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112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包括相互连接的绝缘外壳和解锁件,以及夹紧件,所述夹紧件位于所述绝缘外壳内部,所述夹紧件用于固定外部导线并与所述外部导线电连接,所述解锁件穿过所述绝缘外壳直接按压所述夹紧件以实现所述夹紧件的解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摒弃了通过杠杆原理撬动锁定解锁件的现有技术,将解锁的过程简化为直接按压的动作,操作舒适且简便省力;增大了夹紧件中的导电面积,能够适应接插0.5‑2.5平方的电线;硬导线直接插入连接,不需要其他任何多余步骤,能够实现硬导线的快速插接;导电部的铜片接触导线面积大,使电线通电后温升更低,接线导电效果更佳;接线端子组件少,安装方便。

Terminal b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线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线端子,尤其涉及一种无螺纹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目前的无螺纹接线端子的主要结构一般包括外壳、锁定解锁件和夹紧件,其中锁定解锁件用于启闭位于外壳内部的夹紧件,使得夹紧件开启时导线能够插入夹紧件并在夹紧件闭合时将导线保持在接线端子的外壳内部,从而实现导线的固定和多个导线之间的连接。锁定解锁件具有与外壳相配合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不仅用于将锁定解锁件与外壳连接,而且在启闭夹紧件时还能起到杠杆支点的作用。当抬起锁定解锁件的一端,通常是远离接线插口的一端,则在杠杆作用下,锁定解锁件的另一端会下压直至接触夹紧件,从而控制夹紧件的启闭。这样的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是,锁定解锁件需要一定长度的力臂才能通过杠杆作用向夹紧件施加外力,而通常,施力一端应当尽量占据锁定解锁件的大部分长度,或者说,施力时应当保证施力一端具有较大的力臂以产生较大的力矩,才能使受力端以较大的力量施加到夹紧件上。这种结构对锁定解锁件本身的刚性、稳定性及其与外壳之间的连接机构的加工精度、牢固度等参数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导线安装与拆卸过程中以直接按压的方式替代现有技术中的杠杆撬动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接线端子加工复杂,操作费力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接线端子,包括相互连接的绝缘外壳和解锁件,以及夹紧件,所述夹紧件位于所述绝缘外壳内部,所述夹紧件用于固定外部导线并与所述外部导线电连接,所述解锁件穿过所述绝缘外壳直接按压所述夹紧件以实现所述夹紧件的解锁。进一步地,所述夹紧件包括导电部和夹持部,所述导电部和夹持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夹紧件至少包括1个所述导电部和2个并排连接的所述夹持部。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包括固定段、折弯段和夹持段,所述固定段与夹持段通过所述折弯段连接并形成锐角α。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段与所述导电部配合夹紧所述导线的前端。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段与导电部相接触的边缘中部设有缺口。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部包括依次连接的接线段、连接段和底部,所述接线段和底部相互平行,所述连接段分别与所述接线段和底部垂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外壳与解锁件可拆卸连接,且解锁件具有活动部,所述活动部能够先穿过设置在绝缘外壳上的第一通孔伸入绝缘外壳内部,并继续穿过设置在所述导电部上的第二通孔接触所述夹紧件,所述活动部可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夹紧件发生转动或位移。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部包括一体成型的按压板和压块,所述按压板具有适合人体手指按压的向下凹陷的弧面,所述压块用于在按压时挤压并驱动所述夹持段与所述导电部脱离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外壳与解锁件通过密封盖卡接。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外壳与解锁件直接卡接。进一步地,所述解锁件具有密封部,所述绝缘外壳与所述密封部卡接,所述密封部的内表面设有加强筋,所述绝缘外壳设有供所述加强筋卡入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解锁件具有活动部,所述活动部能够先穿过设置在绝缘外壳上的第一通孔伸入绝缘外壳内部,并继续穿过设置在所述导电部上的第二通孔接触所述夹紧件,所述活动部可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夹紧件发生转动或位移,所述活动部与绝缘外壳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压块为对称设置在所述按压板下表面的一对。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外壳上还开设有用于检测电压电流的测试孔。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外壳外底部还设有通用插脚,用于将接线端子固定在电器元件平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摒弃了通过杠杆原理撬动锁定解锁件的现有技术,将解锁的过程简化为直接按压的动作,操作舒适且简便省力;2、增大了夹紧件中的导电面积,能够适应接插0.5-2.5平方的电线;3、硬导线直接插入连接,不需要其他任何多余步骤,能够实现硬导线的快速插接;4、导电部的铜片增大接触导线面积,使通电后电线温升更低,导电效果更佳;5、接线端子组件少,安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绝缘外壳100(不含密封盖160)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解锁件200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密封盖160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接线端子的夹紧件300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接线端子的导电部310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接线段子的夹持部320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绝缘外壳100’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解锁件200’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12所示,本技术的接线端子,包括相互连接的绝缘外壳100和解锁件200,以及夹紧件300。绝缘外壳100内部具有连续的内表面110,内表面110构成了与外界相连通的空腔111,内表面110具有从内表面110向空腔111内突起的固定部120,固定部120能够将夹紧件300固定在空腔111内并保持夹紧件300不会发生移动,绝缘外壳100的固定部120能够插入缝隙301,以实现夹紧件300在装入绝缘外壳100内部时的快速定位,以及装入后进一步固定,防止夹紧件300在绝缘外壳100内部移位。固定部120为凸起的板状、块状或者片状等利于插入缝隙301的结构。绝缘外壳100还具有与空腔111及夹紧件300相连通的第一通道130,以供外部导线穿入,并能够使外部导线直接插入夹紧件300。直接插入是指外部导线在第一通道130内部移动时不发生弯曲或者折叠,直到导线的前端插入夹紧件300,并被夹紧件300夹住,也就是说,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并固定在接线端子内部,只需要一个动作。并且在外力直接拉动导线时,导线的前端不脱离夹紧件300,除非有足够的外力施加到夹紧件300时,夹紧件300才会松开导线的前端,但也不会将导线或者其前端弹出或者推出,仅仅是解除对导线的前端的夹紧状态,因此,如果要将导线从接线端子中拉出,需要两个动作,第一,先对夹紧件300施加外力,使夹紧件300解除夹紧状态,第二,再对导线施加另外一个外力,拉出导线。夹紧件300至少具有夹紧和导电两个功能。夹紧功能是指,能够夹紧导线的前端;导电功能是指,使得导线的前端与夹紧件300接触并与夹紧件300的至少一部分实现电连接。除此之外,夹紧件300还能够被稳定地保持在空腔111内部,为了实现该目的,夹紧件300具有能够与空腔111内部稳定配合的结构,例如,夹紧件300具有与突起的固定部120相配合的缝隙301。在装配接线端子时,该结构还能够实现夹紧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接线端子,包括相互连接的绝缘外壳(100,100’)和解锁件(200,200’),以及夹紧件(300),所述夹紧件(300)位于所述绝缘外壳(100,100’)内部,所述夹紧件(300)用于固定外部导线并与所述外部导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200,200’)穿过所述绝缘外壳(100,100’)直接按压所述夹紧件(300)以实现所述夹紧件(300)的解锁。/n

【技术特征摘要】
1.接线端子,包括相互连接的绝缘外壳(100,100’)和解锁件(200,200’),以及夹紧件(300),所述夹紧件(300)位于所述绝缘外壳(100,100’)内部,所述夹紧件(300)用于固定外部导线并与所述外部导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200,200’)穿过所述绝缘外壳(100,100’)直接按压所述夹紧件(300)以实现所述夹紧件(300)的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件(300)包括导电部(310)和夹持部(320),所述导电部(310)和夹持部(32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件(300)至少包括1个所述导电部(310)和2个并排连接的所述夹持部(3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320)包括固定段(321)、折弯段(322)和夹持段(323),所述固定段(321)与夹持段(323)通过所述折弯段(322)连接并形成锐角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段(323)与所述导电部(310)配合夹紧所述导线的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段(323)与导电部(310)相接触的边缘中部设有缺口(330)。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310)包括依次连接的接线段(311)、连接段(312)和底部(313),所述接线段(311)和底部(313)相互平行,所述连接段(312)分别与所述接线段(311)和底部(313)垂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100,100’)与解锁件(200,200’)可拆卸连接,且解锁件(200,200’)具有活动部(210),所述活动部(210)能够先穿过设置在绝缘外壳(100,100’)上的第一通孔(140)伸入绝缘外壳(100,100’)内部,并继续穿过设置在所述导电部(310)上的第二通孔(370)接触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淑玲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高超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