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结构及散热箱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304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及散热箱体,涉及散热技术领域,解决了散热箱体竖直放置时下方肋片流道内的热气流进入上方肋片流道内导致散热箱体上部换热能力下降的的技术问题。该散热结构包括多个散热肋片和遮挡部件,所述遮挡部件非平行地设置于散热肋片之间的流道中将每个所述流道分隔为至少两段。遮挡部件将散热肋片之间的流道分隔为至少两段,当散热箱体竖直放置时由于遮挡部件的隔离,下方肋片流道内的热气流不会进入上方肋片的流道内,确保了散热箱体上部的换热能力,避免了散热箱体内上方的元器件温度超标,提高电子设备工作的可靠性。

A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and a heat dissipating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结构及散热箱体
本技术涉及散热
,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散热箱体。
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体积功率的剧增,对设备的散热需求越来越高,散热成为了当前电子器件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以逆变器为例,随着光伏逆变技术的快速发展,逆变器的整体尺寸越做越小,热流密度也越来越大,防护等级越来越高。采用全封闭箱体以解决逆变器三防(防水、防尘、防虫)问题,然而,箱体全封闭意味着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难以排出,自然对流散热能力又极其有限,因此,全封闭内电子元件的自然对流散热问题,已成为制约逆变器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针对以上问题,国内外许多厂家对全封闭逆变器箱体进行了散热结构改进,以强化散热能力,例如中国专利文件CN200947716Y中记载了一种散热箱体结构,该箱体采用铝型材加工方式,获得了更高的肋片高度,使得散热面积增大,另一方面,将肋片分为两个部分,以分别针对不同的热源进行散热,换热效果增强。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上述专利中的逆变器箱体将肋片分为两个部分,但是当箱体竖直放置时,下方肋片流道内产生的热气流上浮,进入箱体上方肋片流道内,使得箱体上部换热温差减小,换热能力下降,很可能导致箱体上方元器件温度超标,引发电子设备工作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及散热箱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热箱体竖直放置时下方肋片流道内的热气流进入上方肋片流道内导致散热箱体上部换热能力下降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多个散热肋片和遮挡部件,所述遮挡部件非平行地设置于散热肋片之间的流道中将每个所述流道分隔为至少两段。可选地,所述遮挡部件为隔热板,所述散热肋片上开设有肋片槽,所述隔热板设置于所述肋片槽内。可选地,所述遮挡部件将多个所述散热肋片所在散热区域分隔为两个散热区。可选地,所述隔热板为V形隔板。可选地,所述V形隔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的取值在0°~65°。可选地,所述隔热板为U形隔板。可选地,所述遮挡部件垂直于所述流道。可选地,所述遮挡部件与所述流道呈一倾角。可选地,所述遮挡部件的高度大于所有所述肋片的高度。可选地,所述肋片的高度为h,所述遮挡部件的高度为b,则1.5h<b<3h。可选地,所述流道中还设置有加密片,且所述加密片设置于所述散热结构与热源对应位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箱体,包括以上任一所述的散热结构。可选地,散热箱体包括面板、侧板和盖板,所述面板与所述侧板围成了容置空间,所述盖板盖合于箱体的开口处。可选地,所述侧板上具有散热肋片,所述散热结构位于所述侧板。可选地,所述箱体的高度和宽度的比值H/L≥1.3。可选地,所述散热箱体为四棱柱体。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结构及散热箱体,散热结构的遮挡部件将散热肋片之间的流道分隔为至少两段,当散热箱体竖直放置时由于遮挡部件的隔离,下方肋片流道内的热气流不会进入上方肋片的流道内,确保了散热箱体上部的换热能力,避免了散热箱体内上方的元器件温度超标,提高电子设备工作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逆变器散热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隔热板为V形隔板;图2是图1中散热箱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散热箱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散热箱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散热箱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种逆变器散热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隔热板为U形隔板;图7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三种逆变器散热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隔热板为垂直设置的隔板;图8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四种逆变器散热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隔热板倾斜设置;图9是现有技术无遮挡部件时肋片附近的流场;图10是增加隔热板后的流场,图中大箭头所指处为绕流部分;图11给出了增加隔热板后箱体内部空气温降效果;图1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五种逆变器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散热结构增设有加密片。图中1、肋片;2、隔热板;3、肋片槽;4、上盖板;5、下盖板;6、侧板;7、面板;8、紧固螺钉;9、加密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多个散热肋片1和遮挡部件,遮挡部件非平行地设置于散热肋片1之间的流道中将每个流道分隔为至少两段。散热结构的遮挡部件将散热肋片1之间的流道分隔为至少两段,当散热箱体竖直放置时由于遮挡部件的隔离,下方肋片1流道内的热气流不会进入上方肋片1的流道内,确保了散热箱体上部的换热能力,避免了散热箱体内上方的元器件温度超标,提高电子设备工作的可靠性。如图1-图8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逆变器散热箱体,包括以上的散热结构。遮挡部件将肋片1流道隔断为两部分,使得箱体上部肋片1散热不受下部上浮热气流影响,在保证箱体下部肋片1换热效率的同时,提升箱体上部肋片1换热效率,改进全封闭逆变器箱体整体换热性能,使箱体内部空气温度进一步降低,保证电子元器件使用寿命。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遮挡部件为隔热板2,散热肋片1上开设有肋片槽3,隔热板2设置于肋片槽3内。采用隔热板2作为隔离热气流的遮挡部件,结构简单,将隔热板2安装于肋片槽3内,安装方便。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遮挡部件将多个散热肋片1所在散热区域分隔为两个散热区。将一段长肋片1流道分割为上下两段短肋片1流道,消除下部肋片1流道内排出热气流的影响,提升上部肋片1的换热效率。除非流道特别长,一般情况下分割为两段即可满足散热要求。添加了一块隔热挡板,流经下部箱体吸热后的热空气不会进入上部箱体,而会被隔热板2隔开,使得进入上部箱体的是气温更低的冷空气,使肋片1获得更大的换热温差,强化换热。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隔热板2为V形隔板。通过V形隔板将上下肋片1流道分割为不同长度,改变热气流在肋片1流道中的行程长短,避免热量积聚,提高散热能力。V形的隔板,避免了热量在肋片1中部积聚。...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散热肋片和遮挡部件,所述遮挡部件非平行地设置于散热肋片之间的流道中将每个所述流道分隔为至少两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散热肋片和遮挡部件,所述遮挡部件非平行地设置于散热肋片之间的流道中将每个所述流道分隔为至少两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件为隔热板,所述散热肋片上开设有肋片槽,所述隔热板设置于所述肋片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件将多个所述散热肋片所在散热区域分隔为两个散热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为V形隔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隔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的取值在0°~6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为U形隔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件垂直于所述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件与所述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怀灿于博赵万东段智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