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909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线连接器,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壳体贯穿开设有插槽;按钮,所述按钮活动抵接在所述壳体的顶端中部;延伸块,多个所述延伸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按钮的底端两侧,并延伸至插槽中;第一接触片,所述第一接触片安置在所述插槽的内腔底部;第二接触片,所述第二接触片安置在所述插槽的内腔顶部。该导线连接器,相比现有的接线端子,其使用更加轻松,对线路的固定更加迅速,插入固定后导线受到弯折端的限制,使得导线具有一定的抗拉拽效果,满足市场使用需求,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线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为一种导线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许多情况下,需要对导线进行连接,例如,在利用应变片测量应变的过程中,需要将应变片的引出导线(简称为引线)与和应变仪等测量终端连接的导线进行连接,以实现检测信号的传输;
[0003]现如今对于导线连接的方法较多,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手动剥线缠绕后使用绝缘胶带绝缘处理的方案,但是该方案在处理导线连接的过程中较为繁琐,耗时较长,另外市面上也出现一些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能小幅度提升导线连接速度,但是在面对多线连接任务时,其连接效果和速度仍然较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导线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线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在面对多线连接任务时,其连接效果和速度仍然较差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线连接器,包括:
[0006]壳体,所述壳体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壳体贯穿开设有插槽;
[0007]按钮,所述按钮活动抵接在所述壳体的顶端中部;
[0008]延伸块,多个所述延伸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按钮的底端两侧,并延伸至插槽中;
[0009]第一接触片,所述第一接触片安置在所述插槽的内腔底部;
[0010]第二接触片,所述第二接触片安置在所述插槽的内腔顶部。
[0011]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接触片上开设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且所述第一弯折部高于所述第二弯折部。
[001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片的中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高于两个所述第二弯折部。
[0013]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块的底端外侧开设有卡槽,且所述卡槽与所述第一接触片的弯折端抵接。
[0014]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接触片的两端均为弯折状态,其弯折后形成的角度为锐角。
[0015]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接触片的弯折端与所述第一接触片之间形成插接区域。
[0016]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上开设有定位孔。
[0017]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线连接器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安置在所述壳体的顶端中部,并与所述按钮相接触;插块,所述插块固定安置在所述按钮的底端中部,且活动贯穿于所述固定块并延伸至所述插槽中。
[0018]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块贯穿于所述定位孔,且所述插块底端与所述
插槽内部留有间隙。
[0019]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块的底端设置有防止按钮脱落的限位凸起。
[002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钮表面设置有防滑纹理。
[0021]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所述壳体之间还连接有连接块,且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通孔。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该导线连接器,通过多个壳体和插槽的方案能够在连接器的两端连接更多数量的导线,其导线的连接和固定依靠按钮来实现,当工作人员按下按钮的一端后,按钮倾斜并向下方的第一接触片的一端施加压力,受压后的第一接触片形状发生变化,其两侧的弯折端受压向下弯折,处于受压状态的第一接触片的两端将远离第二接触片的两端,此时在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之间形成插接区域,该插接区域作为对外部导线的卡接空间,当工作人员将导线插入后,可在第二接触片两端倾斜面的作用下,顺利滑入插接区域中,完成导线插接后,工作人员松开按钮,在第一接触片两端弯折部的弹力作用下,使其恢复到初始形状,在第二接触片形状恢复的过程中,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之间的间距之间减小,直至将插接区域内的导线卡接固定,至此完成该端导线的连接过程,对侧的导线连接流程步骤同理,由此可知,工作人员仅需要按动按钮的一端,然后插入导线松开按钮即可完成导线连接。如果需要插接的导线足够硬,也可以不按压按钮2,直接将硬导线插入即可卡紧固定,完成的导线连接。相比现有的接线端子,其使用更加轻松,对线路的固定更加迅速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接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接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中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壳体,2、按钮,3、延伸块,4、插槽,5、第一接触片,6、第二接触片,7、固定块,8、连接块,9、通孔,10、第一弯折部,11、第二弯折部,12、定位孔,13、插块,14、卡槽,15、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导线连接器,包括:壳体1、按钮2、延伸块3、插槽4、第一接触片5和第二接触片6,壳体1的数量为多个,且壳体1贯穿开设有插槽4,按钮2活动抵接在壳体1的顶端中部,多个延伸块3分别设置在按钮2的底端两侧,并延伸至插槽4中,第一接触片5安置在插槽4的内腔底部,第二接触片6安置在插槽4的内腔顶部。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方案通过多个壳体1和插槽4的方案能够在
连接器的两端连接更多数量的导线,其导线的连接和固定依靠按钮2来实现,当工作人员按下按钮2的一端后,按钮2倾斜并向下方的第一接触片5的一端施加压力,受压后的第一接触片5形状发生变化,其两侧的弯折端受压向下弯折,处于受压状态的第一接触片5的两端将远离第二接触片6的两端,此时在第一接触片5和第二接触片6之间形成插接区域,该插接区域作为对外部导线的卡接空间,当工作人员将导线插入,完成导线插接后,工作人员松开按钮2,在第一接触片5两端弯折部的弹力作用下,使其恢复到初始形状,在第二接触片6形状恢复的过程中,第一接触片5和第二接触片6之间的间距之间减小,直至将插接区域内的导线卡接固定,至此完成该端导线的连接过程,对侧的导线连接流程步骤同理,由此可知,工作人员仅需要按动按钮2的一端,然后插入导线松开按钮2即可完成导线连接,相比现有的接线端子,其使用更加轻松,对线路的固定更加迅速,为了保证线路的连通效果,在本方案中第一接触片5和第二接触片6优选为铜片。可以理解的是,如果需要插接的导线足够硬,也可以不按压按钮2,直接将硬导线插入即可卡紧固定,完成的导线连接。
[0032]在一些示例中,更进一步的,第二接触片6上开设有第一弯折部10和第二弯折部11,且第一弯折部10高于第二弯折部11。
[003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壳体(1)贯穿开设有插槽(4);按钮(2),所述按钮(2)活动抵接在所述壳体(1)的顶端中部;延伸块(3),多个所述延伸块(3)分别设置在所述按钮(2)的底端两侧,并延伸至插槽(4)中;第一接触片(5),所述第一接触片(5)安置在所述插槽(4)的内腔底部;第二接触片(6),所述第二接触片(6)安置在所述插槽(4)的内腔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片(6)上开设有第一弯折部(10)和第二弯折部(11),且所述第一弯折部(10)高于所述第二弯折部(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10)位于所述第一接触片(5)的中部,所述第二弯折部(11)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部(10)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10)高于两个所述第二弯折部(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块(3)的底端外侧开设有卡槽(14),且所述卡槽(14)与所述第一接触片(5)的弯折端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导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片(6)的两端均为弯折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淑玲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高超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