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799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该燃烧器将燃烧混合腔分隔为互为独立的燃烧混合外腔和燃烧混合内腔,立式燃气进气管中的侧气管与外腔连接相通,隔气板的中心部位为一供燃气进气管中的中央进气管插入的插接通孔,内腔中心向下凸设有能插入外腔的插接通孔的中央进气管中央进气管与内腔相通。该燃烧器可由二种不同的内腔根据需要来进行组装,用三个火圈的火力或二个火圈火力,真正做到了对火力进行控制和调节。(*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组合式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本技术涉及燃烧气体燃料的燃烧器,更具体地指一种组合式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家用燃气灶中的燃烧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直处于不断的改进之中,如中国专利申请号00125710.2和00249674.7就是分别针对目前市售的燃烧器存在由于外圈火焰平坦而不能达到尖底锅的中餐烹调所需的火力要求、内圈火焰偏硬,燃烧器容易产生回火,以及内外圈的火焰不能分别控制等缺陷所作的改进燃烧器,经过改进后的燃烧器虽然能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同时申请号00125710.2和00249674.7所公开的燃烧器的燃烧混合腔为一整体混合腔,燃烧混合腔上的内火圈、中火圈、外环形火圈均置于一个火盖座上,内火圈、中火圈、外环形火圈必须同时点燃燃烧,因此经过上述改进后的燃烧器在实际使用中还是显得不够灵活方便,不能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做到真正意义上对火力进行控制和调节。为此,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中国专利申请号001225710.2和00249674.7所公开的燃气灶的燃烧器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组合式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在该燃气灶的燃烧器在实际使用中,其火焰的大小调节更为灵活方便和易于控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燃烧器包括燃烧混合腔、火盖盖板、立式燃气进气管,隔气板,燃烧混合腔上具有环形火圈,火盖盖板盖合于燃烧混合腔的环形火圈上,燃烧混合腔架设于隔气板上,立式燃气进气管与燃烧混合腔连接相通,其中:所述的燃烧混合腔包括燃烧混合外腔和燃烧混合内腔,燃烧混合外腔与燃烧混合内腔互为分隔独立,燃烧混合外腔为圆环状,燃烧混合外腔上的环形火圈为外环形火圈,立式燃气进气管中的侧气管与燃烧混合外腔连接相通,隔气板的中心部位为一供燃气进气管中的中央进气管插入的插接通孔,插接通孔从燃烧混合外腔中央向上延伸;燃烧混合内腔中心向下凸设有能插入燃烧混合外腔的插接通孔的中央进-->气管,中央进气管与燃烧混合内腔相通,燃烧混合内腔上具有环形火圈。所述的隔气板的插接通孔的高度高于燃烧混合外腔的厚度并凸出于混合外腔上表面。所述的燃烧混合内腔上具有的环形火圈为内环形火圈和中环形火圈,在内环形火圈与中环形火圈之间开设有供内环形火圈用的二次空气补充孔。所述的燃烧混合内腔上具有的环形火圈也可仅为内环形火圈。由于本技术的燃烧器将燃烧混合腔分隔为互为独立的燃烧混合外腔和燃烧混合内腔,燃烧混合外腔为圆环状,燃烧混合外腔上的环形火圈为外环形火圈,立式燃气进气管中的侧气管与燃烧混合外腔连接相通,隔气板的中心部位为一供燃气进气管中的中央进气管插入的插接通孔,插接通孔从燃烧混合外腔中央向上延伸;燃烧混合内腔中心向下凸设有能插入燃烧混合外腔的插接通孔的中央进气管中央进气管与燃烧混合内腔相通,燃烧混合内腔上具有环形火圈;而且,将内腔的环形火圈设计为内环形火圈和中环形火圈,或将环形火圈设计为内环形火圈。燃烧器可由这二种不同的内腔根据需要来进行组装。因此,本技术的燃烧器在实际使用中能分别点燃不同的内腔上的环形火圈,来决定用三个环形火圈的火力还是二个环形火圈火力,真正做到了对火力进行控制和调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一详细地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燃烧器结构剖视分介示意图之一。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燃烧器俯视示意图(火盖盖板去除后)。图3为本技术的燃烧器结构剖视分介示意图之二。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燃烧器俯视示意图(火盖盖板去除后)。图5为本技术的图3所示的燃烧器组装后结构剖视示意图。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的燃烧器的燃烧混合腔包括燃烧混合外腔1和燃烧混合内腔2,燃烧混合外腔1与燃烧混合内腔2互为分隔独立,燃烧混合外腔1为圆环状,燃烧混合外腔1上的环形火圈11为外环形火圈,外火盖盖板12盖合于环形火圈11(外环形火圈)上,立式燃气进气管中的侧气管3与燃烧混合外腔1连接相通,隔气板4的中心部位为一供燃气进气管中的中央进气管21插入的插接通孔41,插接通孔41从燃烧混合外腔1中央向-->上延伸。燃烧混合内腔2中心向下凸设有能插入燃烧混合外腔的插接通孔41的中央进气管21,中央进气管21与燃烧混合内腔2相通,燃烧混合内腔2上具有环形火圈22,该环形火圈22就是内环形火圈,在图1中,燃烧混合内腔2上具有的环形火圈22仅为内环形火圈,内火盖盖板23盖合于环形火圈22上。当燃烧器组装后置放于燃烧器座6上。图3、图4所示的是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的燃烧器,同样,燃烧混合腔包括燃烧混合外腔1和燃烧混合内腔2’,燃烧混合外腔1与燃烧混合内腔2’互为分隔独立,燃烧混合外腔1为圆环状,燃烧混合外腔1上的环形火圈11为外环形火圈,外火盖盖板12盖合于环形火圈11(外环形火圈)上,立式燃气进气管中的侧气管3与燃烧混合外腔1连接相通,隔气板4的中心部位为一供燃气进气管中的中央进气管21插入的插接通孔41,插接通孔41从燃烧混合外腔1中央向上延伸。燃烧混合内腔2’中心向下凸设有能插入燃烧混合外腔的插接通孔41的中央进气管21,中央进气管21与燃烧混合内腔2’相通,燃烧混合内腔2’上具有环形火圈22’和24,该环形火圈22’和环形火圈24分别是内环形火圈和中环形火圈,在内环形火圈与中环形火圈之间开设有供内环形火圈用的二次空气补充孔25,二次空气补充孔25分布于内环形火圈和中环形火圈之间的圆周上,内火盖盖板23’盖合于内环形火圈22’上,中火盖盖板26盖合于中环形火圈24上,当该实施例的燃烧器组装后同样也置放于燃烧器座5上。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的上述两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隔气板4的插接通孔41的高度应高于燃烧混合外腔1的垂直高度并凸出于混合外腔1上表面13。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燃烧混合外腔1的结构完全相同,不同之处是两个燃烧混合内腔,一个仅具有内环形火圈,另一个同时具有内环形火圈和中环形火圈,这样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来更换燃烧混合内腔,从而也就达到了对火力的控制和调节。最后,请继续参阅图5所示,当将本技术的燃烧器组装后,小火喷咀6对准中央进气管21,其余火喷咀7分别对准侧进气管3(在本技术中共有三根侧进气管)。该燃烧器的燃烧过程是:当燃气从小火喷咀6和其-->余火喷咀7以一定的速度流出,靠本身的流速吸入一次空气(虚直线箭头)在中央进气管21和侧进气管3内形成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双直线空心箭头)并通过各自的燃烧混合腔后进入内环形火圈、中环形火圈和外环形火圈并经其上的出火孔和辅助火孔流出后点火燃烧。内环形火圈与中环形火圈之间开设的二次空气补充孔25主要是供内环形火圈补充二次空气用,图5中的二次空气用实直线箭头表示,外环形火圈所需的二次空气由燃气灶台面上的空气直接供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燃烧混合腔、火盖盖板、立式燃气进气管,隔气板,燃烧混合腔上具有环形火圈,火盖盖板盖合于燃烧混合腔的环形火圈上,燃烧混合腔架设于隔气板上,立式燃气进气管与燃烧混合腔连接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混合腔包括燃烧混合外腔和燃烧混合内腔,燃烧混合外腔与燃烧混合内腔互为分隔独立,燃烧混合外腔为圆环状,燃烧混合外腔上的环形火圈为外环形火圈,立式燃气进气管中的侧气管与燃烧混合外腔连接相通,隔气板的中心部位为一供燃气进气管中的中央进气管插入的插接通孔,插接通孔从燃烧混合外腔中央向上延伸;燃烧混合内腔中心向下凸设有能插入燃烧混合外腔的插接通孔的中央进气管,中央进气管与燃烧混合内腔相通,燃烧混合内腔上具有环形火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组合式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燃烧混合腔、火盖盖板、立式燃气进气管,隔气板,燃烧混合腔上具有环形火圈,火盖盖板盖合于燃烧混合腔的环形火圈上,燃烧混合腔架设于隔气板上,立式燃气进气管与燃烧混合腔连接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混合腔包括燃烧混合外腔和燃烧混合内腔,燃烧混合外腔与燃烧混合内腔互为分隔独立,燃烧混合外腔为圆环状,燃烧混合外腔上的环形火圈为外环形火圈,立式燃气进气管中的侧气管与燃烧混合外腔连接相通,隔气板的中心部位为一供燃气进气管中的中央进气管插入的插接通孔,插接通孔从燃烧混合外腔中央向上延伸;燃烧混合内腔中心向下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山富燃气用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