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有胶条贴合装置的合片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3294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有胶条贴合装置的合片机,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支撑板以及沿聚酯薄膜带传送方向依次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上料装置、线性合片装置、胶条贴合装置以及收料装置。其优点是:使用机械代替了人工将两层聚酯薄膜连接到一起,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和人力成本,而且两层聚酯薄膜带被牢固的压合在一起,不易分开;同时随着聚酯薄膜带的传输,双面胶条会粘在聚酯薄膜带上,以使工作人员将结合完成的聚酯薄膜带裁切成插兜后,只需要将双面胶条从插兜上撕下,即可将插兜粘到集邮册上,提高了集邮册的制作效率。

A laminating machine equipped with adhesive tape fit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有胶条贴合装置的合片机
本技术涉及集邮册制作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有胶条贴合装置的合片机。
技术介绍
集邮册是保存收藏邮票必备的册子,在集邮册中,每一页都有若干用聚酯薄膜制成的插兜,以便于集邮爱好者放置邮票。当前集邮册上的插兜都是由两片聚酯薄膜粘接形成的,在制作插兜时,采用手工涂胶,人力成本高,且效率低下,粘贴形成的插兜易出现粘贴不牢固的现象,而且在插兜制作完成后还需要手动的往插兜上涂胶,来将插兜粘到集邮册上,导致集邮册制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有胶条贴合装置的合片机,以解决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插兜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人工制作,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下,粘贴形成的插兜易出现粘贴不牢固的问题;问题二:插兜制作完成后还需要手动的往插兜上涂胶,来将插兜粘到集邮册上,导致的集邮册制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有胶条贴合装置的合片机,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支撑板以及沿聚酯薄膜带传送方向依次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上料装置、线性合片装置、胶条贴合装置以及收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沿聚酯薄膜带传送方向依次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第一放料辊、第二放料辊以及一组夹送辊,所述夹送辊设有两个且分别命名为第一夹送辊和第二夹送辊,所述第一夹送辊位于第二夹送辊上方且与第二夹送辊抵接,上料装置还包括两个分别用于驱动第一夹送辊与第二夹送辊转动的送料电机;所述线性合片装置包括沿聚酯薄膜带传送方向依次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第一合片机构以及第二合片机构,所述第一合片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第一转辊以及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第二转辊,所述第一转辊周壁上等间距一体设置有若干第一压合凸棱,所述第一压合凸棱与第二转辊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小于两层聚酯薄膜的厚度;所述第二合片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支撑平台以及设置在支撑平台正上方的第三转辊,所述第三转辊的轴线与第一转辊的轴线互相垂直,所述第三转辊周壁上一体设置有第二压合凸棱,所述第二压合凸棱与支撑平台之间留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的宽度小于两层聚酯薄膜的厚度,所述第二合片机构还包括用于同时驱动支撑平台与第三转辊在两个支撑板之间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胶条贴合装置包括沿聚酯薄膜带传送方向依次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第一聚酯薄膜带变向辊、胶条变向辊以及第二聚酯薄膜带变向辊,所述胶条变向辊位于第一聚酯薄膜带变向辊斜上方,所述第二聚酯薄膜带变向辊位于胶条变向辊斜上方,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有位于胶条变向辊上方的胶条放料辊;所述收料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收料辊以及驱动收料辊转动的收料电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第一放料辊和第二放料辊上装有成卷的聚酯薄膜带,第一放料辊和第二放料辊上的聚酯薄膜带的自由端叠在一起,然后依次从第一夹送辊与第二加送辊之间、第一转辊与第二转辊之间穿过,然后由第一聚酯薄膜带变向辊及胶条变向辊下方绕过第一聚酯薄膜带变向辊和胶条变向辊,然后再由第二聚酯薄膜带上方绕过第二聚酯薄膜带变向辊,最终固定到收料辊上;在胶条放料辊上装有若干成卷的双面胶条,双面胶条的自由端经胶条变向辊下方绕过胶条变向辊,并粘在聚酯薄膜带的上表面;在送料电机、第一夹送辊、第二夹送辊、收料辊以及收料电机的作用下,两层聚酯薄膜带会同步的在合片机上间歇性运动并最终收卷到收料辊上,随着两层聚酯薄膜带的间隙性传输,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会发生转动,同时由于第一压合凸棱与第二转辊之间的间隙小于两层聚酯薄膜的厚度,所以当两层聚酯薄膜从第一压合凸棱与第二转辊之间的间隙穿过时,两层聚酯薄膜对应的部分会受压结合到一起;当两层聚酯薄膜带处于运动状态时,第三转辊和支撑平台位于聚酯薄膜带的一侧,不与聚酯薄膜带接触,当两层聚酯薄膜带处于停止状态时,第三转辊和支撑平台会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由靠近一个支撑板的位置移动到靠近另一个支撑板的位置,在第三转辊和支撑平台的运动过程中,两层聚酯薄膜位于第三转辊与支撑平台之间的间隙中,同时在第二压合凸棱的作用下两层聚酯薄膜对应的部分会受压结合到一起;使用机械代替了人工将两层聚酯薄膜连接到一起,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和人力成本,而且两层聚酯薄膜带被牢固的压合在一起,不易分开;同时随着聚酯薄膜带的传输,双面胶条会粘在聚酯薄膜带上,以使工作人员将结合完成的聚酯薄膜带裁切成插兜后,只需要将双面胶条从插兜上撕下,即可将插兜粘到集邮册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胶条变向辊上滑动套设有若干胶条定位套,所述胶条定位套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环形的定位凹槽,所述胶条定位套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贯穿胶条定位套侧壁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中旋拧有第一顶紧螺栓,所述第一螺纹孔为沉头孔,所述第一顶紧螺栓为沉头螺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双面胶条经胶条定位套上的定位凹槽绕过胶条变向辊,从而避免在使用时,双面胶条沿胶条变向辊的轴向发生滑动,导致双面胶条不能粘到聚酯薄膜带上的预定位置,影响产品质量;同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调节胶条定位套在胶条变向辊上的位置来对双面胶条粘到聚酯薄膜带上的位置进行调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上侧开设有U形槽,所述胶条放料辊架设在两个支撑板开有U形槽处,所述胶条放料辊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分别抵接于两个支撑板相向或相背的一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工作人员将盘卷起来的双面胶条安装到胶条放料辊上,定位环的设置用于防止胶条放料辊沿其自身轴线方向滑动,导致胶条放料辊从支撑板上掉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胶条贴合装置还包括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支撑辊以及若干滑动套设在支撑辊上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外周侧开设有贯穿胶条定位套侧壁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中旋拧有第二顶紧螺栓,所述固定套的外周侧沿固定套的轴向间隔固定连接有两根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背离固定套的一端搭在胶条放料辊上周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盘卷起来的双面胶条安装在胶条放料辊上并位于同一个所述固定套上的两根定位杆之间,从而防止双面胶条沿胶条放料辊滑动,导致双面胶条从定位凹槽中脱出,导致双面胶条沿胶条变向辊的轴向发生滑动,导致双面胶条不能粘到聚酯薄膜带上的预定位置,影响产品质量,同时定位杆还可以对不同内径的盘卷起来的双面胶条进行定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位于同一个所述固定套上的两根定位杆之间设置有两个由瓦楞纸制成的定位圈,所述定位圈滑动套设在胶条放料辊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定位杆将成卷的双面胶条侧面磨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第一滑轨以及滑移连接在第一滑轨上的滑动块,所述支撑平台固接在滑动块上;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第二滑轨以及滑移连接在第二滑轨上的连接件,所述第三转辊转动连接在连接件上;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于同时驱动滑动块与连接件分别沿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在两个支撑板之间往复移动的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有胶条贴合装置的合片机,其特征是: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支撑板(1)以及沿聚酯薄膜带传送方向依次设置在两个支撑板(1)之间的上料装置(2)、线性合片装置(3)、胶条贴合装置(4)以及收料装置(5);/n所述上料装置(2)包括沿聚酯薄膜带传送方向依次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板(1)之间的第一放料辊(21)、第二放料辊(22)以及一组夹送辊,所述夹送辊设有两个且分别命名为第一夹送辊(23)和第二夹送辊(24),所述第一夹送辊(23)位于第二夹送辊(24)上方且与第二夹送辊(24)抵接,上料装置(2)还包括两个分别用于驱动第一夹送辊(23)与第二夹送辊(24)转动的送料电机(25);/n所述线性合片装置(3)包括沿聚酯薄膜带传送方向依次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板(1)之间的第一合片机构以及第二合片机构,所述第一合片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板(1)之间的第一转辊(38)以及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板(1)之间的第二转辊(39),所述第一转辊(38)周壁上等间距一体设置有若干第一压合凸棱(30),所述第一压合凸棱(30)与第二转辊(39)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小于两层聚酯薄膜的厚度;/n所述第二合片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支撑板(1)之间的支撑平台(31)以及设置在支撑平台(31)正上方的第三转辊(32),所述第三转辊(32)的轴线与第一转辊(38)的轴线互相垂直,所述第三转辊(32)周壁上一体设置有第二压合凸棱(321),所述第二压合凸棱(321)与支撑平台(31)之间留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的宽度小于两层聚酯薄膜的厚度,所述第二合片机构还包括用于同时驱动支撑平台(31)与第三转辊(32)在两个支撑板(1)之间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n所述胶条贴合装置(4)包括沿聚酯薄膜带传送方向依次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板(1)之间的第一聚酯薄膜带变向辊(41)、胶条变向辊(42)以及第二聚酯薄膜带变向辊(43),所述胶条变向辊(42)位于第一聚酯薄膜带变向辊(41)斜上方,所述第二聚酯薄膜带变向辊(43)位于胶条变向辊(42)斜上方,两个所述支撑板(1)之间转动连接有位于胶条变向辊(42)上方的胶条放料辊(44);/n所述收料装置(5)包括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板(1)之间的收料辊(51)以及驱动收料辊(51)转动的收料电机(5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有胶条贴合装置的合片机,其特征是: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支撑板(1)以及沿聚酯薄膜带传送方向依次设置在两个支撑板(1)之间的上料装置(2)、线性合片装置(3)、胶条贴合装置(4)以及收料装置(5);
所述上料装置(2)包括沿聚酯薄膜带传送方向依次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板(1)之间的第一放料辊(21)、第二放料辊(22)以及一组夹送辊,所述夹送辊设有两个且分别命名为第一夹送辊(23)和第二夹送辊(24),所述第一夹送辊(23)位于第二夹送辊(24)上方且与第二夹送辊(24)抵接,上料装置(2)还包括两个分别用于驱动第一夹送辊(23)与第二夹送辊(24)转动的送料电机(25);
所述线性合片装置(3)包括沿聚酯薄膜带传送方向依次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板(1)之间的第一合片机构以及第二合片机构,所述第一合片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板(1)之间的第一转辊(38)以及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板(1)之间的第二转辊(39),所述第一转辊(38)周壁上等间距一体设置有若干第一压合凸棱(30),所述第一压合凸棱(30)与第二转辊(39)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小于两层聚酯薄膜的厚度;
所述第二合片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支撑板(1)之间的支撑平台(31)以及设置在支撑平台(31)正上方的第三转辊(32),所述第三转辊(32)的轴线与第一转辊(38)的轴线互相垂直,所述第三转辊(32)周壁上一体设置有第二压合凸棱(321),所述第二压合凸棱(321)与支撑平台(31)之间留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的宽度小于两层聚酯薄膜的厚度,所述第二合片机构还包括用于同时驱动支撑平台(31)与第三转辊(32)在两个支撑板(1)之间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
所述胶条贴合装置(4)包括沿聚酯薄膜带传送方向依次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板(1)之间的第一聚酯薄膜带变向辊(41)、胶条变向辊(42)以及第二聚酯薄膜带变向辊(43),所述胶条变向辊(42)位于第一聚酯薄膜带变向辊(41)斜上方,所述第二聚酯薄膜带变向辊(43)位于胶条变向辊(42)斜上方,两个所述支撑板(1)之间转动连接有位于胶条变向辊(42)上方的胶条放料辊(44);
所述收料装置(5)包括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板(1)之间的收料辊(51)以及驱动收料辊(51)转动的收料电机(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有胶条贴合装置的合片机,其特征是:所述胶条变向辊(42)上滑动套设有若干胶条定位套(45),所述胶条定位套(45)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环形的定位凹槽(451),所述胶条定位套(45)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贯穿胶条定位套(45)侧壁的第一螺纹孔(452),所述第一螺纹孔(452)中旋拧有第一顶紧螺栓(453),所述第一螺纹孔(452)为沉头孔,所述第一顶紧螺栓(453)为沉头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有胶条贴合装置的合片机,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板(1)上侧开设有U形槽(441),所述胶条放料辊(44)架设在两个支撑板(1)开有U形槽(441)处,所述胶条放料辊(44)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定位环(442),所述定位环(442)分别抵接于两个支撑板(1)相向或相背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有胶条贴合装置的合片机,其特征是:胶条贴合装置(4)还包括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板(1)之间的支撑辊(46)以及若干滑动套设在支撑辊(46)上的固定套(47),所述固定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工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