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变径流路的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冷散热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变径流路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元器件的发热量越来越大,功率密度越来越高,传统的空气冷却技术已无法满足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液冷散热技术逐渐成为高功率密度电子元器件散热的主要技术手段。液冷散热技术中,最为常用的散热装置为液冷板,国内外许多厂家已申请了大量关于液冷板的专利,例如专利CN207247968U中所示,为一种具有良好散热功能的水冷板,该水冷板内部流道内壁设有散热纹,可强化换热性能。虽然上述专利中的冷板能够通过流道内壁的散热纹强化散热性能,但是,该冷板流道为单向蛇形流道,当冷板表面发热元器件增多时,随着冷却液的不断换热,热量在冷却液内不断累积,流道下游的冷却液温度越来越高,容易导致布置于流道下游处的元器件温升过高,难以保证元器件温度均匀性,甚至引发下游元器件热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变径流路的散热装置,解决了散热装置上位于流道下游的电子元器件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内设置有冷媒流道,所述冷媒流道包括:/n第一集流道(10),所述第一集流道(10)与所述冷媒流道的进液口连通;/n第二集流道(20),所述第二集流道(20)与所述冷媒流道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集流道(20)与所述第一集流道(10)间隔设置;/n支路流道(30),所述支路流道(30)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支路流道(30)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集流道(10)与所述第二集流道(20),所有所述支路流道(30)间并联设置,每个所述支路流道(30)间的过流面积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内设置有冷媒流道,所述冷媒流道包括:
第一集流道(10),所述第一集流道(10)与所述冷媒流道的进液口连通;
第二集流道(20),所述第二集流道(20)与所述冷媒流道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集流道(20)与所述第一集流道(10)间隔设置;
支路流道(30),所述支路流道(30)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支路流道(30)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集流道(10)与所述第二集流道(20),所有所述支路流道(30)间并联设置,每个所述支路流道(30)间的过流面积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集流道(10)和所述第二集流道(20)均为直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路流道(30)为直流道,所述支路流道(3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集流道(10)的延伸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集流道(10)的进液方向与所述第二集流道(20)的出液方向朝向相同,所述支路流道(30)的过流面积与所述支路流道(30)离所述进液口的距离成反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集流道(10)的过流面积和所述第二集流道(20)的过流面积均大于所述支路流道(30)的过流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
第一散热板(40),所述第一散热板(40)上设置有第一导流槽;
第二散热板(50),所述第二散热板(50)贴设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万东,于博,张鹏娥,段智伟,刘怀灿,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