力表分别位于所述热油泵的出油侧和进油侧;所述热交换器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油口与所述热油回流管路连接且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油口与所述热油流出管路上三通调节阀的B端口连接且连通;所述冷却水流入管路的出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连接且连通,在所述冷却水流入管路上配置有第一安全阀、水温控制器以及水流开关;所述冷却水流出管路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口连接且连通;所述氮压式膨胀槽分别与所述热油流出管路以及所述热油回流管路连接且连通。优选,所述自冷式电加热炉组上配置带有多片散热风冷翅片,多个所述散热风冷翅片均安装在所述自冷式电加热炉组中炉组电热管板至汇流排端板之间。进一步优选,所述热油回流管路上还配置有第一手动阀门以及第一过滤器。进一步优选,所述热交换器为U型管式热交换器。进一步优选,所述冷却水流入管路上配置有旁通阀门、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过滤器。进一步优选,所述氮压式膨胀槽设置有保护气体压力平衡结构,所述气体压力平衡结构包括:分别于所述氮压式膨胀槽连通的气体压力传感器、减压阀、安全阀以及逆止阀。进一步优选,所述氮压式膨胀槽配置有压力平衡呼吸阀。进一步优选,所述氮压式膨胀槽配制有液位控制器以及液面检视阀门。进一步优选,所述氮压式膨胀槽配制有泄压机构,所述泄压机构包括:与所述氮压式膨胀槽连通的冷却器。本技术提供的高温型有机载体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由自冷式电加热炉组、热油流出管路、热油回流管路、热交换器、冷却水流入管路、冷却水流出管路以及氮压式膨胀槽构成,其中,自冷式电加热炉组通过热油流出管路和热油回流管路与用热设备连通构成热油循环系统,并在自冷式电加热炉中电热元件表面任意位置层流层边界处安装液膜温度检测保护机构,用于自冷式电加热炉运行温度的精准检测,以确保且其运行温度,冷却水流入管路和冷却水流出管路向热交换器进行冷却水的输入和输出,热交换器通过三通调节阀与热油流出管路连通,通过控制三通调节阀各端口的开度,可实现加热温度线性调节,进而实现高温、稳定的对流传热,使加工高频、高密度、高速及柔性电路板的热盘表面温差可控制在0.5-1.0℃精度范围以内,连续供热或冷却时调控温差<0.5℃完全满足5G以及未来6G技术所需高频电路板、高密度、高速电路板生产工艺或其他需要精密的过程加热需要,氮压式膨胀槽可确保该加热装置的安全运行。本技术提供的高温型有机载体加热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等优点,可实现在临界温度下的精准控制,满足高频电路板、高密度电路板、高速电路板柔性电路板等高端电子通讯核心部件的生产工艺要求。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温型有机载体加热装置的组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为了满足5G以及未来6G技术所需高频电路板、高密度、高速电路板柔性电路板生产热加工工艺需要,本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高温型有机载体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可达410℃,可在临界温度下安全运行,使加工高频、高密度、高速及柔性电路板的热盘表面温差可控制在0.5-1.0℃精度范围以内,连续供热或冷却时调控温差<0.5℃完全满足5G以及未来6G技术所需高频电路板、高密度、高速电路板生产工艺或其他需要精密的过程加热需要。参见图1,该高温型有机载体加热装置主要由自冷式电加热炉组4、热油流出管路01、热油回流管路02、热交换器2、冷却水流入管路04、冷却水流出管路03以及氮压式膨胀槽22构成。其中,自冷式电加热炉组4上设置有出油口以及进油口,在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温型有机载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冷式电加热炉组(4)、热油流出管路(01)、热油回流管路(02)、热交换器(2)、冷却水流入管路(04)、冷却水流出管路(03)以及氮压式膨胀槽(22);/n所述自冷式电加热炉组(4)设置有出油口以及进油口,在所述自冷式电加热炉组(4)上还配置有液膜温度检测保护机构(28),所述液膜温度检测保护机构(28)安装在所述自冷式电加热炉组(4)中电热元件表面任意位置层流层边界处,用于监控热媒油层流层薄膜温度;/n所述热油流出管路(01)的进油口与所述自冷式电加热炉组(4)的出油口连接且连通,在所述热油流出管路(01)上配置有三通调节阀(17)、压差流量调控机构(31)、第一压力表(32)以及第一热电阻和第一温度调节器(33),所述三通调节阀(17)上的A端口和AB端口与所述热油流出管路(01)连接且连通;/n所述热油回流管路(02)的出油口与所述自冷式电加热炉组(4)的进油口连接且连通,在所述热油回流管路(02)上配置有热油泵(3)、第二压力表(8)、第三压力表(9)以及第二热电阻和第二温度调节器(48),所述第二压力表(8)和所述第三压力表(9)分别位于所述热油泵(3)的出油侧和进油侧;/n所述热交换器(2)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热交换器(2)的进油口与所述热油回流管路(02)连接且连通,所述热交换器(2)的出油口与所述热油流出管路(01)上三通调节阀(17)的B端口连接且连通;/n所述冷却水流入管路(04)的出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2)的进水口连接且连通,在所述冷却水流入管路(04)上配置有第一安全阀(34)、水温控制器(39)以及水流开关(40);/n所述冷却水流出管路(03)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2)的出水口连接且连通;/n所述氮压式膨胀槽(22)分别与所述热油流出管路(01)以及所述热油回流管路(02)连接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型有机载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冷式电加热炉组(4)、热油流出管路(01)、热油回流管路(02)、热交换器(2)、冷却水流入管路(04)、冷却水流出管路(03)以及氮压式膨胀槽(22);
所述自冷式电加热炉组(4)设置有出油口以及进油口,在所述自冷式电加热炉组(4)上还配置有液膜温度检测保护机构(28),所述液膜温度检测保护机构(28)安装在所述自冷式电加热炉组(4)中电热元件表面任意位置层流层边界处,用于监控热媒油层流层薄膜温度;
所述热油流出管路(01)的进油口与所述自冷式电加热炉组(4)的出油口连接且连通,在所述热油流出管路(01)上配置有三通调节阀(17)、压差流量调控机构(31)、第一压力表(32)以及第一热电阻和第一温度调节器(33),所述三通调节阀(17)上的A端口和AB端口与所述热油流出管路(01)连接且连通;
所述热油回流管路(02)的出油口与所述自冷式电加热炉组(4)的进油口连接且连通,在所述热油回流管路(02)上配置有热油泵(3)、第二压力表(8)、第三压力表(9)以及第二热电阻和第二温度调节器(48),所述第二压力表(8)和所述第三压力表(9)分别位于所述热油泵(3)的出油侧和进油侧;
所述热交换器(2)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热交换器(2)的进油口与所述热油回流管路(02)连接且连通,所述热交换器(2)的出油口与所述热油流出管路(01)上三通调节阀(17)的B端口连接且连通;
所述冷却水流入管路(04)的出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2)的进水口连接且连通,在所述冷却水流入管路(04)上配置有第一安全阀(34)、水温控制器(39)以及水流开关(40);
所述冷却水流出管路(03)的进水口与所述热交换器(2)的出水口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武刘兴宇王红峰李帅
申请(专利权)人:阜新瀚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