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文光专利>正文

节能燃气喷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505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燃气喷射燃烧器,它的喷嘴(2)的进口端(2-6)与进气管(7)接通,喷嘴(2)中部设有径向的一次进风孔(2-4),喷嘴(2)的出口区段外周设有喷射管(5),喷射管(5)的下部设有二次进风孔(9)且喷射管(5)的下端与喷嘴(2)的出口区段装接。利用本燃烧器,燃气与空气可实现二次混合,而且喷射管(5)出口即为火焰喷头。与现行灶具的环式灶心相比,体积小、受热面积小、热损失低,燃气可节约25~30%。燃气量的大小能自动控制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比,燃烧效果好。适用于各种燃气,尤其适合各种民用灶具。(*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燃气喷射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节能燃气喷射燃烧器,尤其适用于各种民用灶具。
技术介绍
现行各种民用灶具的燃烧器,通常采用环式灶心,它具有内外两圈的环形气室,燃气通过狭窄的缝隙或小孔进行泄流燃烧。在两个环形气室中间留有很大的空间,在此空间内的大部分空气不能参与混合燃烧,相反,只能从火焰中吸收一部分热量后散失掉并同时又形成一层温度较低的气层夹带在火焰和受热体(例如锅底)中间,降低了火焰与受热体的传热系数,影响传热效率。所以,往往造成受热体中心温度低于周边温度。环式灶心体积大,燃烧过程中吸热、散热量大,所以热损失甚多。此外,由于燃气从气源进入环式灶心的两个环形气室是采用松动连接,因此,燃气从喷嘴喷出的气流的轴线,很难与环形气室进口端的中心线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容易造成空气混合不均,或带入空气量不足,进而造成红火或燃烧不完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燃气喷射燃烧器,它可节约燃料、燃烧效果好。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燃气喷射燃烧器,喷嘴的进口端与进气管接通,喷嘴中部设有径向的一次进风孔,喷嘴的出口区段外周设有喷射管,喷射管的下部设有二次进风孔且喷射管的下端与喷嘴的出口区段装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的燃烧器,具有喷嘴、燃气进气管,在喷嘴出口区段外周设有带二次进风孔的喷射管。当燃气从进气管进入喷嘴后,利用燃气流速将外界空气从喷嘴中部设有的径向的一次进风孔被吸入喷嘴内,与燃气实现第一次混合,除此之外,燃气又可畅通地从喷嘴出口区段外周设有的喷射管的二次进风孔吸入空气并在喷射管和喷嘴之间的间隙内与空气进行二次混合,随之从喷射管出口喷出。与现行灶具的环式灶心相比,本技术的燃烧器中,燃气与空气经过两次混合,并利用喷射管形成喷射燃烧,而且喷射管的出口即为燃气的火焰喷头。因此,比环式灶心体积小,受热面积小,-->热损失小。经初步实际测试计算,以燃气消耗量计,可节约25~30%。另外,由于喷射管的出口直接作为燃气的火焰喷头。因此,燃气从喷嘴出口流经喷射管时的流动阻力要比现有的环式灶心小,燃气在喷嘴出口的流速损失小。因此,在调节燃气量大小时,在喷嘴出口处造成的负压变化就大。这样就能更好地自动控制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比,不易造成红火或燃烧不完全,燃烧效率提高,燃烧效果好。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描述。图1为本技术节能燃气喷射燃烧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节能燃气喷射燃烧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节能燃气喷射燃烧器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节能燃气喷射燃烧器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装有风门调整套);图5为图4的A-A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节能燃气喷射燃烧器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装有风门调整套);图7为喷嘴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和图4中喷射管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2中喷射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B-B剖面图;图11为图3中的喷射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6中的喷射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喷射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4为风门调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C-C剖面图;图16为喷射管与喷嘴出口区段的一种装接方式示意图;图17为喷射管与喷嘴出口区段的另一种装接方式示意图;图18为风门调整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节能燃气喷射燃烧器,喷嘴2的进口端2-6与进气管7接通,喷嘴2中部设有径向的一次进风孔2-4,喷嘴2的出口区段外周设有喷射管5,喷射管5的下部设有二次进风孔9-->且喷射管5的下端与喷嘴2的出口区段装接。使用时,当燃气从喷嘴2出口端2-7流过时,所形成的负压使外界空气顺畅、均匀地从喷射管5的二次进风孔9被再次吸入并在喷射管5下部和喷嘴2出口端2-7之间形成的间隙6(参见图5)内,实现第二次混合,燃烧效果好。如图7所示,喷嘴2的进口端2-6有一从外向内的锥形缩孔2-1,锥形缩孔2-1的内端连接一平直过渡孔2-2,平直过渡孔2-2另一端连接一扩孔气室2-3,扩孔气室2-3的外周与喷嘴2中部设有的径向的一次进风孔2-4相通,扩孔气室2-3的另一端经过喷出孔道2-5与喷嘴2的出口端2-7相通。当燃气流经这种结构的喷嘴2时,外界空气可从径向的一次进风孔2-4均匀进入扩孔气室2-3内,与燃气实现第一次混合,而且燃气达到喷嘴2出口端2-7时,其流速损失小。因此,调节燃气量大小,燃气在喷嘴2出口端2-7造成的负压变化明显,这样就可自动控制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比。可更加节约燃料,使燃烧效果更好。如图7所示,在喷嘴2的出口区段具有外螺纹2-8,喷射管5的下端与喷嘴2的出口区段上的外螺纹2-8螺纹连接。连接方便且可以调整喷嘴2出口端2-7端面的位置,以达到最佳燃烧效果。如图2、9和10所示,二次进风孔9设置在喷射管5的下部底面上,且喷射管5的下部管段由下而上呈缩径状锥管。这种喷射管5更符合气体流动特性,使用时噪音小,而且燃气从喷嘴2的出口端2-7喷出所造成的负压大,提高了自动调节燃气和空气混合比的能力。另外,因为二次混合所需的空气是从设置在喷射管5的下部底面上的二次通风孔9被吸入,不会受到喷射管5外周风向的影响,故二次混合效果好,能保证燃烧效率高。喷射管5的下方设有风门调整片1(参见图18),风门调整片1上具有与喷射管5下部底面上的二次进风孔9相匹配的通风孔8,该风门调整片1由螺旋弹簧11支承,喷嘴2中部具有凸肩2-9螺旋弹簧11的下端支承在凸肩2-9上。转动风门调整片1可以更好地控制二次空气的进入量。如图3和11所示,二次进风孔9设置在喷射管5的下部周面上;喷射管5由管体5-1、张紧圈5-5和箍紧圈5-6固定连接而成,张紧圈5-5位于管体5-1的下端口内,箍紧圈5-6位于管体5-1的下端口外周。这种燃烧器的喷射管5的二次进风孔9制作简单。如图13所示,二次进风孔9设置在喷射管5的下部周面上;喷射管5的管体5-1由上管5-1-1和下管5-1-2固定连接而成,下管5-1-2的周面上带有可用作二次进风孔9的豁口5-1-2′。这种喷射管5可以-->将管体5-1分段加工,下管5-1-2上用作二次进风孔9的豁口5-1-2′更便于加工。上管5-1-1和下管5-1-2可采用铆钉10固定连接,也可采用其它方式固定连接,制作简单。如图4所示,二次进风孔9设置在喷射管5的下部周面上;在喷射管5的二次进风孔9的外周套装有风门调整套4,该风门调整套4具有与喷射管5的二次进风孔9相匹配的通风孔8,喷射管5的下部由紧定螺母3紧定,风门调整套4支承在紧定螺母3的上端面上。当转动风门调整套4时,其上的二次进风孔8(参见图14和15)可改变喷射管5的二次进风孔9的大小,进而保证二次空气与燃气混合比例适宜,燃烧效果好。支承风门调整套4的紧定螺母3,可进一步保证在使用期间喷嘴2的位置固定不变,进而确保良好的燃烧效果。如图6和12所示,二次进风孔9设置在喷射管5的下部周面上;喷射管5由带有二次进风孔9的管体5-1和端盖5-2固定连接而成,在喷射管5的管体5-1的二次进风孔9外周套装有风门调整套4,该风门调整套4具有与喷射管5的管体5-1的二次进风孔9相匹配的通风孔8,该风门调整套4支承在端盖5-2上。喷射管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燃气喷射燃烧器,喷嘴(2)的进口端(2-6)与进气管(7)接通,喷嘴(2)中部设有径向的一次进风孔(2-4),其特征在于:喷嘴(2)的出口区段外周设有喷射管(5),喷射管(5)的下部设有二次进风孔(9)且喷射管(5)的下端与喷嘴(2)的出口区段装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燃气喷射燃烧器,喷嘴(2)的进口端(2-6)与进气管(7)接通,喷嘴(2)中部设有径向的一次进风孔(2-4),其特征在于:喷嘴(2)的出口区段外周设有喷射管(5),喷射管(5)的下部设有二次进风孔(9)且喷射管(5)的下端与喷嘴(2)的出口区段装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喷嘴(2)的进口端(2-6)有一从外向内的锥形缩孔(2-1),锥形缩孔(2-1)的内端连接一平直过渡孔(2-2),平直过渡孔(2-2)另一端连接一扩孔气室(2-3),扩孔气室(2-3)的外周与喷嘴(2)中部设有的径向的一次进风孔(2-4)相通,扩孔气室(2-3)的另一端经过喷出孔道(2-5)与喷嘴(2)的出口端(2-7)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喷嘴(2)的出口区段具有外螺纹(2-8),喷射管(5)的下端与喷嘴(2)的出口区段上的外螺纹(2-8)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二次进风孔(9)设置在喷射管(5)的下部底面上,且喷射管(5)的下部管段由下而上呈缩径状锥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喷射管(5)的下方设有风门调整片(1),风门调整片(1)上具有与喷射管(5)下部底面上的二次进风孔(9)相匹配的通风孔(8),该风门调整片(1)由螺旋弹簧(11)支承,喷嘴(2)中部具有凸肩(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光
申请(专利权)人:朱文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