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散热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55154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6:13
一种防水散热保护壳,包含一个外壳单元,及一个散热单元。该外壳单元界定出一个容纳空间,并具有一个底面,及数个形成于该底面并延伸至与该容纳空间连通的透气孔。该散热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外壳单元的底面并界定出数个对应于所述透气孔的流道的气流导引座,该气流导引座具有一个基壁,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该基壁的分隔肋。用来进气的其中一个流道相反于用来出气的另一个流道,该分隔肋阻断该其中一个流道与该另一个流道,使该其中一个流道与该另一个流道互不连通。借此,气流能经由该其中一个流道与该其中一个流道所对应的透气孔流入该容纳空间,并经由该另一个流道所对应的透气孔与该另一个流道排出该容纳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水散热保护壳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护壳,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行动装置的防水散热保护壳。
技术介绍
现今的人们在户外活动时常会使用到行动装置,例如利用智能手机来听音乐或导航,用户通常会将这类的行动装置放置在一个防护套内,以防止室外的水气或灰尘进入行动装置内造成损坏,然而,为了防水及防尘,该防护套用来容置行动装置的空间一般均为密封且不透气,如此,行动装置在使用时所产生的热能并无法进行散热,造成行动装置可能会因此过热死机或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散热的防护壳。本技术防水散热保护壳,包含一个外壳单元,界定出一个容纳空间,该外壳单元具有一个底面,及数个形成于该底面并延伸至与该容纳空间连通的透气孔。本技术防水散热保护壳,包含一个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外壳单元的底面并界定出数个对应于所述透气孔的流道的气流导引座。该气流导引座具有一个基壁,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该基壁的分隔肋,该基壁具有一个与该底面互相间隔的内侧面,该分隔肋设置于该内侧面并与该底面抵接,所述流道用来导流并介于该内侧面与该底面间,每一个流道连通外界与所对应的透气孔,用来进气的其中一个流道经由所对应的透气孔连通该容纳空间与外界,用来出气的另一个流道相反于该其中一个流道,并经由所对应的透气孔连通该容纳空间与外界,该分隔肋介于该其中一个流道与该另一个流道间,并阻断该其中一个流道与该另一个流道,使该其中一个流道与该另一个流道互不连通,借此,气流能经由该其中一个流道与该其中一个流道所对应的透气孔流入该容纳空间,并经由该另一个流道所对应的透气孔与该另一个流道排出该容纳空间。本技术的防水散热保护壳,该气流导引座界定出四个间隔设置的流道,将所述流道的其中两者分别定义为一个第一流道,将所述流道的另两者分别定义为一个第二流道,该气流导引座具有两个互相交错的分隔肋,将其中一个分隔肋定义为第一个分隔肋,将另一个分隔肋定义为一个第二分隔肋,所述第一流道呈相反设置,并被该第一个分隔肋阻断,所述第二流道呈相反设置,并被该第二分隔肋阻断。本技术的防水散热保护壳,该气流导引座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基壁的内侧面并与该外壳单元的底面互相间隔的凸台,及四个等角度间隔设置于该内侧面并延伸至与该凸台连接的肋脚,该第一、二分隔肋设置于该凸台的顶侧,所述肋脚与该外壳单元的底面抵接,每一个第一流道由该基壁、该凸台、其中两相邻的肋脚与该第一分隔肋所配合界定,每一个第二流道由该基壁、该凸台、其中两相邻的肋脚与该第二分隔肋所配合界定。本技术的防水散热保护壳,每一个第一流道具有一个位于该基壁、该凸台与该其中两相邻的肋脚间的第一导流段,及一个位于该凸台、该其中两相邻的肋脚与该第一分隔肋间的第一连通段,每一个第二流道具有一个位于该基壁、该凸台与该其中两相邻的肋脚间的第二导流段,及一个位于该凸台、该其中两相邻的肋脚与该第二分隔肋间的第二连通段,每一个第一流道的第一连通段与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二连通段连通,每一个第二流道的第二连通段与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连通段连通。本技术的防水散热保护壳,该第一、二分隔肋互相垂直交错,每一个第一流道的第一连通段被该第二分隔肋分隔成两个第一连通区,每一个第二流道的第二连通段被该第一分隔肋分隔成两个第二连通区,每一个第一连通区与对应的第二流道的其中一个第二连通区互相对应且连通,每一个第二连通区与对应的第一流道的其中一个第一连通区互相对应且连通。本技术的防水散热保护壳,该凸台具有四个等角度间隔设置并介于所述肋脚间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由外朝内并朝上倾斜,两个导流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导流段与第一连通段间,另两个导流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二导流段与第二连通段间。本技术的防水散热保护壳,该散热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的安装板,该安装板具有数对应于该外壳单元的透气孔的通气孔,该气流导引座通过该安装板固定在该外壳单元的底面。本技术的防水散热保护壳,该散热单元还包括一片防水透气膜,该防水透气膜设置于该外壳单元的底面,并夹置于该气流导引座与该外壳单元间,该防水透气膜遮蔽所述透气孔。本技术的防水散热保护壳,该外壳单元包括一个下壳,及一个与该下壳连接的上壳,该上壳能相对于该下壳开启或闭合,该底面形成于该下壳的底侧,该上壳具有一个能透光的窗口。本技术的防水散热保护壳,还包含一个能卸除地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的吸震件,该吸震件包括一个开口,该开口连通所述透气孔与该容纳空间。本技术的防水散热保护壳,还包含一个固定单元,该基壁还具有一个相反于该内侧面的外侧面,该外侧面形成一个卡槽,该固定单元包括一个能拆卸地设置于该卡槽的卡挚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其中一个流道与该其中一个流道所对应的透气孔将气流导入该容纳空间内,并利用该另一个流道所对应的透气孔与该另一个流道将气流导出该容纳空间,以让该容纳空间内的行动装置所产生的热能被气流带出,而达到散热的效果。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本技术防水散热保护壳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图2是该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图3是该实施例的一个局部分解立体图;图4是该实施例的一个气流导引座的一个立体图;图5是该实施例卸除一个固定单元后的一个剖视图;图6是图5的一个局部放大图;及图7是沿图6中的线Ⅶ-Ⅶ的一个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防水散热保护壳的一个实施例,包含一个外壳单元1、一个固定单元2、一个吸震件3,及一个散热单元4。该外壳单元1包括一个下壳11,及一个与该下壳11连接的上壳12,该下壳11与该上壳12相配合界定出一个用于容置一个行动装置(图未示)的容纳空间13。该下壳11具有一个底面111,及数个形成于该底面111并延伸至与该容纳空间13连通的透气孔112。该上壳12具有一个能透光的窗口121,该上壳12能相对于该下壳11开启或闭合,在本实施例中,当该上壳12与下壳11闭合时,能防止水气及灰尘进入该容纳空间13。如图2、3所示,该固定单元2包括一个安装部20,及一个设置在该安装部20的卡挚部21,在本实施例中,该安装部20为一个能套设在使用者的手臂上的束带。另外,可以理解的是,该安装部20也能为一个安装于自行车的龙头上的支架。如图2、5所示,该吸震件3能卸除地设置于该容纳空间13内,该吸震件3包括一个开口31,该开口31连通所述透气孔112与该容纳空间13。在本实施例中,该吸震件3能对放置在该容纳空间13内的该行动装置产生避震的作用。如图4至图6所示,该散热单元4包括一个气流导引座40、一个安装板50,及一片防水透气膜60。该气流导引座40设置于该下壳11的底面111,该气流导引座40具有一个基壁400、一个设置于该基壁400的凸台410、四个设置于该基壁400的肋脚420、一个设置于该凸台410的第一分隔肋430,及一个设置于该凸台410的第二分隔肋440,该气流导引座40并界定出两个对应于所述透气孔112的第一流道450,及两个对应于所述透气孔112的第二流道460,该基壁400具有一个与该底面111互相间隔的内侧面401,及一个相反于该内侧面401的外侧面402,该外侧面402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防水散热保护壳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水散热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外壳单元,界定出一个容纳空间,该外壳单元具有一个底面,及数个形成于该底面并延伸至与该容纳空间连通的透气孔;及一个散热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外壳单元的底面并界定出数个对应于所述透气孔的流道的气流导引座,该气流导引座具有一个基壁,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该基壁的分隔肋,该基壁具有一个与该底面互相间隔的内侧面,该分隔肋设置于该内侧面并与该底面抵接,所述流道用来导流并介于该内侧面与该底面间,每一个流道连通外界与所对应的透气孔,用来进气的其中一个流道经由所对应的透气孔连通该容纳空间与外界,用来出气的另一个流道相反于该其中一个流道,并经由所对应的透气孔连通该容纳空间与外界,该分隔肋介于该其中一个流道与该另一个流道间,并阻断该其中一个流道与该另一个流道,使该其中一个流道与该另一个流道互不连通;借此,气流能经由该其中一个流道与该其中一个流道所对应的透气孔流入该容纳空间,并经由该另一个流道所对应的透气孔与该另一个流道排出该容纳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散热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外壳单元,界定出一个容纳空间,该外壳单元具有一个底面,及数个形成于该底面并延伸至与该容纳空间连通的透气孔;及一个散热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外壳单元的底面并界定出数个对应于所述透气孔的流道的气流导引座,该气流导引座具有一个基壁,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该基壁的分隔肋,该基壁具有一个与该底面互相间隔的内侧面,该分隔肋设置于该内侧面并与该底面抵接,所述流道用来导流并介于该内侧面与该底面间,每一个流道连通外界与所对应的透气孔,用来进气的其中一个流道经由所对应的透气孔连通该容纳空间与外界,用来出气的另一个流道相反于该其中一个流道,并经由所对应的透气孔连通该容纳空间与外界,该分隔肋介于该其中一个流道与该另一个流道间,并阻断该其中一个流道与该另一个流道,使该其中一个流道与该另一个流道互不连通;借此,气流能经由该其中一个流道与该其中一个流道所对应的透气孔流入该容纳空间,并经由该另一个流道所对应的透气孔与该另一个流道排出该容纳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散热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气流导引座界定出四个间隔设置的流道,将所述流道的其中两者分别定义为一个第一流道,将所述流道的另两者分别定义为一个第二流道,该气流导引座具有两个互相交错的分隔肋,将其中一个分隔肋定义为第一分隔肋,将另一个分隔肋定义为第二分隔肋,所述第一流道呈相反设置,并被该第一分隔肋阻断,所述第二流道呈相反设置,并被该第二分隔肋阻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散热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气流导引座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基壁的内侧面并与该外壳单元的底面互相间隔的凸台,及四个等角度间隔设置于该内侧面并延伸至与该凸台连接的肋脚,该第一、二分隔肋设置于该凸台的顶侧,所述肋脚与该外壳单元的底面抵接,每一个第一流道由该基壁、该凸台、其中两相邻的肋脚与该第一分隔肋所配合界定,每一个第二流道由该基壁、该凸台、其中两相邻的肋脚与该第二分隔肋所配合界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散热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第一流道具有一个位于该基壁、该凸台与该其中两相邻的肋脚间的第一导流段,及一个位于该凸台、该其中两相邻的肋脚与该第一分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勇仁
申请(专利权)人:祐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