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循环装置和制冷循环装置的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4072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4:58
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备蒸发器、第1压缩机、第2压缩机、冷凝器、气液分离罐、第1循环通路和第2循环通路。在将储存于气液分离罐的液相制冷剂向气液分离罐的外部排出之后,启动第1压缩机和第2压缩机。可以设有将储存于气液分离罐的液相制冷剂向气液分离罐的外部引导的排出通路。

Driving method of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冷循环装置和制冷循环装置的驱动方法
本公开涉及制冷循环装置和制冷循环装置的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构成为使制冷剂以两个阶段膨胀的制冷循环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6示出专利文献1记载的以往的制冷循环装置100。如图6所示,CO2制冷循环装置100由将CO2制冷剂压缩至超临界区域的压缩机103、将被压缩了的CO2制冷剂冷却的冷却器104、将被冷却了的CO2制冷剂减压至两相状态的减压装置106、107、以及使被减压了的CO2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102构成。CO2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减压装置106、107包括第1段减压装置106和第2段减压装置107。在第1段减压装置106与第2段减压装置107之间设有气液分离器105。压缩机103是螺杆压缩机103。在气液分离器105的气相部105a与螺杆压缩机103的密闭空间之间设有吸入回路108。第2段减压装置107与气液分离器105的液相部105b连接。专利文献1记载的运行方法中,将被第1段减压装置106减压了的两相状态的CO2制冷剂通过气液分离器105分离成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将分离出的气相制冷剂导入螺杆压缩机103的密闭空间,并且将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导入第2段减压装置107,进行稳定运行。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922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以往的技术构成中,由于压缩机103是螺杆压缩机,因此无论压缩机的吸入口与吐出口之间的压力比如何,都能够使压缩机103的转速增加至预定的转速。也就是说,能够启动制冷循环装置。但是,在使用多个涡轮压缩机作为压缩手段的情况下,有时在使多个涡轮压缩机的转速上升的过程中,低压级压力比会大大超过通常运行时的低压级压力比。其结果,有时在低压级的压缩机中会发生喘振,从而无法启动制冷循环装置。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防止喘振发生并启动制冷循环装置的技术。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的驱动方法,是驱动制冷循环装置的方法,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备:使液相制冷剂蒸发而生成气相制冷剂的蒸发器;将所述蒸发器的所述气相制冷剂压缩并吐出的第1压缩机;将从所述第1压缩机吐出的所述气相制冷剂压缩并吐出的第2压缩机;使从所述第2压缩机吐出的所述气相制冷剂冷凝而生成液相制冷剂的冷凝器;以及储存由所述冷凝器生成的所述液相制冷剂,并且使所述液相制冷剂蒸发而生成气相制冷剂,向所述第2压缩机供给所述气相制冷剂的气液分离罐,所述第1压缩机和所述第2压缩机分别是速度型压缩机,所述方法包括在将储存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所述液相制冷剂向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外部排出之后,启动所述第1压缩机和所述第2压缩机。根据本公开的技术,能够防止喘振发生并启动制冷循环装置。附图说明图1A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图1B是变形例1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为启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而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图3A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图3B是变形例2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图3C是变形例3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图4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图5A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4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图5B是表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停止时的状态的图。图5C是变形例4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图5D是变形例5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图5E是变形例6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图6是以往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成为本公开的基础的见解)在以放置于高温下(例如30℃)的状态启动制冷循环装置的情况下,储存于蒸发器的液相制冷剂的温度会由于液相制冷剂自身的蒸发而逐渐降低。蒸发器内部的压力会伴随液相制冷剂的温度降低而逐渐降低。另一方面,通过储存于气液分离器的液相制冷剂维持高温状态,中间压力高的状态得以持续。这是由于中间压力取决于气液分离器中储存的液相制冷剂的温度。在压缩机是容积型压缩机的情况下,无论中间压力如何,都能够启动制冷循环装置。但是,在通过多个涡轮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的情况下,有时在使涡轮压缩机的转速上升的过程中,低压级压力比会大大超过通常运行时的低压级压力比。其结果,有时在低压级的压缩机中会发生喘振,从而无法启动制冷循环装置。为了防止喘振,抑制低压级压力比的扩大是有效的。“低压级压力比”是指中间压力相对于蒸发器内部的压力之比。中间压力是气液分离器内部的压力。(本公开涉及的技术方案的概要)本公开的第1技术方案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的驱动方法,是驱动制冷循环装置的方法,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备:使液相制冷剂蒸发而生成气相制冷剂的蒸发器;将所述蒸发器的所述气相制冷剂压缩并吐出的第1压缩机;将从所述第1压缩机吐出的所述气相制冷剂压缩并吐出的第2压缩机;使从所述第2压缩机吐出的所述气相制冷剂冷凝而生成液相制冷剂的冷凝器;以及储存由所述冷凝器生成的所述液相制冷剂,并且使所述液相制冷剂蒸发而生成气相制冷剂,向所述第2压缩机供给所述气相制冷剂的气液分离罐,所述第1压缩机和所述第2压缩机分别是速度型压缩机,所述方法包括在将储存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所述液相制冷剂向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外部排出之后,启动所述第1压缩机和所述第2压缩机。根据第1技术方案,防止低压级压力比(中间压力/蒸发器内的压力)大大超过通常运行时的低压级压力比,由此即使是放置于高温下的状态,也能够不发生喘振地启动制冷循环装置。本公开的第2技术方案,例如在第1技术方案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可以还具备将储存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所述液相制冷剂向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外部引导的排出通路,可以经由所述排出通路向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外部排出所述液相制冷剂。如果能够向气液分离罐的外部排出液相制冷剂,则能够防止喘振。本公开的第3技术方案,例如在第2技术方案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所述排出通路可以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罐和所述蒸发器,储存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所述液相制冷剂可以从所述气液分离罐向所述蒸发器流动。在排出通路的连接目标是冷凝器的情况下,不需要额外设置用于保存气液分离罐的液相制冷剂的罐。本公开的第4技术方案,例如在第3技术方案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的驱动方法中,可以停止从所述气液分离罐向所述蒸发器供给所述液相制冷剂,并且启动所述第1压缩机和所述第2压缩机。这样能够切实地防止喘振。本公开的第5技术方案,例如在第2技术方案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所述排出通路可以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罐和所述冷凝器,储存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所述液相制冷剂可以从所述气液分离罐向所述冷凝器流动。在排出通路的连接目标是冷凝器的情况下,不需要额外设置用于保存气液分离罐的液相制冷剂的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的驱动方法,是驱动制冷循环装置的方法,/n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备:/n使液相制冷剂蒸发而生成气相制冷剂的蒸发器;/n将所述蒸发器的所述气相制冷剂压缩并吐出的第1压缩机;/n将从所述第1压缩机吐出的所述气相制冷剂压缩并吐出的第2压缩机;/n使从所述第2压缩机吐出的所述气相制冷剂冷凝而生成液相制冷剂的冷凝器;以及/n储存由所述冷凝器生成的所述液相制冷剂,并且使所述液相制冷剂蒸发而生成气相制冷剂,向所述第2压缩机供给所述气相制冷剂的气液分离罐,/n所述第1压缩机和所述第2压缩机分别是速度型压缩机,/n所述方法包括在将储存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所述液相制冷剂向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外部排出之后,启动所述第1压缩机和所述第2压缩机。/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04 JP 2017-232231;20181101 JP 2018-206481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的驱动方法,是驱动制冷循环装置的方法,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备:
使液相制冷剂蒸发而生成气相制冷剂的蒸发器;
将所述蒸发器的所述气相制冷剂压缩并吐出的第1压缩机;
将从所述第1压缩机吐出的所述气相制冷剂压缩并吐出的第2压缩机;
使从所述第2压缩机吐出的所述气相制冷剂冷凝而生成液相制冷剂的冷凝器;以及
储存由所述冷凝器生成的所述液相制冷剂,并且使所述液相制冷剂蒸发而生成气相制冷剂,向所述第2压缩机供给所述气相制冷剂的气液分离罐,
所述第1压缩机和所述第2压缩机分别是速度型压缩机,
所述方法包括在将储存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所述液相制冷剂向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外部排出之后,启动所述第1压缩机和所述第2压缩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驱动方法,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具备将储存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所述液相制冷剂向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外部引导的排出通路,
经由所述排出通路向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外部排出所述液相制冷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驱动方法,
所述排出通路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罐和所述蒸发器,
储存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所述液相制冷剂从所述气液分离罐向所述蒸发器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驱动方法,
停止从所述气液分离罐向所述蒸发器供给所述液相制冷剂,并且启动所述第1压缩机和所述第2压缩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驱动方法,
所述排出通路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罐和所述冷凝器,
储存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所述液相制冷剂从所述气液分离罐向所述冷凝器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驱动方法,
停止从所述气液分离罐向所述冷凝器供给所述液相制冷剂,并且启动所述第1压缩机和所述第2压缩机。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驱动方法,
还包括启动所述第1压缩机和所述第2压缩机之后,使所述气液分离罐中的所述液相制冷剂的液面上升。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驱动方法,
在将从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设置面到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底部为止的高度设为h1,并将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停止时的从所述设置面到所述蒸发器内的所述液相制冷剂的液面为止的高度设为h2时,满足h1≥h2。


9.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备:
使液相制冷剂蒸发而生成气相制冷剂的蒸发器;
将所述蒸发器的所述气相制冷剂压缩并吐出的第1压缩机,所述第1压缩机是速度型压缩机;
将从所述第1压缩机吐出的所述气相制冷剂压缩并吐出的第2压缩机,所述第2压缩机是速度型压缩机;
使从所述第2压缩机吐出的所述气相制冷剂冷凝而生成液相制冷剂的冷凝器;
将由所述冷凝器生成的所述液相制冷剂蒸发而生成气相制冷剂,向所述第2压缩机供给所述气相制冷剂的气液分离罐,
将所述冷凝器内的所述液相制冷剂向所述气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野文纪田村朋一郎丸桥伊织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