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防撞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225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防撞桶,包括缓冲桶体和转动轴承组件,所述缓冲桶体套在外部构件外,所述转动轴承组件固定套接在外部构件和所述缓冲桶体之间,使所述缓冲桶体与所述外部构件可相对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车辆从侧面撞击后,通过转动轴承组件的旋转作用可以将冲击能量卸载,转化为旋转能量,减少对外部构件的撞击力,很好地保护外部构件,防止受到车辆撞击而导致外部构件倾斜、断裂和倾倒的情况发生。转动轴承组件的旋转阻力小,更易将撞击能量转化为旋转能量。

A rotating anti-collision bu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防撞桶
本技术涉及用来减小由于车辆冲击而造成的对路旁结构损破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旋转防撞桶。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安装在交通区域及附属地带的电线杆受到车辆撞击而导致电线杆倾斜、断裂和倒杆的情况发生,目前主要通过在电线杆底部采用砖砌或混凝土浇筑防撞墩的方式加固电线杆基础。然而,采用砖砌或混凝土浇筑的防撞墩存在以下缺陷:其一,砖砌或混凝土浇筑的防撞墩均为刚性防护措施,在受到汽车的撞击时,并不能吸收撞击能量,而是将能量整体传递给电线杆,造成电线杆损伤;其二,传统电线杆防撞墩体积较大,对于路上行人的通行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三,传统的砖砌或混凝土浇筑的防撞墩,在冻融破坏及其他作用下,易老化、开裂,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最后,传统电线杆防撞墩在受到汽车撞击的同时,由于两者都属刚性,会对汽车以及车内人员造成较大的伤害,危及车内人员安全。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硬质和软质两种防撞桶:硬质防撞桶主要通过外面的3M反光膜来引起开车司机对电杆进行避让;软质防撞桶内部有聚氨酯填充物,通过填充物缓冲层对撞击能量进行吸收,减小车辆对电线杆的直接撞击力。这两种防撞桶对电线杆的保护作用是有限的,难以达到完全保护电杆的目的,所以亟需开发新型结构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对电线杆的防护能力。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旋转防撞桶,包括缓冲桶体和转动轴承组件,所述缓冲桶体套在外部构件外,所述转动轴承组件套接在外部构件和所述缓冲桶体之间,使所述缓冲桶体与所述外部构件可相对转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车辆从侧面撞击后,通过转动轴承组件的旋转作用可以将冲击能量卸载,转化为旋转能量,减少对外部构件的撞击力,很好地保护外部构件,防止受到车辆撞击而导致外部构件倾斜、断裂和倾倒的情况发生。转动轴承组件的旋转阻力小,更易将撞击能量转化为旋转能量。具体的,所述外部构件可以为电线杆或其他的道路旁的柱体。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还包括缓冲支架,所述缓冲支架固定套设在所述外部构件与所述转动轴承组件之间。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缓冲支架在转动轴承组件内侧,吸收轴承组件受到的冲击能量,减少对转动轴承组件的损害。进一步,所述缓冲支架包括椭圆形的缓冲圈,所述缓冲圈套设在所述外部构件的外侧。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椭圆形缓冲圈具有一定的变形量,缓冲圈可以将转动轴承组件受到的冲击能量卸载,减少转动轴承组件的损害。进一步,所述缓冲支架还包括抱箍,所述缓冲圈与所述抱箍固定连接,所述抱箍固定套设在所述外部构件的外侧。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缓冲圈通过抱箍与外部构件连接,安装方便、连接稳固,可以灵活选择缓冲圈的安装高度,进而决定旋转防撞桶的安装高度。避免了缓冲桶体安装位置过低与地面摩擦,进而增加转动阻力影响防撞效果。进一步,所述缓冲桶体包括空心的壳体。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外壳采用空心的壳体,制造成本低,这种结构主要依靠旋转来卸载撞击能量,侧壁缓冲有限。进一步,所述缓冲桶体还包括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容纳与所述壳体内。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壳体内侧填充弹性体,增加缓冲桶体的缓冲性能,受到高强度撞击的时候壳体不会凹陷。进一步,所述弹性体的材质为聚氨酯微孔弹性体,所述壳体的材质为低密度聚乙烯。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外壳采用韧性较好的LDPE材料,在车辆撞击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保护聚氨酯微孔弹性体,且其化学性质稳定,抗紫外线、耐候性优良,户外使用寿命超过十年。聚氨酯微孔弹性体主要物性超过其它相对密度相同的泡沫体或海绵材料。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的弹性好、变形大,能吸收较大冲击和震动能量,其特点是质轻、使用寿命长。进一步,所述转动轴承组件包括内轨道、外轨道和滚珠,所述内轨道和所述外轨道均为圆环形,所述外轨道套设在所述内轨道的外侧,所述滚珠夹设在所述内轨道和所述外轨道之间,所述内轨道固定套接在所述外部构件的外侧,所述外轨道固定套设在所述缓冲桶体的内侧,所述内轨道和所述外轨道可相对转动。进一步,所述滚珠的数量为奇数。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车辆撞击时,单数滚珠结构更不平衡,极易发生旋转而卸载撞击力。进一步,还包括反光膜,所述反光膜固定设置于所述缓冲桶体的外侧。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外面的反光膜来引起开车司机的注意,对外部构件进行避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旋转防撞桶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旋转防撞桶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旋转防撞桶的爆炸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缓冲桶体,11、壳体,12、弹性体,2、转动轴承组件,21、内轨道,22、外轨道,23、滚珠,24、保持架,3、外部构件,4、缓冲支架,41、缓冲圈,42、抱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防撞桶,包括缓冲桶体1和转动轴承组件2,所述缓冲桶体1套在外部构件3外,所述转动轴承组件2套接在外部构件3和所述缓冲桶体1之间,使所述缓冲桶体1与所述外部构件3可相对转动。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缓冲支架4,所述缓冲支架4固定套设在所述外部构件3与所述转动轴承组件2之间。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缓冲支架4包括椭圆形的缓冲圈41,所述缓冲圈41套设在所述外部构件3的外侧。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缓冲支架4还包括抱箍42,所述缓冲圈41与所述抱箍42固定连接,所述抱箍42固定套设在所述外部构件3的外侧。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抱箍42包括两个半片抱箍,半片抱箍呈半圆环状,所述半片抱箍的两端向外弯折,各形成一个安装耳,安装耳上均设有螺栓孔,两个所述半片抱箍对合后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缓冲圈41包括两个u形的钢筋,所述钢筋的两端具有螺纹,一个钢筋的两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半片抱箍的两个安装耳一一对应并穿过所述安装耳,钢筋的两端与螺母螺纹连接。另一个所述钢筋以上述方式安装在另一个所述半片抱箍上。两个所述半片抱箍安装在所述外部构件3的外侧并通过螺栓连接,两个所述钢筋形成椭圆形的环状。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缓冲桶体1包括空心的壳体11。具体的,如图1-图3所示,所述缓冲桶体1包括两个半桶体,所述半桶体为半个环形柱体,两个所述半桶体对接后形成环形的桶体。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缓冲桶体1还包括弹性体12,所述弹性体12容纳与所述壳体11内。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性体12的材质为聚氨酯微孔弹性体,所述壳体11的材质为低密度聚乙烯。可替换的,所述缓冲桶体1为实心的,所述缓冲桶体1的材质为橡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防撞桶,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桶体(1)和转动轴承组件(2),所述缓冲桶体(1)套在外部构件(3)外,所述转动轴承组件(2)套接在外部构件(3)和所述缓冲桶体(1)之间,使所述缓冲桶体(1)与所述外部构件(3)可相对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防撞桶,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桶体(1)和转动轴承组件(2),所述缓冲桶体(1)套在外部构件(3)外,所述转动轴承组件(2)套接在外部构件(3)和所述缓冲桶体(1)之间,使所述缓冲桶体(1)与所述外部构件(3)可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旋转防撞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支架(4),所述缓冲支架(4)固定套设在所述外部构件(3)与所述转动轴承组件(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旋转防撞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支架(4)包括椭圆形的缓冲圈(41),所述缓冲圈(41)套设在所述外部构件(3)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旋转防撞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支架(4)还包括抱箍(42),所述缓冲圈(41)与所述抱箍(42)固定连接,所述抱箍(42)固定套设在所述外部构件(3)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旋转防撞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桶体(1)包括空心的壳体(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旋转防撞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俊才孙超唐国初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