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Y形接头整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671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Y形接头整形装置,包括用于定位工件的定位模具,所述定位模具的一端设置有回字形的支撑框,所述支撑框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模具对应的通腔,所述通腔内设置有工件整形装置;所述工件整形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通腔内的抵靠块,以及设置在支撑框上部的上部整形装置,设置在通腔一端的侧部整形装置;所述侧部整形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通腔两侧的至少一对能相对所述抵靠块开合的侧推块。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对线缆进行稳定的夹持、整形、定位的装置,能够快速有效地将线缆的接线端的引脚整形成Y形接头结构。

A shaping device for Y-joint of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Y形接头整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主要涉及工件局部整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Y形接头整形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专利:工件整形装置(专利号:CN201721274588.5),公开了一种工件整形装置,包括:上模,包括具有弹性的压块;下模,包括下模固定板及两个等高块,两个等高块沿第一方向相对且间隔地设置于下模固定板一侧,其中一等高块一端设有第一垫块,其中另一等高块一端设有第二垫块,第一垫块与第二垫块在第二方向上错开设置;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上述工件整形装置,操作人员将工件放置于两个等高块上,且工件翘起的一对斜对角分别位于两个等高块的第一垫块与第二垫块上,即第一垫块与第二垫块将工件翘起的一对斜对角垫高,然后上模下压,使得压块抵压工件,压块与第一垫块及第二垫块共同对工件翘起的斜对角进行抵压,从而达到较好的整形效果,使得工件平面度达到设计要求。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块状的工件进行挤压,使其平整。但是对于工件的引脚接线端的整形结构却不能进行局部的整形,也不能将工件的引脚接线进行局部挤压整形,更不便于对线缆进行夹持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对线缆进行稳定的夹持、整形、定位的装置,能够快速有效地将线缆的接线端的引脚整形成Y形接头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线缆Y形接头整形装置,包括用于定位工件的定位模具,所述定位模具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模具对应的通腔,所述通腔内设置有工件整形装置;所述工件整形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通腔内的抵靠块,以及设置在支撑框上部的上部整形装置,设置在通腔侧面的侧部整形装置;所述侧部整形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通腔两侧的至少一对能相对所述抵靠块开合的侧推块。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上部整形装置包括设置在通腔上部能相对所述抵靠块上下动作的推顶座。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推顶座的两侧设置有正对所述抵靠块两侧的顶部推板。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侧部整形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通腔一端的侧面夹持气缸,所述侧面夹持气缸驱动连接有至少一对所述侧推块。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侧推块一端与所述侧面夹持气缸驱动连接,所述侧推块的另一端的内侧设置有相对所述抵靠块开合的侧推凸块。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侧推块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活动嵌设入所述支撑框的侧面设置的限位槽中。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定位模具包括设置有工件槽的工件模具,所述工件槽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工件槽之间构成Y形容纳槽;所述工件槽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夹持住工件的限位夹座。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限位夹座包括至少一对能相对摆动的夹爪摆臂,相对设置的夹爪摆臂分别设置在所述工件槽两侧,所述夹爪摆臂下端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每个所述夹爪摆臂外部活动抵靠有升降推块,所述升降推块上驱动连接有升降机构。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对线缆进行稳定的夹持、整形、定位的装置,能够快速有效地将线缆的接线端的引脚整形成Y形接头结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设置有限位夹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斜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支撑框拆除顶板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支撑框,11-底板,12-侧板,121-限位槽,13-顶板,111-抵靠块,2-定位模具,20-工件模具,21-工件槽,22-定位块;23-限位夹座,230-升降气缸,231-夹座,232-升降机构,233-升降推块,234-复位弹簧,235-夹爪摆臂;3-上部整形装置,31-上部推顶气缸,311-推顶座,33-顶部推板,4-侧部整形装置,41-侧面夹持气缸,42-侧推块,421-侧推凸块,422-限位凸块,6-工件。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线缆Y形接头整形装置,包括用于定位工件6的定位模具2,定位模具2包括设置有工件槽21的工件模具20,工件槽21的一端设置有倒三角形的定位块22,定位块22与工件槽21之间构成容纳工件即线缆引线的Y形容纳槽;工件槽21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夹持住工件的限位夹座23。限位夹座23包括至少一对能相对开合摆动的夹爪摆臂235,相对设置的夹爪摆臂235中部分别枢转连接在工件槽21的两侧,夹爪摆臂235下端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234,每个夹爪摆臂235外部活动抵靠有升降推块233;升降推块233内侧的顶端设置有与夹爪摆臂235抵靠的凸块;升降推块233底部与升降机构232驱动连接。升降机构232包括设置在升降座上的升降气缸230,升降气缸230驱动升缩杆相对升降座抬升升降推块233,且升降座与升降推块233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234,通过复位弹簧234给升降推块233提供弹性支撑力,即,使升降推块233推顶夹爪摆臂235夹持住待夹持的工件6。定位模具2的工件槽21的一端设置有回字形的支撑框1,回字形的支撑框1包括底板11,底板11两侧设置有侧板12,两侧的侧板12上设置有顶板11。底板11、侧板12、顶板11围成与定位模具2对应的通腔,通腔内设置有工件整形装置;工件整形装置包括设置在通腔内底板11上的抵靠块111,以及设置在顶部下部正对抵靠块111的上部整形装置3,和设置在通腔上远离定位模具2的一端的侧部整形装置3。具体的,上部整形装置2包括设置在顶板13下,且能相对抵靠块111上下动作的推顶座311。推顶座311的两侧设置有正对抵靠块111两侧的顶部推板33。具体的,侧部整形装置4包括设置在通腔一端的侧面夹持气缸41,以及与侧面夹持气缸41驱动连接的至少一对侧推块42。通腔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对能相对抵靠块111开合的相对设置的侧推块42。侧推块42的一端与侧面夹持气缸41驱动连接,侧推块42的另一端的内侧设置有相对抵靠块111开合的侧推凸块421。侧推块42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凸块422,限位凸块422活动嵌设入支撑框1的侧板12在侧面设置的限位槽121中。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如图1~图4所示,将工件6即线缆端部的两个引脚掰开对应放入工件槽21中,设置有一对引脚的一端与工件槽21一端的Y形容纳槽对应嵌设,工件6的另一端通过升降推块233向上滑动,使得夹爪摆臂235向内摆动夹住工件6即线缆,使得线缆固定限位。驱动工件整形装置中的上部整形装置3的顶部推板33和侧部整形装置4的一对侧推块42,与抵靠块111和定位块22配合整形,将工件6即线缆端部的两个引脚推顶夹持整形成Y形结构。上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专利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Y形接头整形装置,包括用于定位工件的定位模具,所述定位模具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模具对应的通腔,所述通腔内设置有工件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整形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通腔内的抵靠块,以及设置在支撑框上部的上部整形装置,设置在通腔侧面的侧部整形装置;所述侧部整形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通腔两侧的至少一对能相对所述抵靠块开合的侧推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Y形接头整形装置,包括用于定位工件的定位模具,所述定位模具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模具对应的通腔,所述通腔内设置有工件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整形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通腔内的抵靠块,以及设置在支撑框上部的上部整形装置,设置在通腔侧面的侧部整形装置;所述侧部整形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通腔两侧的至少一对能相对所述抵靠块开合的侧推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Y形接头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整形装置包括设置在通腔上部能相对所述抵靠块上下动作的推顶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Y形接头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顶座的两侧设置有正对所述抵靠块两侧的顶部推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Y形接头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整形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通腔一端的侧面夹持气缸,所述侧面夹持气缸驱动连接有至少一对所述侧推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栋孙宝玉许童王耀袁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