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塑料颗粒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16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性塑料颗粒生产线,包括第一上料机构、挤出机构、第二上料机构和切粒机构,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机连接,减速机与料筒的一端连接,料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口模,料筒内设置有双螺杆,双螺杆与减速机连接,料筒外壁固定连接有加热器,第一上料机构固定连接于料筒靠近减速机的一端,第二上料机构设置于料筒一侧,且第二上料机构与料筒固定连接,切粒机构设置于出口模远离料筒的一侧,送料槽内设有传送带,传送带远离出口模的一端设有滚刀,传送带上方固定连接有压料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通过各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大大的提高了改性塑料颗粒的生产速度。通过搅拌杆搅动防止第一上料机构堵塞,保证了进料的流畅度。

A modified plastic particle product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性塑料颗粒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改性塑料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性塑料颗粒生产线。
技术介绍
改性塑料,是指在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基础上,经过填充、共混、增强等方法加工改性,提高了阻燃性、强度、抗冲击性、韧性等方面的性能的塑料制品。改性塑料颗粒生产的流程中需要经过上料,然后经过挤出机挤压成条形,然后经过冷却风干后通过切粒机切成大小均匀的颗粒,现有的改性塑料颗粒生产线需要用到多种机器配合,加工效率不够快,多种机器之间的整体组合不够连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性塑料颗粒生产线,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冷却装置和切粒机构配合,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加工更加机械化,减少人力资源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性塑料颗粒生产线,包括第一上料机构、挤出机构、第二上料机构和切粒机构,所述挤出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减速机、料筒和出口模,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与所述料筒的一端连接,所述料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口模,所述料筒内设置有双螺杆,所述双螺杆与所述减速机连接,所述料筒外壁固定连接有加热器,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料筒靠近所述减速机的一端,所述第二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料筒一侧,且所述第二上料机构与所述料筒固定连接,所述切粒机构设置于所述出口模远离所述料筒的一侧,所述切粒机构包括送料槽和滚刀,所述送料槽内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远离所述出口模的一端设有滚刀,所述传送带上方固定连接有压料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搅拌混合均匀的塑料颗粒通过第一上料机构上料到挤出机构中,该挤出机构为双螺杆挤出机,第一驱动电机通过减速机降低转速后驱动料筒内的双螺杆转动,双螺杆转动带动料筒内的塑料颗粒向前传送,塑料颗粒在料筒内传送的过程中,料筒外包裹设置的加热器持续加热,加热器将塑料颗粒融化成熔融状态,同时料筒侧面的第二上料机构同时向料筒内加入粉和玻纤,熔融状态的塑料与粉和玻纤互相融合从而制备出改性塑料,熔融状态的塑料通过双螺杆的作用从挤出机构的出口模挤出,出口模上有相应的模口,塑料挤出后形成改性塑料料条,改性塑料料条进入切粒机构的送料槽,送料槽内的传送带将改性塑料料条向前运输,压料辊压住料条,传送带带动料条前进带动压料辊反转,使料条稳定前进,料条经过传送带尽头,通过滚刀将料条切成大小均匀的改性塑料颗粒,可以通过控制滚刀的转动速率来控制切割的改性塑料颗粒大小。本技术通过各机构之间的配合,设计合理,通过第一上料机构、第二上料机构和挤出机配合制作改性塑料料条,然后经过切粒机切成改性塑料颗粒完成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优选的,还包括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吹风机和出风盖,所述吹风机通过管道与所述出风盖固定连接,所述出风盖为弧形结构,且所述出风盖设置于所述传送带上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出机构刚挤出的料条温度较高,需要及时冷却,否则容易产生变形,通过吹风机将冷风通过管道然后通过出风盖吹出,对料条进行冷却,使后续切粒的效果更好;出风盖采用弧形且凹面向下的结构设计,出风盖底部开设有细长的出风口,冷风经过出风口增强风力加快对料条的冷却。优选的,所述冷却机构有若干个,若干个冷却机构等距分布于所述传送带一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若干个等距缝补的冷却机构对料条进行冷却,进一步加强冷却效果,冷却机构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送料槽的长度来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搅拌杆和料仓,所述料仓底部与所述料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料仓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料仓与所述搅拌杆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颗粒在上料时容易形成堵塞,料仓底部设置搅拌杆,通过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搅拌杆转动,通过搅拌杆搅动防止塑料颗粒堵塞在料仓底部。优选的,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包括失重式喂料机和强制侧喂料机,所述失重式喂料机的出料口与所述强制式喂料机的进料口固定连接,所述强制侧喂料机出料端与所述料筒一侧固定连接。更优选的,所述第二上料机构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料筒的侧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失重式喂料机的作用是连续均匀的喂料,强制侧喂料机的作用是将材料强制从挤出机构侧面加入料筒内,通过失重式喂料机和强制侧喂料机的相互配合,即可均匀的将粉和玻纤从料筒侧面送入,配备两个第二上料机构,可以同时将粉和玻纤连续均匀的送入挤出机构内。优选的,所述出口模可拆卸更换设置于所述料筒一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不同规格的要求,更换不用的出口模,方便制作不同规格的改性塑料料条。、优选的,所述送料槽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滚刀下方,所述出料口固定连接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底部连接有出料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滚刀切割成的改性塑料颗粒由于自身重力的关系向下坠落,通过出料口、出料斗最后从出料管出料,在出料管底部放置一个收料用的容器即可完成下料收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计合理,通过各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大大的提高了改性塑料颗粒的生产速度。2、通过搅拌杆搅动防止第一上料机构堵塞,保证了进料的流畅的速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改性塑料颗粒生产线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上料机构和挤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上料机构的示意图。图中所示:11-第一驱动电机;12-减速机;13-料筒;14-出口模;131-双螺杆;132-加热器;21-第二驱动电机;22-料仓;211-搅拌杆;31-送料槽;32-滚刀;33-传送带;34-压料辊;311-出料斗;312-出料管;41-吹风机;42-管道;43-出风盖;51-失重式喂料机;52-强制侧喂料机。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中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性塑料颗粒生产线,包括第一上料机构、挤出机构、第二上料机构和切粒机构,挤出机构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11、减速机12、料筒13和出口模14,第一驱动电机11的输出端和减速机12机械连接,减速机12和料筒13内部的双螺杆131连接,料筒13一端通过法兰和减速机12固定连接,料筒13的另一端安装有出口模14,出口模14上开设有让塑料挤出的孔,料筒13上包裹设置有多层加热器132,加热器132内部通过多根加热丝加热,料筒13靠近减速机12的一端上侧连接有第一上料机构,第一上料机构的出料端和料筒13连接且相互贯通,第二上料机构的出料端和料筒13侧面连接且相互贯通;切粒机构设置于靠近出口模14的一侧,切粒机构包括送料槽31和滚刀32,送料槽31内安装有传送带33,传送带33上方固定安装有压料辊34,压料辊34和传送带33表面留有让料条通过的缝隙,传送带33远离出口模14的一端设置有滚刀32,滚刀32通过伺服电机驱动旋转。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冷却机构,冷却机构包括吹风机41和出风盖43,吹风机41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底部,吹风机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性塑料颗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上料机构、挤出机构、第二上料机构和切粒机构,所述挤出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减速机、料筒和出口模,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与所述料筒的一端连接,所述料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口模,所述料筒内设置有双螺杆,所述双螺杆与所述减速机连接,所述料筒外壁固定连接有加热器,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料筒靠近所述减速机的一端,所述第二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料筒一侧,且所述第二上料机构与所述料筒固定连接,所述切粒机构设置于所述出口模远离所述料筒的一侧,所述切粒机构包括送料槽和滚刀,所述送料槽内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远离所述出口模的一端设有滚刀,所述传送带上方固定连接有压料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塑料颗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上料机构、挤出机构、第二上料机构和切粒机构,所述挤出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减速机、料筒和出口模,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与所述料筒的一端连接,所述料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口模,所述料筒内设置有双螺杆,所述双螺杆与所述减速机连接,所述料筒外壁固定连接有加热器,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料筒靠近所述减速机的一端,所述第二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料筒一侧,且所述第二上料机构与所述料筒固定连接,所述切粒机构设置于所述出口模远离所述料筒的一侧,所述切粒机构包括送料槽和滚刀,所述送料槽内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远离所述出口模的一端设有滚刀,所述传送带上方固定连接有压料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塑料颗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吹风机和出风盖,所述吹风机通过管道与所述出风盖固定连接,所述出风盖为弧形结构,且所述出风盖设置于所述传送带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性塑料颗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有若干个,若干个冷却机构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乾陈聪胡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凯建塑料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